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機關工作思路與目標2篇
時間:2022-12-03 08:40:32
導語:商務機關工作思路與目標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對內貿易管理
1、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擴大消費政策。把擴大消費作為商貿流通工作重點,深入貫徹實施國家擴大消費政策,在擴大消費中提升商貿流通整體水平。繼續做好家電下鄉工作,不斷擴大家電下鄉產品銷售規模,加強售后服務網絡建設,提升售后服務質量和效率。全面推進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按照“便利性、安全性、規范性”要求,在嚴格程序的基礎上,提供便民服務,采取針對性措施,規范操作辦法,強化各環節的銜接和協調,認真防范和查處倒賣以舊換新憑證與資金騙補行為。加強家電下鄉、以舊換新銷售網點的監管,建立和完善回訪臺賬制度,防范騙補行為發生。區商務綜合執法大隊將不定期聯合工商、財政等部門開展打擊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騙補的專項整治活動,確保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工作健康有序開展。配合省、市商務主管部門繼續組織好“金秋購物消費月”、“綠博會”、“吉安市第三屆春節商品展銷會”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促銷活動,大力發展服務性消費,推動傳統流通企業開展網上消費,積極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
2、加強城鄉流通網絡和市場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或改造標準農家店15個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3個,確保配送率達到50%以上。立足當地特色產品、特色產業發展和消費結構,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電子數碼產品專業市場、吉安汽車文化貿易城、青原現代綜合物流園、吉安文化教育圖書專業市場、吉安木材交易市場、濱江會展中心高端商城、濱江大型零售超市和貿易廣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等8個專業市場。其中吉安汽車文化貿易城、青原現代綜合物流園和濱江大型零售超市都將2012年投入建設。另外,吉安貿易廣場作為我區商貿物流業的一張名片,其提升改造工程正進入緊張有序的籌備工作中。通過大市場帶動大流通,大流通培育大市場。按照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繼續分期分批對鄉(鎮)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特別是東固畬鄉邊貿市場和富田、文陂、富灘、天玉等鄉鎮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努力營造安全、整潔的消費環境,今年重點支持東固周邊貿易市場建設。積極爭取商務部支持,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市場建設的投入。
3、不斷增強城市商業服務功能。把服務消費作為擴大城市居民消費和結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積極推進城鎮化以及社區商業建設。總結推廣商業街、商圈等商業集聚區的發展模式和經驗,鼓勵連鎖企業進入社區開辦網點,加快標準化菜市場的升級改造。擴大餐飲消費,結合全省實施“創贛菜品牌四百工程”,進一步提升“青原特色美食一條街”的知名度。力爭中國贛菜名菜、名點、名廚、名店各100個中有青原品牌,促進我區特色餐飲業的快速發展。大力支持落戶我區的“江西黃金客商貿有限公司”積極做好吉安市“早餐工程”建設,推進全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設試點。
4、積極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制定出臺關于扶持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發展意見,在土地、資金、稅費、融資、物流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重點培育國光、甘雨亭、黃金客、德邦等商貿流通龍頭企業,使之成為主業突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商貿企業集團。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培育1—2家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輻射效應的區域性商貿流通龍頭企業。
5、大力開拓省產商品市場。積極參與并大力實施“萬家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工程”,組織區內各類商貿企業、生產企業參與省商務廳在北京、、廣州等地舉辦的江西商品促銷活動,積極參加國內大型商品展銷會,擴大省產品銷售。提高市場占有份額,增強青原產品的影響力。大力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工商對接,舉辦形式多樣的對接活動,搭建全方位對接平臺,使更多區內企業商品能夠更加直接快捷、方便地進入商場、超市、學校、酒店和批發市場,拓寬省產商品銷售渠道。組織開展企業促銷隊伍和農產品經紀人營銷業務培訓工作,建立完善的產品銷售獎勵機制,積極支持區內企業參與享受國家補貼政策產品的招投標競爭,力爭更多區內工業品進入補貼范圍。
6、提升市場運行保障水平。進一步擴大和優化市場運行監測樣本企業和監測品種,開通縣級城市商務預報平臺,及時市場信息,引導社會預期。進一步加強生活必需品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制定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建立應急保供的投放網絡,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及時解決市場供應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和突出問題,確保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平穩運行,不出現斷檔、脫銷和搶購事件。
7、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加大生豬屠宰管理工作,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嚴格整治壟斷抬價行為,抓好《吉安市2010—2015年生豬屠宰行業規劃方案》的實施,鼓勵現有生豬屠宰企業實施升級改造、資源整合重組、體制創新或通過市場優勝劣汰。2015年以前,淘汰30%手工和半機械化等落后小型屠宰企業,使全區鄉鎮以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由現有6家壓縮到3—4家。不斷優化產品結構,確保冷鮮肉市場份額提升到20%左右。支持生豬屠宰企業對生豬內臟、皮、毛、骨、血等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建設屠宰監管工作平臺,對生豬產品質量和價格進行全方位監管,對生豬屠宰企業執行有關標準和制度的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實行動態管理。認真開展年檢及審驗工作,對不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及擅自抬價、壟斷霸市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達不到國家有關標準的,報請市政府取消其生豬定點屠宰資格,收回其生豬定點屠宰證書和標志牌,并向社會予以公布。切實抓好商務領域的食品安全和藥品流通行業管理工作,深入開展“誠信經營”示范創建活動。加強拍賣、典當、租賃、二手車、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等特殊行業的監管工作。加強成品油市場管理,認真實施成品油分銷體系“十二五”規劃,加強農村加油站點的管理,優化農村加油站點布局;建立和完善成品油市場預警保供機制,確保油品的充足供應,全力消除油品市場的不穩定因素;開展成品油市場清理整頓和加油站管理示范活動。開展再生資源企業備案工作,規范再生資源行業的經營秩序。進一步加強酒類流通管理,開展創建“放心酒示范店”工作。建立健全商務舉報投拆服務工作,促進我區商務綜合行政執法的開展。
二、對外貿易管理
全年完成進出口額1.1億美元,其中出口9000萬美元,進口2000萬美元;新增2家以上具備進出口自主經營權的企業,1家以上有出口實績的企業,力爭培植2家年出口額達2000萬美元以上的生產型出口企業。
1、加強協調服務,營造外貿發展的良好環境。重新確定2012年的重點出口企業,深入企業調研,在政策把握、工作協調、業務培訓等方面做好服務。繼續加強與商檢、海關、外管、國稅、出口信用保險和省外經貿投融資擔保公司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便捷高效地幫助企業解決退稅難、結匯難、通關難、融資難等問題。鼓勵已獲權但沒有開展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提高外貿人員的業務能力,努力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有出口優勢和潛力的企業積極申辦進出口經營權,并促使其盡快開展進出口業務。
2、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外貿結構。根據今年外經貿工作的發展思路和目標,重點培育大廣宏、森菱實業、邦威家居等現有生產型出口企業產品的調度和服務,提升產品質量,培植自己的拳頭產品,形成新的出口增長點;繼續積極爭取各種優惠政策,努力扶持寶曼進出口公司做大做強,在擴大出口實績的同時實現全區外貿出口總量的新跨越;不斷優化商品結構,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積極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擴大機電產品出口,培育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做大做強。
3、突破“瓶頸”,大力促進外貿企業人才保障。針對我區外貿企業普遍存在缺技術、缺人才的問題,今年將進一步加大企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切實做好企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組織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企業跟班學習鍛煉,委托職業技術學校對企業員工進行技能培訓,并采取有效措施引進專業人員到企業工作,突破目前面臨技術人員、外貿專業人員緊缺的最大障礙,使我區的外貿出口工作保持高效、健康發展。
4、抓住有利商機,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抓住國際市場需求回暖的有利時機,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推動和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經貿展洽活動,突出抓好日本、美國、歐盟和非洲市場的鞏固和拓展;抓住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的歷史性機遇,大力開拓東盟市場,尋找更多的商機。
5、創新合作方式,拓寬工作思路,擴大直接投資,“走出去”戰略實現新突破。加強國際合作強化推進措施,加強政策扶持,繼續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多層次開展境外合作擴大國際化經營能力。擴大境外投資,掌握企業動向,及時加強指導和服務,支持企業通過境外設立窗口拓展國際市場,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投資,運用國際市場資源,提升國際市場形象。
6、完善外貿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外貿扶持政策,出臺有利于擴大外貿總量、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外貿競爭力的激勵政策;加強服務,大力拓展企業新市場,積極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增強外貿管理和服務能力,及時掌握信息,密切關注貿易政策變動、市場準入等新情況,協助企業發現問題、積極應對;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國家促進外貿發展的扶持政策,促進重點外貿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7、提高服務效率,培育服務載體。
(1)創新服務機制進一步創新項目審批辦證服務,提高審批辦證效率;進一步完善引進外資重大項目“綠色通道”體系,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步伐;提高引進外資項目預評價、建設用地“招拍掛”、項目建設審批、竣工驗收等工作的效率。
(2)優化服務環境加強外經貿信息服務,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外經貿政策和動態,及時研討應對方案,加強風險預警和防范;加強貿促會、商會工作,為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開拓同際市場、開展國際認證、設立境外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外資企業服務中心投訴快速協調處理機制,及時解決外經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營造良好服務環境。
(3)建設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外經貿企業金融支持、信用擔保服務體系,為外貿進出口企業加快發展、擴大進出口貿易總量提供良好金融環境;進一步加強企業與稅務、外匯、財政等部門的協調力度,確保出口企業出口退稅及時足額到位;積極爭取海關、商檢等部門的支持,提高通關效率,協調好出口企業與商檢、海關部門的關系,爭取企業出口貨物在本地檢驗檢疫,降低其費用和成本,提高出口企業的經濟效益。
(4)完善激勵機制及時調整開放型經濟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重點支持引進“大、好、高”項目和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加大對進口、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培育出口品牌和開拓國際新興市場、開展境外投資的支持力度,促進我區開放型經濟的科學發展。
三、招商引資及項目幫扶
1、建立完善重大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和建設管理協調推進機制。圍繞我區優勢產業規劃,加大對央企、世界500強公司及省外大集團、大公司的招商引資力度,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完善土地、人力、資金、環境等要素資源配置,創造條件努力優先確保重大產業項目需要,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進度監督、項目建設督辦、項目稽查和效能監察等制度,提高項目管理效能,確保我區重大產業項目在規模上有新突破、質量上有新提高。
2、建立健全投資創業服務體系。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創業培訓、開業指導、政策咨詢、融資貸款、政策扶持、跟蹤指導等服務。充分利用現有的工業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建好創業孵化基地。完善信用擔保體系,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促進各類小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參與公平競爭。積極搭建創業服務的電子商務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為創業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第二篇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我局認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現將全年商務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1、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年內新增500萬元以上的零售企業8家;新增200萬元以上的住宿企業4家;新建、改建、擴建新圩鎮、值夏鎮、貿易廣場和河東開發區四家農貿市場,整頓和規范了楊家莊臨時菜市場,取締了機關小區臨時菜市場;規范貿易廣場周邊建設,提升貿易廣場整體形象,進一步改善我區中心城區大型商貿市場面貌,現落戶經營業主2080戶,年成交額達50億元,并以20%的速度逐年遞增,能解決就業人員1萬余人,為發展地方經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承文明,聚集精品,繁榮美食一條街逐步形成規模,目前共有20余家特色餐飲店正在火熱經營,其中6家已取得“旅游定點接待餐飲單位”資格。1-12月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1000萬元,占年度目標任務106800萬元的103.93%;新增限上批零餐住企業12家,占目標任務4家的300%。已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外貿出口有新亮點。全年實現出口創匯5344萬美元,占年度目標任務3000萬美元的176.67%,占市政府下達我區外貿出口指導性計劃任務5300美元的100%,同比增長135%。新增對外貿易經營權備案企業5家;新增出口實績企業3家,其中森菱實業公司全年實現出口創匯已突破1000萬美元,大廣宏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已突破3000萬美元。
3、整頓和規范成品油市場有成效。按照《省整頓和規范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實施方案》的要求,攜同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轄區內15個成品油經營網點逐個進行檢查,針對不同情況分別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見,對個別不符合經營條件的加油站已責任停業整頓。保障了成品油經營秩序和安全,促進了成品油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4、家電下鄉和家電回收有新進展。
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全區已建成鄉、村“農家店”和“農資店”50家,并通過市級驗收;同時把“家電下鄉”作為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重要措施,全力以赴抓緊抓好“家電下鄉”工程。今年1至12月全區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1813臺,銷售收入2678萬元,占市下達我區目標任務2570萬元的104.2%,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向上爭資有新突破。積極篩選和包裝項目,幫助企業做好技術改造項目的各項基礎性工作,儲備向上爭資項目。菜市場改造、家電下鄉網點改造、汽車下鄉網點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改造等項目資金已到位,共向上爭取資金141萬元。
6、城區商貿市場體系建設有規劃。為了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加快我區城區商貿市場體系建設,提升商貿服務水平,促進我區城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集約集優發展,加快我市中心城區商貿市場體系規劃和建設的決定》,結合我區實際,策應中心城區“東拓西擴、南延北展”的城市發展理念,以建設城區特色市場體系為目標,以貿易廣場為核心,大力推進我區市場結構集約優化升級,積極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使市場體系建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我區主導產業之一,使生產服務業、民生服務業和農村服務業成為我區現代市場體系特色鮮明的主要支撐和發展方向。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方針,不斷提升我區城區商貿市場的組織化和規范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問困于企,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在認真做好轄區出口創匯企業日常幫扶工作的同時,定期走訪商貿流通企業,全面了解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努力協調好企業與海關、商檢、外管、稅務等部門之間的關系,為轄區內出口企業在報關、檢驗檢疫、收匯核銷以及出口退稅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大力促進了我區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預計全年我區出口創匯可實現5300萬美元,同比增長135%,出口總量達到歷年以來最高水平。
2、強化監管,扶持商貿經濟發展。認真開展生豬定點屠宰的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在確保讓群眾吃上“放心肉”的同時還吃上“稱心肉”、“平價肉”。積極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酒類流通管理、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中心城區菜市場改造和整治等工作,促進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按照省、市商務部門的要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第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第一屆名小吃展覽”、“2010中國(南昌)綠色食品博覽會”等活動,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知名度。積極扶持國光店健康平穩發展。積極支持區廬陵美食一條街建設,積極扶持天立花園步行街的發展,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促進步行街逐步繁榮發展。
3、千方百計,抓好向上爭資工作。根據國家資金扶持方向,不斷選擇和包裝項目,做好各項基礎工作。通過不斷努力,上半年,我區申報的河東開發區、貿易廣場、值夏、新圩4個菜市場改造項目,家電下鄉網點改造項目,汽車下鄉網點改造項目,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改造等項目資金約140萬元已全部到位,擴大了企業規模,促進了我區經濟的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由于我局剛組建,工作經費十分緊張,加上外貿服務中心差撥人員經費無從彌補,日常工作開展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
2、部分工作人員對商務工作還不夠熟悉,業務知識學習有待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工作經驗有待逐步進行積累。
3、今年市政府下達我區外貿出口任務為5300萬美元,1-12月全區可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區政府預算今年我區外貿出口發展基金僅60萬元,按照區委、區政府優惠政策獎勵標準計算(企業每出口一美元,獎勵0.04元人民幣),外貿出口發展基金尚缺口152萬余元。
四、明年工作打算
1、加強隊伍建設,促進工作有效開展。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完善我局內設機構,定崗定編,申請轉變外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身份,組建商貿綜合執法大隊和市場服務中心,加強工作隊伍素質建設,促進我區商務工作更好地開展,力爭走向全市前列。
2、優化服務環境,提高引資爭資實效。加大培植森菱實業、邦威家居、大廣宏公司等生產性自營出口企業的力度,支持企業做大出口總量,力求形成以生產性企業自營出口為主、流通型出口企業為輔的新格局,以實現我區出口企業架構質的轉變,促進進出口貿易良性發展。
3、科學規劃,切實加強專業市場建設。按照城市功能配套需求,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在市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進一步規劃建設好區電子數碼等八大專業市場建設,利用網絡、畫冊等招商平臺,招商信息,積極與有意參與我城區專業市場建設的企業財團和個人進行廣泛洽談,主動向上匯報,爭取更多的市場建設優惠政策,使區電子數碼專業市場、汽車文化園、現代物流園、濱江新區劉家城大型超市零售商城等項目能開工建設,并具有相當規模。
4、繼續扎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作。繼續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進一步拓展全區鄉、村“農家店”和“農資店”建設的覆蓋面;全力以赴抓緊抓好“家電下鄉”工程,為拉動轄區內需,擴大地方消費出力謀策。
5、充分發揮各種平臺作用,努力發展會展經濟。以“.地方特產展”“名小吃展”、“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會展為平臺,積極推介地方特色優質產品,鼓勵井岡綠寶、楊糕食品等企業申報著名商標,做大做強本土特色產業,新增規模名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