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26 09:22:29
導語:校本培訓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促進我市中小學辦學水平和教學實施水平穩步提升,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層發展,根據教育局整體部署,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2014年市學校校本培訓指導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根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立足教師新課程教學實施水平的有效提高,積極開展以師德規范、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內容的校本教研活動,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努力構筑教育人才高地,為加快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人才支撐。
二、組織管理
市直學校和各鎮(區、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為校本培訓活動的主體單位,在進一步完善本單位校本培訓工作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根據各自具體實際做好本單位2014年校本培訓規劃的制定(培訓計劃要落實到每月、每周),組織開展有關的培訓活動并實行有效的過程管理與質量管理。市教師發展中心教育教學研究部、教育科學研究部(教研室、教科室)提供必要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援助,通過校本培訓跟蹤調研、定期指導、組織校本培訓經驗交流以及對校本培訓的督查管理和實績評估等,及時發現和推廣校本培訓先進典型,從而使全市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培訓內容
校本培訓的內容應主要集中于教師勝任新課程背景下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各種能力,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專業知識與教育技能、解決教學實踐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反思和理論提升能力等。要根據本單位教師隊伍的現狀,結合實施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組織教師開展教育調查、教育實驗等多種形式的研究和教學實驗交流活動,推廣應用教育科研成果,使廣大教師在“學習——研究——實踐——應用”的良性循環中提高理論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要積極引導教師認真研究學生心智發展的年齡特點及其信息時代、網絡條件下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運用,不斷提高對各種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全體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升。
四、培訓方法
校本培訓模式應當是自主的、靈活的、多元的。除了校內日常政治學習、教研活動、師徒結對、備課聽課等常規活動外,要拓展思路創新培訓方式,有效開展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案例分析、操作實踐、師徒結對、課題研究、學術沙龍和網絡學習等,并創造性地組織課題研究、骨干示范、名師帶徒等多種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校本培訓立體化、網絡化的模式,在校園網站上開辟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綠色通道,將本校校本培訓的計劃、內容和要求等放到校園網上,方便教師隨時學習和查閱,提高校本資源的利用率。除了集中培訓外,要把教師的個體研修主動納入校本培訓的形式范圍,組織教師利用零散時間主動閱讀專業理論書籍或觀看有關的講座、教學視頻材料,努力幫助全體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思考習慣和文明習慣。
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和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是校本培訓最重要的手段和基本特征。各單位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幫助教師拓寬視野、提高理論素養,為教師接收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和觀摩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爭取更多的機會。有計劃、有步驟地把本地或外地的教育專家、教學權威和學科帶頭人等請進來,現場指導,現場對話,現場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在今年開展的“雉水名師大講堂”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市中小學各學科的名師作用,組織他們開展專題講座、教研沙龍等多種活動。要充分發揮專業報刊和網絡信息渠道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作用,努力營造積極思考、主動研究和互助探究的校園文化氛圍。
五、保障措施
各單位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訓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強化制度管理,統一領導,協調培訓工作,并把校本培訓情況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范圍,切實抓緊抓好。對教師參加培訓的情況與評優、職評、職位掛鉤,做到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結合,從而調動教師參加的積極性,推動校本培訓的深入開展。
校本培訓的對象是所有教育教學工作者,而不是少數特定的對象。其目標在于全體成員教書育人本領的全面提升,而不是看似熱鬧、實無任何效益的簡單活動。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方案,落實好每次培訓活動的主題、形式、時間和具體目標要求,原則上每學期集中培訓不少于10次,小組研討和個體研修時間不少于40學時,暑期集中培訓不少于1周。要采取切實措施,逐步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要注意克服校本培訓中的形式主義傾向,努力提高校本培訓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特別重視對校本培訓的過程控制和質量管理,建立規范的校本培訓檔案,在每學期的理論研修、聽課評課、教學反思以及公開課、研究課的開設、集體備課中主備主講乃至于研討活動中交流發言的質量和教學經驗的總結、教研論文的發表與獲獎等方面,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提出明確的數量要求和質量要求。在校本培訓和師本培訓質量的考核評估體系中,要把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幅度作為重要依據,占有合理的權重,從而確保校本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六、考核評估
要不斷加強對校本培訓的過程管理和考核評估工作。考核評估的范圍涉及校本培訓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既有共性方面的內容,例如每學年校本教培訓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培訓材料的選擇與運用、專題培訓或教研活動的開展、校本培訓的成果(專題總結、論文撰寫與發表、教學比武及其與此有關的教學質量監測結果等)、校本培訓保障措施的落實等,更有在有效培訓理念的指導下各單位創造性開展校本培訓活動的個性化內容。
市教育局每年組織對全市中小學校本培訓的質量監控和考核評估工作,考核評估結果列入市局對各單位師資隊伍建設考核的范疇,同時作為素質教育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
- 上一篇:發改委黨的群眾路線實施方案3篇
- 下一篇:中小學教職工培訓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