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財政預算管理安排意見

時間:2022-08-01 06:14:21

導語:全市財政預算管理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財政預算管理安排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主動理財,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財政預算管理

(一)完善預算編制體系。依法編制預算,規范編制程序,逐步建立完善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有機銜接的財政預算體系??茖W合理、積極穩妥地編制收入、人員經費支出、公用經費支出、項目支出、部門政府采購等預算,細化部門預算項目資金編制,提高預算編制透明度。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部門預算基礎信息管理,完善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加強項目庫建設,嚴格項目支出滾動管理,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重點加大對教育、科技、文化、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生態環境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著力降低行政成本。認真落實中央、省關于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的有關要求,切實壓縮公務購車用車、公車接待、出國(境)等經費支出。嚴格控制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面積、超標準建設。

(三)嚴格控制預算追加事項。嚴格執行預算,堅持按預算支出,切實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財政支出進度的均衡性。對確需辦理的追加事項,要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嚴格審批程序。對重大項目實行評審制度,切實提高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規范性。

(四)加強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建立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制度,健全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對下撥的財政資金,要跟蹤監督檢查,考核資金使用效益。逐步擴大績效考評范圍,并將考評結果作為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加強財政收支管理

(五)加強稅收收入管理。嚴格執行國家稅收政策,堅持依法治稅,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做到應收盡收、均衡入庫。加快推進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構建稅收收入穩定增長的良好平臺。加強稅收監管,從嚴查處違反稅收政策的行為。

(六)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非稅收入項目、種類和標準,嚴禁超范圍、超標準征收以及擅自減免緩征。加強財政票據管理,規范收繳方式,實行非稅收入收(罰)繳分離制度,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完善征管系統,推行大廳直征、網上支付等收繳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繳款人。

(七)規范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制定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及相關配套措施,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處置、產權轉讓的管理,確保國有資產有償使用和處置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全面實施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取管理辦法,規范收益收繳程序,確保及時足額入庫。

(八)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積極推行限時辦結制,從快辦理預算指標內資金支出;對上級下達的專項資金,要款到即撥;對應急性、突發性資金支出,要特事特辦;對支出較慢的項目資金,要認真分析,查明原因,制定對策。

三、加強財政資金管理

(九)嚴格財政資金管理。建立健全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規范財政資金的開支范圍、開支標準、分配辦法、審批程序和使用管理。加強轉移支付資金和專項資金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完善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人民銀行、商業銀行之間的定期對賬機制,切實防范和控制財政資金風險,確保資金安全。

(十)加強惠民資金發放管理。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進惠民直達工程建設。各類財政補貼資金要全部納入財政統一管理,實行“一卡通”集中發放。強化部門協作配合,核實補貼對象,及時準確發放補貼資金。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十一)加強政府貸款管理。建立規范統一、責任明確、管理嚴格、運轉高效的“借、用、還”管理機制,積極、合理、有效地使用貸款。嚴格項目規劃、評審程序,加強對貸款資金使用過程的監督管理,建立債務統計、監測、預警體系,完善償債準備金制度,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督促用款單位嚴格遵守轉貸協議,科學制定貸款償還計劃,保證按時足額還款。

(十二)深化國庫制度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行用款計劃管理、限時審批超時默認等制度。基本支出由國庫支付中心分月下達用款計劃,做到均衡支付;項目支出按項目實施進度審批用款計劃,做到及時支付。細化核算科目,避免出現公用經費擠占專項資金等現象。健全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制度,加強國庫集中支付資金運行管理。

四、加強財政監督管理

(十三)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充分發揮財政監督作用,重點加大對財政收入、專項資金、民生工程資金、會計工作、政府采購以及管理薄弱環節的監督力度。切實轉變重分配輕管理、重投入輕績效的觀念,加強財政資金跟蹤問效,加大對財政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項目支出數額巨大、涉及面廣、社會關注的重大項目,要全程跟蹤問效,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十四)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充分利用財政信息網站等媒體,及時公開本級人大審議通過的政府預決算、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等信息內容,認真回復群眾的咨詢,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管理的透明度。

(十五)加強財政內部管理和監督。加強財政部門基礎業務管理,促進財政管理規范化。根據財政管理工作職能,科學設置工作崗位,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加強縣鄉財政規范化建設,強化鄉鎮財政職能,完善“鄉財縣管”、“村賬鄉管”制度,提高縣鄉財政管理水平。

(十六)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嚴格按照《預算法》和《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要求,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預算編制執行、決算以及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況,依法接受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針對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認真加以整改,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十七)大力推進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金財工程建設,逐步建立財政管理渠道暢通、業務標準統一、操作功能完善、網絡安全可靠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不斷創新財政管理方式,提高財政工作質量和效率。

(十八)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不斷加大對財政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切實提高理財水平。加強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能。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