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推進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14 09:50:30
導語:新型工業化推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提高工業運行質量與效益,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第一條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富民強縣和推進“四化兩型”建設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兩化融合”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速推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逐步構建具有長遠競爭力的新型工業體系。
第二條發展目標。總量規模快速擴張。到2016年,全縣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120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企業1家以上,產值過5億元的10家以上,規模工業總產值過180億元,增加值過60億元。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例達到40%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達到50億元以上。園區工業規模不斷擴大,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0%。規模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全面達標,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8%。
二、加快新辦企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第三條大力發展新辦企業。縣人民政府設立工業發展創業獎。凡在投資興辦工業企業,經工商注冊并建成投產后,縣政府安排工業發展基金給予獎勵。在經濟開發區建廠,生產性設備投資在1000萬元至3000萬元的獎勵5萬元,3000萬元以上(不含3000萬元)的獎勵10萬元,在經濟開發區以外建廠的分別獎勵3萬元、6萬元。沿海產業轉移的搬遷設備按拆舊后的價值計算投資額。新辦企業情況納入鄉鎮新型工業化考核。
第四條扶持企業快速做大做強。對符合進入規模企業的新辦企業和現有的規模以下企業,及時申報納入規模企業管理,規模以下企業經審批通過進入規模企業后,政府一次性給予企業2萬元的獎勵。企業經審批進入規模企業籠子后的3年內,若稅額年增長20%以上,縣政府安排工業發展基金予以扶持,扶持金額為企業當年上繳“兩稅”(指增值稅和所得稅,下同)的縣級財政所得增量部分的50%。對投產后3年內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過100萬元的企業,自投產之日起5年內,政府安排工業發展基金予以扶持。前3年安排的扶持資金與該企業上繳“兩稅”的縣級財政所得等額。后兩年,安排的扶持資金與企業納稅額掛鉤,企業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200萬-500萬元的,安排的扶持資金為30%;500萬元-1000萬元的扶持資金為40%;1000萬-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為50%;2000萬元以上的為60%。
第五條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凡引進申辦的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以及縣內企業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省50強聯合興辦的企業,投產后的3年內,年實現產值1億元以上,納稅1000萬元以上的,縣政府安排與企業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等額的扶持資金予以扶持。
三、促進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
第六條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企業更新或新上整套設備或生產線的,參考本文件第三條執行。企業進行設備更換,其單機設備更換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按銀行同期貨款利息的50%,貼息1年。
第七條鼓勵企業創品牌。對首次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名牌產品,且當年企業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5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30萬元以上的獎勵5萬元。首次獲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且企業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5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獲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且企業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2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2萬元;20萬元以下的獎1萬元;獲市名牌產品的獎1萬元。續評國家名牌產品,省名牌產品,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的獎2萬元,續評市名牌產品的獎5000元。
第八條扶持重點稅源、財源企業發展。獎勵工業納稅大戶。工業企業所有新增入庫稅收縣級財政所得1000萬元以上的,獎勵企業8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的獎5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的獎3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的獎2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的獎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獎5萬元。
第九條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對擬上市融資實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縣政府逐個專題研究扶持政策及措施,根據情況適當安排上市啟動資金。企業成功上市后,政府從工業發展基金中安排100萬元予以獎勵。
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
第十條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中心。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或專利技術的,政府一次性獎勵10萬元。企業利用自主知識產權或專利技術開發出新產品,自投產之日起三年內,政府還安排與企業當年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增量相當的扶持資金予以扶持。
第十一條大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及大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構建產業技術合作及創新聯盟,培育一批科技創新示范企業。企業通過技術合作開發的產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的,自投產之日起3年內,縣政府安排與企業生產該產品當年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增量等量的扶持資金予以扶持。
第十二條鼓勵引進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引進。凡通過引進高新科技成果或先進適用技術興辦的企業,企業引進技術投資享受與生產性設備投資同等的貼息政策。如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縣政府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五、推進“兩化”融合
第十三條加快信息產業發展。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電子信息元件企業快速發展,興辦電子信息產業企業享受本文件第五條優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進軟件開發、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軟件開發,信息服務收入,前三年免征所得稅。
第十四條著力提升工業信息化水平。要在全縣著力培育一批“數字化”試點示范企業,建設信息化平臺。在生產管理等環節實現信息化,帶動全縣企業向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對信息化平臺建設投入實行貼息支持,按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貼息1年。
第十五條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加大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推進信息技術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節能減排創新發展等方面的應用和滲透,政府對信息化技改投入實行貼息支持,按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貼息1年。
六、建設特色工業園區
第十六條加快“一區兩園”和鄉鎮特色工業小區建設步伐。“一區”即經濟開發區,“兩園”即804工業園和茶鋪茶場農業現代產業園,要加大投入,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到2016年,縣經濟開發區建成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804工業園、茶鋪茶場現代農業產業園要初具規模。等鄉鎮要規劃建設好有特色的工業小區。“一區兩園”和各工業小區要保持一定土地存量規模,確保興辦企業有地可供。
第十七條集約高效利用園區土地資源。今后新辦工業企業,原則上要在工業園區內興建。對在經濟開發區興建的項目,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農產品加工項目50萬元/畝,倉儲物流項目30萬元/畝,標準化廠房25萬元/畝,其它工業項目60萬元/畝的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不含土地價款,下同)供地,對在開發區外興建的項目,由國土部門按照農產品加工項目45萬元/畝,倉儲物儲項目50萬元/畝,其它工業項目50萬元/畝,標準廠房25萬元/畝的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供地。企業生活和辦公場所用地控制在整個用地規模的10%以內,最高不超過15%。投資者在取得土地使用權后,半年內必須開工建設,兩年內必須建成投產。超過1年不開工建設的,按土地出讓金的20%收取土地閑置費后依法收回土地。開工后兩年內不建成投產的,每年按土地出讓金的20%收取土地閑置費。
第十八條鼓勵興建標準廠房。對投資強度較大,廠房設計在三層以上的工業建設項目,減少或免收城市建設配套費。對在工業園區內興建用于對外租賃的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成后5年內政府安排工業發展資金扶持。前3年扶持資金與當年廠房租賃所產生的各項稅收縣級財政所得部分等額,后2年為50%。
第十九條促進產業群發展。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縣經濟開發區要圍繞農產品加工、機械、電子、鞋業、醫藥等主導產業發展引進一批大企業入園,形成產業支柱,同時又要引進與大企業配套的有特色的小企業入園,形成產業集群。各鄉鎮特色工業小區要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特色企業。特色園區主導產業產值達到園區產值70%以上。
七、強化發展保障
第二十條加大對財政支持力度。縣人民政府設立工業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新辦企業發展,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及技術創新,支持企業創品牌,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獎勵發展工業有功人員和單位。每年安排的工業發展基金根據上年落實的實施意見優惠政策和兌現各項獎勵所需確定,縣財政安排專項支出由縣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使用。
第二十一條優先優惠保障工業用地。在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下,加強土地儲備和存量土地的調度使用,新增用地指標向工業傾斜,優先安排工業用地。對重點工業項目,實行優惠地價或“零地價”供地。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地價)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在合同規定期限內投產的,政府安排與該項目購地款25%相等的配套資金予以支持。投產后3年內,企業上繳“兩稅”縣級財政所得累計達到投資者購買該項目用地款2倍的,政府安排與該項目購地款50%相當的配套資金支持,2倍以上的安排的配套資金與購地款等額。
第二十二條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用好,用實國家產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農產品加工企業減征,免征,即征即返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信息化投入,科技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企業購置用于環保,節能,節水及安全生產專用設備加計提設備折舊政策,實行積極的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吸納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的各類企業,按實際招收人數享受稅收優惠.稅務部門要研究制定新增規模企業稅收征管辦法。
第二十三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駐縣各商業銀行要服從服務全縣經濟發展大局,用活用好國家信貨政策。各商業銀行要按照涉工貸款比例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貸款增量和增速高于上年水平的要求,每年新增貸款60%以上用于支持工業企業。對涉工貸款增速高于上年度的,按每提高1個百分點獎1萬元的標準給銀行獎勵。低于上年度增速的,財政按負增長比例調出財政在該行存款。縣內各商業銀行要重點扶持3家以上規模工業企業。
第二十四條加快工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選拔、重用人才。組織部門要注重選拔一批思想觀念新、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工業工作領導崗位,提高對工業工作的領導水平。二是要加強人才培訓。工業主管部門要認真組織企業參與國家省、市的各類人才培訓。有計劃組織企業選派業務骨干、技術骨干到高校進修深造。三是大力引進人才。鼓勵企業吸收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對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的企業,在項目申報,資金支持上重點傾斜。
八、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第二十五條提高行政效能。簡化辦事程序。投資者辦理各項行政審批事項,報批所需資料齊全后,經投資者申請,相關手續由縣政務服務中心全程代辦,并在7個工作日內會同相關部門辦妥。
第二十六條減輕企業負擔。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實行“多家費、一家收、分頭報”的行政事業單位,年初將收費項目,收費依據報縣政務服務中心,由縣政務服務中心審核后集中統一收取,拔付。對企業處罰實行預告和備案制度。執法部門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時,要事先預告企業,對違法行為要及時堅決制止,對違規行為限期進行整改。對預告后不依法整改的企業,才能實施行政處罰,重大處罰的(罰款1萬元以上)要事前報分管副縣長審批。
第二十七條推行依法行政和優質服務。建立企業對執法部門和服務部門行風評估制度。由縣優化辦每年組織企業對全縣各涉及執法部門,服務部門的執法和服務情況進行評議,企業評議分值占各單位優化經濟環境測評分的60%。根據評議結果,對各相關單位按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相關規定處理。
九、完善工業發展措施
第二十八條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設立了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推新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規劃指導,督查推進考核考評,服務保障作用,加快了我縣推進新型工業化步伐。各鄉鎮管理區及相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加強力量,切實加強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的領導。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在全縣形成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合力。
第二十九條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一是繼續實行縣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實行“一對一”的幫扶。二是完善新型工業化考核體系,既注重對經濟指標的考核,也注重對基礎工作的考核。三是實行目標管理,新型工業化工作已經納入了鄉鎮(管理區)和各相關單位年度績效的考核范圍。推新工作的考核結果要做為鄉鎮(管理區)和各相關單位主要領導評先評優,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四是完善推新工作推進機制。對推新工作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比評,年終一考核”的推進工作機制。
第三十條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獎勵推新工作的有功單位和有功人員。1、在省、市推新考核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此項獎金全部獎給縣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2、參加市推新考核的工作部門負責的考核指標在全市排第一、二、三名的,分別獎勵該部門10000元、8000元、6000元。3、對鄉鎮(管理區)的獎勵按《新型工業化考核獎勵辦法》執行。4、全縣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獎勵工業主管部門該年度工業新增“兩稅”的1%。
本實施意見自2014年1月1日起實施。以前所發文件與本文規定相抵觸的以本文件為準。享受本實施意見所規定的獎勵措施和優惠政策,由縣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縣財政局會審后,報縣人民政府審批。
- 上一篇:穩增長保改革調結構惠民政策措施
- 下一篇:經信局黨的群眾路線實踐自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