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政情民意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31 07:35:08

導語:農村政情民意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政情民意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立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的實施意見》精神,根據巢組字[2006]45號文件要求,決定在白湖鎮、萬山鎮以及白湖鎮裴崗社區、泉水村、萬山鎮萬金山社區、永橋村先行開展農村政情民意互動機制試點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最終建立切合我縣實際的農村政情民意互動機制。現就開展農村政情民意互動機制試點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堅持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以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基層政情及時地向群眾公布,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不斷釋疑解惑,溝通情況,改進工作,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促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管理民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二、主要形式和互動內容

政情民意互動以鎮、村定期召開會議為主要形式,同時通過黨務和政(村)務公開欄、舉行聽政會和干部進村入戶等形式開展互動活動,活動要力求生動活潑,注重實效。鎮、村一般每季度首月召開一次會議,遇到重要事項可隨時召開。具體參會對象包括鎮、村干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和黨員代表、各類協會負責人、企業負責人、能人大戶等,其中村民要占50%以上。要鼓勵和引導參會人員在會前廣泛開展社情民意調查,努力提高互動實效。

開展鎮政情民意互動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傳達宣傳上級黨委、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和下達的工作任務、要求;本級黨委、政府工作目標任務以及工作完成情況;年度財政預算及執行情況;上級下撥專項經費的安排使用情況;債權債務;集體企業及其他集體資產處置;工程項目招投標及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征用土地及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發放、使用情況;宅基地計劃安排及審批使用情況;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優待撫恤情況;農業生產排灌水電費情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情況;黨員干部勤政廉政情況等。

開展村情民意互動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傳達宣傳上級黨委、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和鎮黨委、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要求;村黨組織、村委會工作安排及開展情況;財務收支情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開展情況;糧補資金、良種補貼及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情況;宅基地使用、村集體資產處置情況;村干部報酬、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四荒”承包拍賣、村機動地發包情況;村集體債權債務;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等。

三、工作程序和基本要求

開展農村政情民意互動機制工作的基本程序為:調查研究、公開政情、溝通互動、歸納梳理、落實辦理、督查督辦、通報反饋。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幾個重點環節:一要深入調研。鎮、村要設置舉報電話、監督信箱,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全面掌握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二要注重實效。鎮、村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反映的問題,認真進行梳理研究。對能夠解決的,明確專人負責辦理,公布責任人,接受群眾監督;對于暫時無法解決的,要說明情況,提出解決思路和方案,積極創造條件努力解決;對于需要上級有關部門幫助解決的,主動及時進行匯報,爭取早日解決;對于不能解決的,要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提高互動質量。三要健全檔案。鎮、村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建立政情民意互動臺帳,做到“四有”,即有專人負責、有工作制度、有活動記錄、有規范的檔案。

四、組織領導

開展農村政情民意互動機制試點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是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根據市委的統一要求,此項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民政、財政、計生、農經等部門配合。為加強試點工作的指導,縣里成立開展農村政情民意互動機制試點工作指導組,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陳榮柱擔任組長,縣民政局副局長蔣力生擔任副組長,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參加。對試點情況實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報、一年一總結”。白湖、萬山兩鎮要成立開展政情民意互動機制試點工作領導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