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局信息化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12 11:19:26

導語:安監局信息化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監局信息化工作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關于認真做好2012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我市安全生產監管領域全面推廣信息化應用,加快科技興安步伐,優化監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安全生產信息化工作以科學發展觀和安全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以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化工作機制,實行政務公開、提高監管效率為目標。工作過程中應遵守以下原則:

(一)統一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各負其責。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系統信息化建設要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統一標準,統一接口,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各級政府應在上級部門統一指導下,加強信息資源共享,規范開展信息化建設。

(二)重點突破,逐項啟動。按照以應用為主導、以應用促發展的原則,緊緊圍繞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中心任務,對所有項目進行梳理,集中力量,選擇急需和條件成熟的領域作為突破口,啟動一項,建成一項,應用一項。

(三)整合資源,聯合共建。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系統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要有效整合利用現有資源,聯合共建。在保證全市數據準確、來源一致的同時,保障與國家、省局、及市政府各信息化系統的數據對接。

(四)注重實效,取長補短。樹立“應用第一”的觀念,把實際應用作為信息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標準,努力提高信息化的應用水平。要注意學習先進地區和行業的成熟經驗,善于借鑒先進的發展模式和管理經驗。

二、總體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

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系統信息化工作的總體目標一是建立健全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系統,實現政務信息公開化、社會服務網絡化、辦公業務電子化、公文處理自動化;二是建設各類基礎性數據庫,整合各種安全生產監管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三是建設應急救援指揮信息網絡系統,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四是推進信息技術、安全技術裝備和防護設施在企業生產過程控制中的應用,規范安全檢查、隱患治理、應急處置等日常管理行為,有效體現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施安全標準化工作內容。

圍繞總體目標,2012年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任務:

(一)積極推進全市各部門安全生產信息化工作

1.大力完善網格化監管平臺,按照《2012年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工作推進方案》(青安[2012]7號)文件要求,按照網格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企業基本信息數據庫,推進完善行政審批、執法監察、隱患排查、事故上報、群眾舉報、工作督辦等信息化系統建設。逐步實現安全生產監管精細化、業務信息管理規范化。

2.推進國土資源和房屋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加快礦山信息化建設,做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儲量、礦業權登記等信息的數據庫更新維護工作,結合省廳工作部署探索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控非煤礦山違法生產建設行為,并在調查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空間數據庫;結合開展房屋安全排查、安全執法和安全鑒定等工作,建立房屋安全管理信息檔案及監管目標臺帳數據庫。

3.完善智能交通監控網絡,建設交通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臺。一是在重點路段、路口和重點部位,全部實現視頻實時監控。2012年開始完成矩陣擴容,每年安裝監控100套;二是在重點路口、路段全部安裝電子警察、超速抓拍等非現場執法設備。2012年開始每年完成安裝電子警察70套、超速抓拍系統10套、車輛智能檢測記錄系統(卡口)子系統15套。

4.推廣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監控系統。利用GPS對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爆物品的專用車輛,旅游包車實施動態監控,逐步利用視頻技術對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實施全程監控。組織對已經進入道路運輸市場的客運、危化品運輸車輛安裝使用GPS監控設備;2012年全市完成客運企業103戶,車輛14265輛,危化品運輸企業68戶,車輛1706輛。對新進入道路運輸市場客運、危化品車輛,將安裝使用GPS監控設備作為許可條件內容之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通過GPS監控平臺對客運、危化品運輸企業進行監管抽查。

5.加快危險物品地下管網電子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加強對建成區內燃氣、供水、供熱管線、供電、通訊纜線等地下公共管線的安全管理,依托GIS地理信息技術,建設地下公共管線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在市政燃氣管網安裝燃氣泄漏無線報警裝置,一是2012年底計劃完成1500公里天然氣庭院管網勘測與數據入庫工作,初步建成地理信息管理系統。二是完成263套燃氣遠傳泄漏報警裝置的安裝和調整,根據評估結果確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二)大力開展安監系統信息化建設

6.完善全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加強市、區(市)政府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完善應急救援指揮平臺相關功能,實現市-區兩級遠程調閱應急視頻、企業三維模型等功能。應用3G、海事衛星、GPS定位、集群電話等先進技術,建立無線應急通訊通道,依托應急指揮車建立現場指揮平臺。逐步整合應急救援信息數據、專家庫等資源,形成完善的應急體制機制。

7.強化企業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設立安全基礎培訓專項經費,建設現代遠程繼續教育系統,指導和規范企業根據崗位需求制定和落實安全培訓計劃,持續實施安全培訓教育。推進“平安卡”工程建設,監督企業職工安全教育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按國家規定持證上崗情況。全面提升企業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水平。

8.全面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網上申報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27號),強化企業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掌握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現狀,建立職業危害管理信息系統,為有針對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準確、可靠的基礎資料,推動我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步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9.進一步完善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在對危險場所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的基礎上,確定風險較高的危險場所,實施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工程,從系統工藝控制、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研究建立更加先進的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與監控系統。

10.持續加強門戶網站建設。面向社會開展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及時工作動態,廣開社會監督渠道,規范政務公開內容,逐步建立內容豐富、陽光高效的公眾信息溝通平臺。

(三)督促企業開展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與科技應用

11.推廣車用CNG氣瓶電子標簽管理系統,加強氣瓶注冊登記和定期檢驗管理,2012年底前組織相關單位完成車輛改裝、加氣機改造、氣瓶身份識別系統部署和應用,逐步將全部車用CNG氣瓶納入系統進行管理;

12.加強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安全防護水平。鼓勵化工企業在聯合裝置安裝獨立于過程控制系統的緊急停車及安全連鎖系統(ESD&SIS)。

13.加快地下礦山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選擇8家非煤礦山企業安裝監測監控系統和井下人員定位系統,逐步完善通信聯絡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和供水施救系統。

三、政策與保障措施

1.強化全市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基礎網絡建設,依托政府辦公網(金宏網)和國際互聯網,開展全市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工作。各級各部門應做好必要的網絡通訊與軟硬件設備保障工作,實現業務信息的網上流轉。

2.市政府各安全監管主管部門應組織編寫信息化業務指導手冊,開展業務培訓,保證信息化業務的正常開展。信息化業務相關工作人員應按照業務要求進行規范操作,保證信息及時準確。

3.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各級政府在每年度安全生產專項資金使用中保證一定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資金投入,用于改善正常開展信息化業務的軟硬件環境,并積極開展適用的信息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引導信息化技術在工作方式轉變、提高工作效率中發揮的作用。同時強化企業投資主體意識,鼓勵企業加大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資金投入。

4.各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加大對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的監督管理力度,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完成相關信息化建設工作,監督企業加大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