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06 12:03:00

導語: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和水利部新時期治水思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水資源權屬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效益,探索水權管理制度。根據云南省水利廳關于開展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元謀縣開展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試點時間為××年月—××年月。為保障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水權、水市場工作的必要性

(一)縣概況

縣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全縣國土面積平方公里,轄鄉鎮,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萬人,占總人口的總耕地面積萬畝。其中,水田萬畝,旱地萬畝。××年,全縣達到萬元,農業總產值萬元,全縣種植蔬菜萬畝,產量達萬噸,種植經濟林果萬畝,綠色林果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農產品獲“無公害”產品認證數已達個,綠色食品認證個,個果蔬品種推廣分別獲州級科技成果進步獎和省級優質農產品獎。××年月被中國蔬菜專家委員會授予“中國冬早蔬菜之鄉”的榮譽稱號。

(二)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狀況

縣的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天然降雨補給。多年平均降雨量,平均蒸發量,為降雨量的倍多,年平均氣溫℃。全縣水資源量為億,平水年億,中等干旱年億,特枯年只有億。全縣地下水資源量萬。全縣干旱指數為—。

到××年,已建成元謀大型灌區一個,設計灌溉面積萬畝,建成中型水庫座,小(一)型水庫座,小(二)型水庫座,小壩塘件,機電井眼,引水溝渠件,機電排灌站處。蓄、引、提年供水能力達到億,全縣有效灌溉面積為萬畝,其中:農田灌溉萬畝,林果萬畝。××年國民經濟總供水量億。其中:農業萬,工業萬,城鎮生活萬。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⒈水資源嚴重短缺,供需矛盾相當突出

元謀縣的水資源主要是天然降雨,雨季和旱季分明,時空分布不均勻,每年月下旬至月中旬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旱季為月至次年月降雨量只占。山區多雨,壩區少雨。水資源平均徑流深,全縣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只為全省的,全國的,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區。

元謀氣候好,“有水百花齊放,無水寸草不生”。年平均氣溫℃,最冷的月至次年月平均氣溫℃,適宜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生長。元謀旱季正是冬早蔬菜生長的最佳時節,根據規劃測算元謀年需水量億,現可蓄供水量僅億,缺水億。

⒉節水意識差,灌溉用水效率低

元謀是個農業縣,整體節水意識淡薄,用水效率較低,農田灌溉方式一般為大水漫灌等傳統灌溉,渠系配套差,水利用系數僅為。目前灌溉用水定額為畝左右。

⒊水資源管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元謀縣轄區內的現有骨干水利工程因年降雨量少,產水不足,需要長距離引水,成本高。山區、半山區水利工程設施差,壩區的灌溉渠道大多是土溝土渠。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運行上,尚未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水價形成機制,水利工程沒有形成良性的運行機制,手段仍為傳統的管理方式,達不到水資源優化配置。

(四)開展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必要性

⒈元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元謀縣是典型的農業縣,利用自然氣候優勢,目前已種植蔬菜萬畝,遠銷國內多個省和東南亞、歐洲,被譽為“中國冬早蔬菜之鄉”。現已種植經濟林果萬畝,產值達萬元,。現有水田萬畝,旱地萬畝,年需水億。現有水利設施年可供水量僅億,缺水億。還沒有形成現代人水和諧,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良性互動的生態經濟系統。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水量增多,缺水的范圍還將有所擴大,缺水頻率增加。水環境惡化與水資源短缺等水問題對元謀經濟社會發展構成了現實的制約和自然優勢的發揮。元謀開展水權、水市場試點以經濟手段為主,促進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已成為客觀必然。

⒉推進元謀縣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須以水利現代化為基礎和重要保障。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按現代治水理念和市場經濟手段,現代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價形成機制和運行機制為支撐,特別是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和保護。實行用水權流轉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推進元謀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⒊對全省的示范作用

元謀自然地理復雜,是比較典型的濕潤半濕潤大陸性氣候,以農為主的地區。通過元謀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可以探索在水資源相對豐富地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協調的發展模式,為南方水資源相對豐沛地區,利用現代水權、水市場理論開展資源有效配置提供借鑒。

二、開展水權、水市場試點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元謀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水法》為依據,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效益為核心,以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節水運行機制、加強制度建設為主要內容,將現代水權和水市場理論同區域實踐相結合,在積極培育和強化公眾節水意識的基礎上,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合理的水價機制,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運行機制。通過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經濟措施、科技措施,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使水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推動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

通過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力爭在兩年內,初步建立和完善初始水權的分配管理制度,合理確定用水總量控制和微觀用水定額指標體系。逐步建立水權管理制度和規范的水權流轉,培育和發展水市場的法律、法規、行政管理體系。

主要任務:明晰水權,建立水資源所有、使用、收益和處置權利制度,使之形成一種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資源權屬管理制度,培育和發展水市場,從而促進用水市場提高水的利用率,實現高效用水的節水激勵機制和從宏觀上優化用水結構,促進水資源從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用途轉變的資源流動機制。探索水權、水市場的管理經驗。通過試點建設,取得經驗,逐步推廣。

(三)開展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原則

⒈統一管理,優化配置,協調發展

摸清水資源家底,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優化配置水資源,處理好不同水源、不同用水行業之間的關系,統籌協調,以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⒉水權、水市場管理改革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相協調的原則

正確認識水權、水市場管理改革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處理好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長遠利用關系。從區域水的承載能力來界定區域水資源可利用量,以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間的關系。新的區域經濟結構要量水而行,堅持以供定用,以供水定區域發展模式,以供水定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通過協調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匹配關系,實現區域經濟社會更高層次上的可持續發展。

⒊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

水權、水市場管理改革是一項與社會各層面休戚相關的綜合性構成的系統工程,內容涉及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需要省、州水行政主管部門指導,在元謀縣人民政府領導下,由涉及部門統一制定總體規劃,按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水權交易,公眾參與的目標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在建立相關保障機制的前提下,集中解決灌區節水和種植結構調整問題。

⒋管理為本、完善機制、措施配套、分工協作的原則

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主要內容涉及水資源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法制體系、參與機制和經濟結構、水價機制、節水激勵機制、水權交易制度和相應的科技措施以及節水意識、參與意識的普及和提高。因此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進行的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水權交易、公眾參與就是要促進種植結構的調整,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為核心,把水資源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在完成不同層次的初始水權分配的基礎上,深化用水權交易。各相關部門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要密切配合,加強建立管理制度建設和水價機制建設,實現水權、水市場建設,促進節水措施的實現,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建立水權、水市場的主要內容

(一)制定政策,完善職能

根據元謀縣試點地區,明確灌區供水單位與用水戶的權利、義務和職責,灌溉用水堅持“統一管理、總量控制、以供定需、統一調配、科學調度、嚴格審批”的制度,遵循“統一調度、定額管理、計劃供水、合理取水、按方收費”的原則。實行先售后供,憑票供水的水票制度,明確水權總量控制水票,根據水票供水,以及節約有獎,允許水票在同一灌溉區有償轉讓交易等政策。界定政府、供水單位、用水戶的職責、權益,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擴大宣傳力度,擴大公眾與水價調整水市場發育奠定社會基礎。

(二)總量控制,逐級分配、定額管理

根據供水工程的可供水量,制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供用水計劃,明確初始水權的分配,核定供水對象,制定各行業用水定額。根據元謀主要的農作物和林果、蔬菜品種,科學合理制定用水定額,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的基本用水管理制度。

(三)建立水權、水市場管理制度

由于水資源的特殊性,水市場是不完全市場,是一種“準市場”。水權轉讓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必須受到政府的宏觀調控,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水權交易必須遵循有關的交易程序和交易規則,保證水權轉讓方、接受方和第三方利益。必須建立一套水權交易制度,明確交易規則;建立交易資格審查制度;規范交易方式,制定交易程序;建立水權登記制度、公示制度、調整制度和終止制度。

(四)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交易成本與交易價格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根據水資源可供量變化情況和市場行情,交易帶來的潛在收益及當地的具體特點,結合元謀水權、水市場試點地區稀缺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和其他條件,確定水權的交易成本和交易價格。

(五)推動水權水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水權、水市場的技術指導,對實施規范水票制管理和水權公示制,用水戶協會產生、選舉、運作、管理以及節約用水、作物布置、結構調整等作好示范培訓。政府和灌區管理局、供水單位作好供用水的協調服務,農業科技部門作好作物種植,銷售等的培訓和服務,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好配套服務工作。

(六)制定水權、水市場評價考核體系,建立監督檢查系統

通過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建立元謀水權、水市場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用水管理制度和實施狀況;用水計劃制定與實施狀況;水價機制形成與實施狀況;用水戶協會運轉狀況;公眾參與情況;農業節水量,農業節水情況;灌溉水綜合利用系數;合理用水定額管理與實際用水狀況;水權交易的狀況;水權交易的權益率,水權交易對節水作物結構調整的情況等。

四、實施步驟

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時間為××年月至××年月。為使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能夠按計劃有序推進,提出分年度實施的計劃和進度安排:

(一)××年月至月

()成立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制定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根據水資源的情況,選定缺水嚴重,群眾基礎好,渠系相對完善,干部素質高的地方為試點地點;

()試點地區根據渠系及用水狀況組織成立用水戶協會;

()根據水資源可供量算清水帳,確定供用水控制指標;

()確定行業,特別是元謀種植的各種水果、蔬菜、花卉等農作物的用水定額;

()開展水權、水市場工作的有關宣傳教育活動。

(二)××年度

⒈全面推進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宣傳教育工作;

⒉進一步完善初始水權分配制度,明晰水權到戶,明確權利和義務;

⒊按照初始水權的可持續原則,公開原則、優先權原則、節約用水留有余地原則,公眾參與等初始水權分配的原則,完善水權管理制度,完善水票制度;

⒋建立水權登記制度、水權公示制度、水權調整制度、水權終止制度,發放水權證,根據水權證購買水票。

⒌規范水權轉讓、培育和發展水市場,界定可交易水權;

⒍建立和完善水權交易制度、建立水權交易管理部門、明確水權交易規則、建立水權交易資格審查制度和第三方影響的評估和補償制度、規范交易方式、制定交易程序;

⒎規范水權交易成本與交易價格,根據水市場的重新配置水資源情況,建立相應的組織和政策性機制,基礎設施和管理制度,控制交易成本;

⒏制定水權交易價格管理辦法,對水市場進行監管,維護良好的水權市場秩序;組織開展水權交易、并總結完善相應政策。

⒐完善水權交易必要的輸水、計量設施。

(三)××年度

⒈總結完善水權、水市場的經驗和存在問題;

⒉進一步完善初始水權和政策以及水權交易規則等;

⒊擴大水權、水市場范圍,鞏固水市場的成果;

⒋進行總結完善;

⒌完善水權交易必要的輸水、計量設施;

⒍全面總結、完善;

⒎驗收。

五、檢查驗收

為保障總體目標的實現,云南省水利廳和楚雄州水利局負責對試點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包括對方案實施的日常監督指導、階段性的檢查和驗收、每年進行一次階段性的檢查,總檢查驗收時間為××年底,驗收內容包括:

⒈由楚雄州水利局對試點具體內容的落實情況,進行初步考核驗收;

⒉由云南省水利廳對試點總體內容進行全面的考核驗收;

⒊由云南省水利廳和楚雄州水利局組織專家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鑒定驗收。

終期驗收的方式采取聽取匯報和現場檢查兩種方式進行。

終期驗收的文件資料主要包括:

⒈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⒉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圖片及多媒體資料;

⒊水權、水市場試點的相關文件和成果報告。

上述驗收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方式尚需要進一步細化,可在有關專題研究設立相關內容,制定相應驗收辦法和驗收標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搞好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一是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成立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曾友華為組長、縣水利局長、縣科技局局長、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為副組長、縣發展計劃局長、縣農業局長、縣水利局副局長、黃瓜園鎮鎮長、丙間水庫管理所所長為成員的元謀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分工合作,負責協調搞好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保障具體工作能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建立一套運轉靈活、信息暢通的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機制,在縱向、橫向兩方面都確實做到溝通及時、工作高效。

(二)以大型灌區建設為支撐,完善工程配套設施

輸水渠道是提高灌溉保證率和灌溉效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的基礎。為確保我縣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有效開展,要抓住元謀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的契機,努力完善丙間大溝、東山大溝、丙間水庫和河尾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以提高蓄供水總量為基礎,同時完善各項配套措施的建設,包括落實各項相關規劃,配套工程以資金籌集、加大執法力度;以宏觀總量控制、微觀定額管理、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各種水資源管理機制等非工程措施為補充,保障元謀水權、水市場試點工作的成功,努力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流轉。

(三)依靠技術支撐

在做好宣傳發動,宏觀水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用水戶協會、公眾參與和制定水權交易規則等工作的基礎上廣泛吸納國家和省、州專家對我縣水權、水市場的總體規劃、改革措施和技術問題提供指導研究,為水權、水市場建設提供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四)保障資金的落實

資金落實是建設水權、水市場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試點過程中要改變節水投資模式,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市場運作,在用好各級財政資金的同時,充分引入社會資金,全面保障各項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資金及時到位和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