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施工工程方案

時間:2022-07-09 06:05:00

導語:橋梁施工工程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橋梁施工工程方案

1.橋梁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共設有橋梁8座,其中:

(1)特大橋1座,橋長(左幅366米、右幅396米),下部構造為φ1.5及2.0米樁基。主橋墩為雙薄壁墩,最大墩高63.217米,過渡墩為φ2.0米雙柱墩,墩高分別為16.811、28.532米,引橋墩為φ1.4米雙柱墩,墩高為5.234~13.28米。主橋上部構造為65+110+65米連續剛構梁,引橋為30米預應力T梁。

(2)大橋4座,分別是;

①大壩子大橋,橋長左幅131.88米,右幅長125.78米,下部構造為φ1.0、φ1.2、φ1.5及1.8米樁基。Y型墩,墩身截面尺寸分別為160×320cm、180×320cm及200×320cm,墩高分別為16.50~36.0米間,上部構造為3×40米預應力T梁。

②新發寨大橋,橋長(左幅131.16米、右幅186.18米),下部構造為φ1.5及1.6米樁基。φ1.4及1.5雙柱墩,墩高為3.57~20.2米間,上部構造為4×30米(左幅)及6×40米(右幅)預應力T梁。

③老鷹咀1號大橋,橋長左右均為324米,下部構造為φ1.2、φ1.5及其1.8米樁基。1號、2號及7號墩為Y型墩,墩身截面尺寸分別為160×320cm及180×320cm,墩高在14.0~29.0米間。3號~6號為空心墩,墩高在46.0~67.0米間。上部構造為8×40米預應力T梁。

④老鷹咀2號大橋,橋長(左幅128.78米,右幅165.58米),下部構造為φ1.2、1.6及1.8米樁基,φ1.5米及φ1.6米雙柱墩,墩高為6.5~32.2米,上部構造為3×40及4×40米預應力T梁。

(3)中橋3座,橋總長為350.7米,下部構造為φ1.0、φ1.2及φ1.4米樁基,φ1.2米雙柱墩,墩高為4.72~18.77米,上部構造為20米預應力空心板梁。

橋梁表見后

2.施工方案

(1)總體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特大橋樁基采用沖擊鉆機成孔,導管法灌注砼成樁的施工方法。大橋及中橋樁基采用挖孔成孔的施工方法。

一般墩臺身施工方法

橋臺和10m以下墩身一次性澆注成型,10m以上墩身采用翻模法施工。具體施工方案如下:

①10m以下墩身施工

A現場架立和綁扎墩身鋼筋,鋼筋的加工、制作均按圖紙及規范要求進行,保證間距、位置正確及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

B墩柱模板采用廠制鋼模板,模板支立后檢查模板的平面位置及豎直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為保證模板穩固,防止變位,模板要用纜風繩、斜支撐等進行固定。墩柱模板安裝見示意圖。

C砼由拌和站供應,吊機配合吊斗(泵送)進行澆筑。澆筑時,在墩臺頂安設活動竄筒,以防止落差過大而造成砼離析。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按要求控制振搗時間及方法,確保砼振搗質量。砼灌注見示意圖。

D砼養護采用表面包裹塑料布的方式或覆蓋土工織物灑水進行養生。

②10m以上墩身施工

10m以上墩身采用翻模法施工。

A模型

墩身采用特制定型鋼模,翻模法施工。模型表面光滑平整,接縫平順、緊密,每節模板高400cm,并在橫系梁位置預留缺口,以便預埋橫系梁鋼筋。

鋼模面板采用5mm鋼板,8#槽鋼作骨架,80x8mm鋼板作加勁肋,由專業廠家按設計要求制作。分節段拼裝連接成型。模型采用內支撐及拉桿加固。砼用采用泵送砼入模。模型結構示意如圖:

B起吊設備配置

25m以上高橋墩施工時,采用提升架起吊鋼筋等料具,泵送砼入模;高度在25m以下墩柱施工時采用吊車起吊鋼筋,泵送砼入模。提升架結構見《墩身施工提升架示意圖》。

Y型墩及雙薄壁墩采用翻模施工,空心墩采用滑模施工。施工方法同上。

墩身砼施工采泵送、提升架或吊車提升砼。

蓋梁施工:蓋梁模型以墩頂抱箍或預埋鋼棒作為下部支撐體系,以簡化操作程序,提高模型的利用率。圓柱墩蓋梁采用抱箍法施工,其余墩柱蓋梁采用預埋鋼棒法施工。蓋梁具體施工步驟如下:

①托架施工:在抱箍或鋼棒上鋪45b工字鋼形成蓋梁下部支撐體系,再鋪設方木。抱箍按墩身形狀用16mm厚鋼板焊接而成,高強螺栓連接。

②模型安裝:模型采用廠制大塊定型鋼模型一次關立成型,雙排φ16對拉螺桿按@1.0米間距對拉加固成型。連續剛構采用凌形掛籃分段懸臂施工。

預應力T梁和空心板梁在預制場統一預制,架橋機架設。全段設預制1處,位置在設于K135+610~K135+950段成型路基上。預制場布置圖見后。

(2)蘇古特大橋施工方案

①雙薄壁墩身施工

A.橋墩設計為雙薄壁式橋墩,墩高分別為:2#:63.21m,3#:58.55m,墩身采用特制大塊定型鋼模采用翻模法分節段施工,分段高度為3.0m,模板及鋼筋垂直運輸采用塔吊進行,砼采用集中拌合,泵送法灌注。

B.模板采用特制大塊鋼模,鋼模面板采用5mm鋼板,8#槽鋼作骨架,80×8mm鋼板作加勁肋,單塊模板高度為3.00m,模型采用內支撐及拉桿加固。本橋共設翻模8套。

C.墩身采用分段灌注砼,每段高度除墩腳段外均按3.0m施工。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砼運輸車運輸,泵送入模。

D.預埋件安裝:0#段灌注平臺為牛腿式托架,因此在墩身施工過程中應精確埋設托架預埋件。

E.雙薄壁墩身臨時加固

由于本橋2號及3號墩墩身較高,為確保施工時的墩身,在每隔15米處設置萬能桿件水平支撐,待0#段灌注完成后拆除。

②引橋墩及過渡墩施工

引橋墩為φ1.4米雙柱墩,墩高為5.234~13.28米,過渡墩為φ2.0米雙柱墩,墩高分別為16.811、28.532米。墩身模型均采用定型鋼模,其中φ1.4米鋼模3套,φ2.0米鋼模2套。橋墩采用支架及起吊架施工。

③主梁0#段施工

兩個主梁0#段采用墩頂前后采用萬能桿件托架搭設工作平臺,梁部分兩層灌注施工,砼采用泵送法進行灌注。

A.托架設計:0#梁段長11.6m,其中墩兩邊各外伸1.05m。由于受力復雜、梁段高、管道集中、鋼筋密集、混凝土數量較多,故梁段混凝土分兩層灌注,以改善托架的受力狀態。第一層灌注高度3.00m,

第二層灌注高度3.5m,待第一層灌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第二層砼灌注。施工時在墩頂預埋牛腿支撐,采用萬能桿件拼裝支承托架。荷載由箱梁底板與托架共同受力的原則進行托架設計,托架頂部平臺面積16×30.0m,在雙臂墩壁外側組拼成三角形托架,其上鋪設底模、模板系統及作業人員平臺。

B.墩身加固:為減小預埋型鋼對墩身混凝土產生的局部應力,在墩身混凝土施工時,至梁底4.5m處開始,對預埋件下混凝土采用局部加強措施:墩身邊緣由于設計有雙層受力筋和護面鋼筋網,不作特別加強處理,預埋型鋼與原墩身鋼筋位置相矛盾時,適當調整墩身鋼筋位置。在槽鋼底部下5cm處加設3層φ16鋼筋網片,網片尺寸100×180cm,網格10×10cm,每層間距10cm。

C.托架拼裝:托架除牛腿外均為桿件組拼,桿件采用附著式塔式起重機吊運,人工組裝。拼裝工藝按掛籃設計標準及工藝要求實施,誤差控制在規范容許范圍內。

在鋪設底模前托架按設計荷載加載預壓,消除其非彈性變形對箱梁線型的影響,并核實彈性變形量,以確定立模標高。

D.模板:原則上利用掛籃外側及部分內模系統,另外加工部分木模完成。底模布置與托架設計綜合考慮。

E.托架拆除,待2#梁段懸灌施工完成后,托架拆除。

④主梁懸灌段施工

本橋主跨為65.0+110.0.0+65.0m連續剛構。箱梁為變截面箱形結構,根部梁高為6.5m,跨中及邊跨端處梁高為2.5m,梁體下緣按圓弧線變化。梁部除0#段為托架現澆,13#段及兩邊跨為支架現澆外,其余11個節段采用凌形掛籃對稱懸臂澆注施工。懸臂澆注節段長度為3.5m、3.7m、4.5m三種,最大梁段重118.23t。2#、3#墩四個“T”構左幅超前兩個節段,右幅滯后,“T”構兩端嚴格對稱平行作業,砼灌注采用4臺砼輸送泵對稱施工。

掛籃是箱梁施工的主要設備,本大橋采用凌形輕型掛籃,其具有結構簡單、桿件受力明確、自重輕、剛度大、穩定性好、操作方便、非標加工件少、加工制造簡單的特點。共設凌形掛籃4對。掛籃結構如圖所示。

⑤邊跨現澆段施工

本橋邊跨現澆段(13、14號段)長度分別為5.0米及3.0米,采用萬能桿支架法施工。

⑥邊跨合攏段施工

邊跨段長2.0米,擬采用吊架進行合攏施工。合攏時,在邊跨現澆段與邊跨段頂面設置配重,壓重采用水箱,并在澆筑過程中根據澆筑量逐漸減載,使主梁在澆筑邊跨合攏段之前內力分布情況與在澆筑邊跨合攏段過程中以及澆筑完成后保持一致,避免因施工引起主梁的次應力。

合攏段砼灌注安排在當天溫度較低、溫度趨于穩定的時間段進行,灌注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之內,并及時進行養護。

⑦中跨合攏段施工

采用吊架中跨段長2.0米,擬采用吊架進行合攏施工,具體施工參照邊跨合攏段。

(3)大橋施工方案

①樁基、橋墩、蓋梁施工方案見前總體方案。

②老鷹嘴1號大橋薄壁空心高墩的施工

本橋3~6號墩為薄壁空心墩設計,橋墩較高。墩身采用滑模施工,材料由塔吊提升,全線共投入五套塔吊。

滑模構造

本項目橋墩施工滑模系統由工作平臺、卸料平臺、內外模板、收坡裝置、提升支架及吊架等構件拼裝組成的滑模結構和提升設備及附屬設備三大部分組成,見橋墩滑動模板圖。

滑模施工工藝

滑模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滑摸組裝→灌注砼→模板滑升→模板收坡→測量→墩頸、墩棺施工→滑模拆除。

實施作業時,砼灌注、模板滑升與收坡及測量等項工作呈循環交錯進行,中間穿插調平糾偏、綁扎鋼筋、抹面養生、預理件埋設等項工作。

灌注砼

滑模組裝完畢即可灌注砼。當滑模轉入正常提升后,邊滑升模板邊灌注砼。由于砼脫膜較快,所以選定砼配合比、摻外加劑及灌注震搗等項工作十分重要,應設專人負責管理與指導。

①嚴格按選定的配合比、確定的外加劑品種及摻量拌制砼。

②混凝上應分層均勻對稱灌注,層厚15~20㎝,頂面與模板上口要

保持10㎝左右距離。

③搗固要密實,不要漏搗、重搗和搗固過深,搗固器不要接觸模板。

④砼應對準串筒入模,防止外灑損傷設備和人員。

⑤養生澆水應在模板下口1m處進行,要經常保持濕潤并及時處理蜂窩麻面等缺陷。

模板滑升

初升初升是滑模組裝并灌注砼入模達到一定高度后的第一次提升。正確掌握初升時機極為重要,過晚會造成模板與砼粘結而將砼帶起或拉裂。過早則會因砼未達到一定強度而坍塌;初升時間應在砼初凝后終凝前進行。

正常提升在正常提升過程中,各項作業之間要緊密配合,隨時注意正確掌握好模板提升速度與砼凝固時間、狀態.并注意以下幾點:

①模板連續提升高度不宜超過30㎝,升后要及時收坡。

②經常檢查滑模設備和各種機具的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③當抽動模板與錯動模板相互的搭接面重疊頂緊時,應及時抽出抽動模板。

④當滑升到達埋沒預埋件高度時,要及時準確埋設預埋件。

模板收坡

①模板每升高30㎝收坡一次。

②收坡時轉動收坡絲杠使整個模板收坡。

③每當模板滑升累計高lm時,應按收坡表調整收坡值,防止產生積累誤差。

(4)預應力砼T梁、空心板梁施工

①預制

A由于受場地限制,預制場設于K135+610~+950段成型路基上,共設T梁預制臺座10個,空心板梁預制臺座4個。臺座按設計設置下拱度。其具體布置見《預制場平面布置圖》。

B模型采用廠制定型鋼模(空心板梁內模采用組合鋼模)。預制T梁模型見下圖:

C鋼筋在鋼筋加工場統一加工制作,汽車運至現場綁扎。

D混凝土由拌和站拌制,砼罐車運輸,起吊入模。混凝土澆注完畢,及時進行養護。

E預應力施工

a波紋管采用環形固定鋼筋固定。

b張拉機具應與錨具配套,使用前應進行進行檢查和校驗。

c預應力鋼絞線在鋼筋加工場進行下料編束,采用砂輪切割機下料。

d張拉采取兩端同時張拉。張拉時,兩端千斤頂張拉、頂錨、退頂及測量伸長值等工作一致。采用張拉應力與伸長量雙控,以控制應力為主,當張拉控制伸長值符合設計要求并確認應力穩定、無滑絲等,方可進行錨固。

e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由龍門吊移至存梁場。

梁在運輸、貯存過程中,采取防傾倒、防斷裂措施。堆放時在梁端部支承線附近用兩點擱置。

T梁防側彎措施如下:

預應力嚴格按設計對稱張拉。

T梁運輸時支撐牢固,詳見《T梁運輸加固方案示意圖》。

T梁起吊時統一指揮,步調一致,動作緩慢。

②預制梁架設

梁利用成型路基,采用軌道運梁車進行運輸,架橋機架設。

A支座安設:按設計安裝臨時支座及永久支座。

B梁運輸:梁用平板拖車運輸,運輸前的梁經檢查合格后裝車,并用定型加固器加固。

C架設:

梁采用架橋機架設,具體施工步驟見《架橋機架梁工序表》。

架橋機架梁工序表

前進步驟附圖

1.1架橋機(安裝)前移就位

2.1梁運輸至架橋機尾

2.2起吊梁

3.1將梁縱橫移動至設計位置

4.1落梁就位

4.2重復以上工序直至一孔梁架設完成

③濕接縫施工

對T梁端頭表面拉毛,并用高壓水沖洗。按設計制作、綁扎鋼筋,保證鋼筋的正確位置,并與T梁預留鋼筋焊接牢固。模板采用鋼模,用φ16鋼筋吊于T梁上。模型經檢查符合要求后,澆筑砼,采用泵送混凝土入模,插入式搗固器搗實,混凝土灌注后注意養護。混凝土達到要求的強度后,割除吊筋,御下底模。

④體系轉換

本合同段T梁設計為先簡支后連續,T梁預制至架設并完成體系轉換時間不超過90天,施工方法如下:

在橋臺及非聯墩上設置永久支座,在聯墩上設置硫磺砂漿臨時支座(硫磺砂漿內埋入電熱絲),并安裝永久支座。

先將預制梁安裝于支座上成簡支狀態,并及時設保險剁或支撐,將梁固定并與先安裝好的大梁進行橫向連接。

連接梁端處預留鋼筋,設置連續梁梁端接頭波紋管并穿索。在日溫最低時從橋梁每聯的兩端孔向中孔依次澆注連續接頭及橫隔板接縫混凝土(橋面板以下)。

當澆筑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按批準的安裝方案所規定的順序張拉負彎矩區預應力鋼束(預應力鋼束均采用兩端張拉,且橫橋向對稱于橋軸線均勻張拉),并壓注水泥漿。

按設計要求順序澆筑橋梁濕接縫混凝土,待濕接縫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采用電熱法解除每聯梁下臨時支座,完成體系轉換。

(5)橋梁施工順序

蘇古特大橋為橋梁工程的控制工程,應優先安排施工,其施工順序見下圖,其余橋梁為綜合使用機具、模型,施工順序為:老鷹咀1號大橋--老鷹咀2號大橋--新發寨大橋--大壩子在橋--小干中橋--煙山中橋--棱角中橋。

3.施工進度計劃(見后附)

蘇古特大橋箱梁懸臂施工工序表

前進工序附圖

1.1主墩施工完成,在兩主墩安裝托架,立模澆筑0號段。

1.2張拉0號段鋼束。

2.1拼裝調試掛籃,對稱懸澆1號段。

2、張拉1號段鋼束。

3.1掛籃前移就位,依次對稱懸澆2~11號段。

3.2張拉2~11號段鋼束。

3.3搭設邊跨現澆段托架,現澆邊跨現澆段。

4.1拆除全部掛籃,安裝邊跨合攏段吊架,現澆邊跨合攏段。

4.2張拉相應鋼束。

5.1安裝中跨合攏段吊架,現澆中跨合攏段。

5.2張拉相應鋼束。

6.1拆除中跨合攏段吊架。

6.2橋面系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