建設局市政設施管理意見

時間:2022-06-26 06:57:56

導語:建設局市政設施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局市政設施管理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市政公用地下管線及附屬設施的建設、管理和應急搶修行為,科學配套建設,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減少道路重復開挖,避免在建設中出現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等市政公用地下管線相互影響,減少爆管、斷裂和被破壞等事故的發生,保證市政公用地下管線的正常運行,現就進一步加強市政公用地下管線規范化建設管理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規范地下管線建設全過程管理

(一)建立建設計劃管理制度,統籌地下管線建設

1、地下管線年度建設計劃按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兩次組織編制。各單位根據專業規劃、企業發展計劃、更新改造計劃和用戶發展計劃等,于每年的4月底和10月底前將下半年和次年的地下管線及附屬設施建設計劃報縣住建局。

地下管線建設計劃應當按資金來源不同分別編制;每項工程計劃內容應當包括的管線性質、管徑、長度、項目所在區、依附道路起止路段、計劃工期、資金來源、投資額等內容。

臨時性增加的地下管線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確定時報縣住建局備案。

2、縣住建局組織對地下管線建設計劃進行綜合平衡。對于各單位提報的建設計劃中,有兩個以上建設單位計劃在相同路段上建設地下管線的,由城建處、市政處組織相關單位協調確定共同的建設時間,由各建設單位辦理報批手續、同期施工,避免道路重復開挖。

3、對各單位提報的建設計劃,經綜合平衡后報市政道路管理部門,同時抄送各相關單位;對列入縣財政投資計劃的項目,在下達投資計劃的同時,將建設項目有關信息抄送各相關單位;對市政道路管理部門制定的次年道路建設計劃,抄告各單位,便于各單位統籌安排相關的建設項目和地下管線的保護。

(二)建立設計相互查詢地下管線制度,減少相互影響

1、在進行地下管線建設項目方案設計時,建設單位應當提前以書面形式向行業內其他單位查詢相關地下管線情況。行業內其他單位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就查詢內容出具書面反饋意見,提供相關圖紙資料或標明地下管線的具體位置,并對可能影響地下管線安全的提出保護范圍和技術要求;對不能確定地下管線具體位置的,應主動協商保護措施。

地下管線建設單位應當要求設計單位嚴格按照設計規范和相關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優化設計方案,避免在施工時發生管線沖突。

2、因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需要配套建設地下管線時,由城建處組織相關單位提出市政公用地下管線配套建設意見,并統一協調規劃部門和道路建設單位落實管網綜合方案。

3、對房地產等建設項目進行市政公用綜合配套時,由市政處組織相關單位制定紅線外配套設施建設計劃,保證同時配套。

4、地下管線設計應當遵循新建管線讓已建成的管線、臨時管線讓永久管線、非主要管線讓主要管線、小管道讓大管道、壓力管道讓重力管道、可彎曲的管道讓不宜彎曲管道的原則。

(三)建立施工告知和監護制度,避免形成安全隱患

1、嚴格落實質量監督制度。地下管線建設項目開工前必須按規定到縣住建局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未辦理質量監督手續的不得開工;縣城建處、市政處應建立健全質量監督工作機制,完善監督手段,切實履行質量監督職能。

2、地下管線在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提前書面告知相關的其他單位,確定現場技術和設計交底時間,其他單位應當按時參加現場交底會議,現場交底應當形成文字記錄;對于需要特殊保護的管線,建設單位應當與管線所屬單位研究制定保護措施,簽訂管線保護協議。

3、對原有地下管線埋設的位置不明時,建設單位應當組織進行勘測定位或挖樣洞復測,在掌握地下管線的實際走向和埋設深度后才能施工;除路面開挖外,在相關單位提供的原有地下管線保護范圍內,以及開挖時遇到非原土層或警示帶時,禁止采用可能危及管線安全的方式開挖。

4、加強對建筑材料和管道施工質量監督和控制,凡是未檢測檢驗或無合格證的,以及經檢測或檢驗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建設中按規定需經監督或監理單位現場檢查簽證確認的環節,在未經檢查簽證確認之前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監督和監理單位應當派人及時到現場檢查簽證確認。

5、施工時遇到管線縱橫交叉或管線間距不符合規范時,以及可能對其他管線的安全或今后維修產生影響時,管線建設單位應查明管線情況,與其所屬單位協商解決辦法,會同設計單位制定管線保護方案,并經監理單位、監督單位同意,不得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施工。涉及到行業內相關單位的,相關單位應當指定專人在現場旁站式監護。

6、在施工中發生其他地下管線損壞事故或發現行業內其他單位地下管線破損時,建設單位應當做好原始紀錄,并立即通知有關單位進行搶修。

7、各相關責任單位應當監督施工單位嚴格按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進行回填。回填工程涉及其他單位的管線時,在回填前應告知對方查驗,相關單位應派人進行現場查驗并監護回填。

8、各單位在進行地下管線建設時,應當按設計要求在地下管道上方沿管道走向設置標明管線性質和所屬單位的警示帶,非金屬材質管線上方應采用金屬示蹤警示帶。

(四)規范竣工檔案管理,完善地下管線技術資料

1、地下管線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規規定及時組織竣工驗收。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內,將竣工驗收報告等資料報城建檔案館備案。

2、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收集、整理各個環節的文件資料,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竣工圖紙必須如實反映施工和驗收時的實際狀況,做到工程施工技術資料完整準確。

3、建設單位應當將地下管線建設中形成的竣工測量數據文件和管線工程測量圖,及時補充到本單位地下管線信息庫中。涉及到其他單位管線改動的,應向對方提供相關的竣工圖紙。

二、規范地下管線運行和巡線管理

(一)各單位應當建立完善地下管線信息庫,將管網普查資料、建設竣工資料、維護和搶修資料及時補充到地下管線信息庫中,保證地下管線資料翔實準確。定期進行地下管線運行評估工作,掌握地下管線總體狀況,為維修改造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科學制定地下管線運行調度方案,加強對調度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科學調度水平,減少地下管線事故的發生;建立調度預警機制,定期對調度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管網運行異常情況;制定重大事故調度預案,做到發生重大事故時反應迅速、科學調度、減少影響。

(三)建立健全巡線管理制度,加強地下管線巡線管理力度

1、各單位應當制定和完善巡線管理辦法,對巡線路段、巡線時間進行量化,特別是對重點路段、重點區域要加大巡線密度。對巡線人員的巡線內容和工作標準等進行詳細規定,加強對巡線人員工作質量的考核,建立考核獎懲制度。

2、巡線人員在巡線中發現管線爆裂、泄漏、冒溢等情況時,必須立即向本單位報告;在發現管線被占壓、被破壞以及在地下管線保護范圍內沿線施工等違法情況時,應當進行制止,在向本單位報告的同時,應當同時報告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技術人員或搶修人員未到達處理之前,應當進行現場監護。

3、加強地下管線管理的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提高地下管線管理的科技含量;為巡線人員配備必要的巡線工具和技術裝備,提高巡線工作質量。

(四)建立事故報告隱患舉報獎勵制度

1、各單位應當建立事故報告和隱患舉報獎勵制度,并向社會公布。對舉報重大事故隱患或報告重大事故的人員進行獎勵,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保證市政公用地下管線的安全。

2、各單位巡線人員在巡線中發現行業內其他單位的地下管線設施破損、泄露、被占壓或被損壞時,應當向12319熱線報告,相關單位接到12319通知后,應當及時到達現場核實處置或搶修。對屬重大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的報告事項,經落實屬首先告知的,其他相關單位應當對該巡線人員進行獎勵。

三、規范應急搶修行為

(一)各單位應建立健全地下管線突發事故應急搶修預案,合理設置搶修站點,充實搶修物資設備,加強搶修隊伍力量,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各單位發現地下管線突發事故或接到事故報告后,一般應當在20分鐘之內到達現場進行處置,特殊情況不得超過40分鐘,并按照規定要求及時向局報告;對可能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的,應及時通知用戶;對影響范圍較大的,視情況可通過電視等公共媒體向社會公告影響范圍和恢復供應時間。

(三)在應急搶修中,發現可能影響其他管線和設施安全時,應查明其所屬單位,并及時通知對方。屬行業內其他單位管線的,搶修單位應向12319熱線報告,由12319熱線通知有關單位,有關單位在接到12319熱線通知后,應當在40分鐘內到達搶修現場,及時研究保護措施,提高搶修效率,并安排專人實行旁站式監護。

(四)建立重大突發事故聯動機制。各單位在地下管線突發事故搶修時,遇到情況復雜、工程量較大,自身力量無法滿足要求時,可向局提出要求,請其他單位支援,各單位在接到局發出的支援指令時,應立即組織力量到達搶修現場。

四、落實責任,嚴格責任追究。

各單位應嚴格執行本意見,并制定各自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將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應急搶修各個環節的工作責任落實到人,明確職能部門和分管領導,切實加強地下管線規范化建設管理,各單位制定的實施方案報縣住建局備案。在實施中,屬管線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城建處負責督查協調;屬管線管理與應急搶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市政處負責督查協調。

各單位要樹立全局一盤棋的觀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種市政公用地下管線的安全。對工作中發現有違反本意見的行為,屬責任人未履行工作職責的,按照管理權限由相關單位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屬局屬各單位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告知中出現的問題,由局政工科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