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部德育工作方案10
時間:2022-11-06 03:22:00
導語:小學部德育工作方案10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中央兩辦《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圍繞學校工作中心,從基礎德育入手,重視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突出活動和滲透,研究方法,探索途徑,滿腔熱忱、千方百計創設利于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堅持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體驗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落實制度,強化管理,加強研究,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二、工作思路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以養成教育,班級管理為主線;以課堂教育熏陶良好品德,常規管理促進養成教育,通過豐富活動培養多種能力為重點。
三、工作要點
(一)重視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師德修養和育人水平。
1、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師德修養和理論水平。教師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因素,組織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構建自主學習型組織,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德育文件,進一步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明確把竭誠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作為德育工作全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通過報告、討論、講座、座談等多種形式,讓廣大教職工提高認識,明確自己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責任。
2、引導教師切實履行師德規范。引導教師樹立“全員育人”、“育人第一”、“時時處處事事育人”的意識。學校通過規章制度,明確每一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任務,尤其是班級工作中明確班級任課教師在班級集體建設中的職責,讓學校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位人員意識到自己的育人任務,并切實承擔自己的職責。從而,在教育工作中,少一些功利浮躁心態,多一些投入和奉獻,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意識,持之以恒地開展好愛崗敬業活動。平時把學生的滿意率的情況作為評價教師和教學的重要依據,從而督促教師更好地履行師德規范。
3、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訓,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實效。班級是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小環境,班級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而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和工作態度又是建設良好班集體的基本保證。
4、規范班主任工作考核,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積極性。
認真組織班主任考核工作。為了讓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斷體現自身價值,進一步激發大家的自信心,學校組織各口負責人、年級組長等成員,于每兩個月一次對班主任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將每個班級的常規管理水平、校級以上活動的參與、獲獎情況、班主任工作的學生、家長滿意率等情況作為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直接跟評先、評優掛鉤。
(二)加強養成教育,著力培養學生良好品行。
1、常規教育進一步落到實處。在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結合時節特點,本學期分別安排如下常規教育重點:講節約、講文明、守紀律、愛勞動、愛學習。按部就班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班主任要根據本班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強化訓練要求。
2、開展“紅領巾監督崗”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紅領巾監督員對衛生、禮儀、集隊、兩操實行自主管理、評價,并及時反饋,對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及時表揚,對不良行為習慣及時提醒。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3、廣泛開展讀書、讀報活動。
4、搞好節假日活動。校德育處、大隊部將組織隊員結合學雷鋒、婦女節、植樹本班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開展一些活動,特別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開展一些實踐體驗活動,爭取創出班級特色。
(三)加強國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法制意識。
把學校德育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切實提高德育水平。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建立制度規范,做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法制副校長和法制顧問制度,配備好校外法制輔導員、法制兼職教師。平時通過聽講座、參觀、德育基地活動等多種形式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律啟蒙教育,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普及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品德。
(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1、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活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讓教師人人明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校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老師人人懂點心理健康知識。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健康教育、思品等學科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經常性地通過板報、講座、咨詢、等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
(五)拓寬德育渠道,發揮“三結合”教育優勢。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訪工作,對于自我控制力差的學生、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要定期聯系,切實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轉化工作。
2、舉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及時宣傳學校的教育理念,指導家長搞好家庭教育,提出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常規要求,使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加快常規的養成。
3、認真開展校外德育基地活動,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能力。通過德育活動場所,對學生進行科技、法制、環保、尊老、助殘、等多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