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效能建設意見

時間:2022-08-17 10:22:22

導語:商務局效能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局效能建設意見

市委、市政府6月2日召開動員會,總結經驗,表彰先進,部署任務,強勢推進,深化“服務企業年”活動,掀起富有成效的機關效能革命,這是形勢所需、發展所系、職責所在,事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求全市上下強化服務意識,健全服務措施,提升服務效能和質量,努力為科學發展、城市轉型、增強城市競爭力,營造更加優質高效的環境。

一、增強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企業的主動性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持把企業需求作為第一信號,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使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成為自覺行動。鞏固擴大已有成果,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快發展“六大”主導產業,強力推動經濟轉型;立足全局,強化認識,在更高層次上服務企業發展,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企業就是鼓勵企業投資,就是優化產業結構,就是增稅收、促就業,就是千方百計培育龍頭骨干企業,竭誠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企業是轉型發展的主體和基礎,是經濟轉型的載體和抓手,企業的持續協調發展依賴于環境的不斷優化,環境的優劣是利用外資、驅動投資、吸引人才和技術的一大決定因素,企業興則經濟興,以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占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在激烈殘酷的區域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提高機關服務企業的效能,就是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企業發展能力,提升城市轉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深化服務,完善機制。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圍繞擴大招商引資規模、保持對外貿易增長、促進國內市場流通,以服務企業為主旨,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法、落實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量,以解決企業困難為重點,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搞好服務,一企一策,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建立“重點企業分包制”、“龍頭企業定期走訪制”和“骨干企業座談交流、反映情況直通車”制度。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解企業之所難,努力創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企業加快發展的積極性。

二、規范行政行為,進一步增強服務企業的針對性

牢固樹立心系企業、服務企業的公仆意識,全心全意為企業排憂解難,把企業服務年活動作為“便民、利民、安民”的有效載體,作為促開放、擴內需、保增長的有力保障。

(一)積極推進重點商貿物流項目建設。要提高服務質量,相互配合,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深入細致地掌握和分析企業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企業提出的問題要進行追蹤和督查,在規定時限內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爭取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二)積極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在繼續深度開發美國、歐盟、日韓和港澳臺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充分認識新興市場的作用,下大力氣開拓俄羅斯、印度、拉美、非洲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結合省商務廳境內外參展計劃和我市出口企業、出口產品結構情況,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和境外市場考察活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外專業博覽會、展銷會,推動更多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積極爭取省、市外貿發展資金更多用于市場開拓活動上,努力降低企業參展成本;積極組團參加春秋兩屆廣交會、深圳高交會,華東交易會、東盟博覽會,努力增加我市攤位數量和參展企業數量,尋求貿易機會;大力宣傳國家和省對外貿易促進政策,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繼續做好擴大配額爭取工作,最大限度保證企業出口需求;全力做好進出口企業的“孵化”工作,大力培植新生力量,大力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大力提升進出口貿易額;全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支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農產品出口企業開展國內外商標注冊、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體系認證,積極推進出口品牌戰略,完善出口品牌培育計劃,不斷幫助企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結合我市優勢產業,大力推進出口基地建設;引導支持企業使用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支持工具,發揮其在擴大出口、開拓市場、融資及防范風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指導中小出口企業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利用信用證打包貸款、遠期外匯買賣、供應鏈融資等貿易融資產品,增加企業資金流。

(三)積極幫助企業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一是積極構建客戶資源和招商項目庫、招商引資信息和招商項目對接平臺、重大項目跟蹤和投資促進評價系統,做好內外資監測、投資促進、項目對接、項目跟蹤、活動統籌、績效評價等服務事項,著力加大新策劃項目、在談項目、在建項目征集篩選和跟蹤力度,積極做好新策劃項目謀劃、在談項目跟蹤落實、在建項目跟蹤服務;進一步拓寬外商投資項目無償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規范服務辦法;簡化審批手續,推進投資便利化,提高辦事效率,公開承諾,接受監督;積極舉辦各類境內外重大招商引資活動,為企業引進外資提供平臺;加大對外商投訴案件處理力度,完善投訴處理機制,堅決維護外商的合法權益,為外商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四)加大對商貿流通企業支持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力度,深入推進新建或改造農家店、農資店,積極爭取資金,扶持配送中心建設,不斷提高農村連鎖超市商品配送率;二是支持家電企業實施“家電下鄉工程”,“以舊換新”工程,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利民惠民政策落實到位,高效執行;三是加快推進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選擇推薦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爭取列入商務部或省級扶持,加速升級改造步伐,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快冷鏈項目建設,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四是支持徽香昱原等餐飲企業實施“放心早餐工程”,對早餐生產和加工企業設施及經營網點建設予以支持;五是大力推進12312綜合執法平臺與家政網絡平臺雙網融合,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服務;六是抓好市場監測,為企業提供市場信息,充分利用商務門戶網站、“商務預報”網站等,及時市場供求信息,引導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

(五)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扶持激勵企業發展。分組分批深入重點服務企業進行調研,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及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并積極協助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商務部門職能,創新工作思路,積極為企業出主意、想辦法,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在發揮自身優勢幫扶企業的同時,還應積極加強與發改委、財政、稅務、工商、土地、環保、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金融等部門的溝通,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積極為企業搭建融資平臺,強化政策支撐,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用活各項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軟環境,與企業共渡難關。充分發揮好我市1000萬元服務業扶持資金的政策杠桿作用,充分利用好省商務廳執行的各項財政扶持政策,最大程度地扶持與激勵企業發展。

(六)大力提高機關工作作風和行政效能。解放思想,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對企業的各類項目報批和行政許可審批,要加快辦理速度,行政許可要遵循“五日辦結制”。進一步加大對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問題的查處力度和重點投訴案件的調處力度,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多服務少干預,多幫忙、不添亂,多設“路標”、不設“路障”,切實為企業辦實事。立足于解決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積極應對當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營造環境、化解困難、加快發展。

(七)積極開展調研活動,明確服務內容,提高服務的針對性。積極開展重點服務企業尋訪調研活動,通過深入走訪企業、發放調查表、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調查研究企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及時掌握產業、行業、企業發展動態,深刻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和需要幫扶的關鍵環節,召開現場辦公會或協調會,認真研究制定解決企業困難、促進企業發展的對策措施,從政策落實、優化環境、資金保障、項目建設、開拓市場等方面,積極給予企業支持與幫扶。

三、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增強服務企業的時效性

按照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工作部署,圍繞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保民生,開通大型商貿企業和重點商貿企業“便利服務直通車”,定期召開座談交流會,切實落實幫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加強協調和生產要素保障,全面提升商務機關行政效能,有效應對新問題、新矛盾、新困難、新挑戰,與企業共渡時艱,按照“即收即辦,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及時高效的予以辦理。要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服務手段,在“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上下功夫,提升企業的滿意度,保持全市商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把增效做“高”,心里裝著企業。“企業至上,服務第一”,幫助企業度難關、解難題,在政策資金落實上,不僅要錦上添花,還要雪中送炭,多為企業提供在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千方百計支持企業擴大投資、開拓市場、加快發展,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把規范做“細”,做事想著企業。深入一線調研,摸查實情,把穩脈搏,掌握企業遇到的困難,弄清企業所急、所盼、所需,調研破題,現場協調,助推項目。公開透明、規范辦事、文明執法、熱情服務,堅決杜絕“吃、拿、卡、要”、擾亂企業經營等危害企業利益的行為。高標準、快節奏履行職能,絕不辦無原則的事,不辦虎頭蛇尾的事,不辦留有后遺癥的事,不辦勞而無果、效率低下的事。在不違背法律、法規和上級政策的前提下,大膽借鑒、靈活運用,用足用活政策,促使政策措施發揮最大效益。

(三)把減負做“實”,以行動溫暖企業。與企業同甘共苦,在認真履行職責的基礎上,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嚴格執行“寧靜日”制度,落實好集中執法、聯合執法制度,堅持“首錯免罰”,積極為企業辦實事,辦好事。征求企業意見,提供咨詢、指導,為企業排憂解難。執行要更加有力,讓政令暢通,為企業提供“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