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24 10:56:00
導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規范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結合我縣地質災害現狀和今年汛期氣候趨勢,制定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近幾年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我縣地處山區,是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2002年以來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40起,直接和間接損失高達百萬元,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災害的類型主要有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崩塌(其中泥石流4起山體滑坡17起和崩塌19起)。地質災害發生時間多為汛期,2002年以來1-5月份9起,6-9月份30起,10-12月份1起。今年3月份,我縣連續發生2起滑坡和2起道路崩塌。
今年,我縣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十分艱巨:一是要完成2006年省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的掃尾和驗收工作。二是要完成宏村鎮雙聯上東坑和民主排林、西遞鎮艾豐林川、柯村鄉柯村鄭家塢、美溪鄉美坑村、洪星鄉大星公路6個省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的治理工作。三是對其他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有效監測,預防發生地質災害。同時,由于近年來,我縣工程建設比較多,特別是切坡擴建、新建公路及農村依山切坡建房后留下的高陡邊坡成為發生地質災害的重要隱患新增點,無疑加大了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難度。
二、主要災害點的分布
根據2002年《安徽省黟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顯示,我縣境內共有213處大小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該區包括柯村、美溪、洪星、宏潭4個鄉和宏村鎮大部分,總面積為532.79km2。該區域內已發生或潛在的災害點共有122處,占災害點總數的57.3%,其中滑坡81處、崩塌25處、泥石流16處,柯村鄉鄭家塢泥石流、美溪鄉美坑泥石流、洪星鄉大星公路崩塌、宏村鎮曉源韓后山滑坡、宏村鎮金家嶺坪土太滑坡、宏村鎮星光村木坑滑坡、宏村鎮民主排林滑坡和宏村鎮雙聯上東坑滑坡被列入省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宏儒公路滑坡被列入市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
(二)地質災害次重點防治區
該區包括西遞鎮、漁亭鎮和碧陽鎮一部分(原西武鄉),面積為176.48km2。該區已發生或潛在的災害點共41處,占災害點總數的19.2%,其中滑坡26處,崩塌15處,西遞鎮林川滑坡被列入省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
(三)地質災害一般防治區
該區包括碧陽鎮大部分和宏村鎮一部分(原龍江鄉),總面積137.73km2。區內已發生或潛在的災害點共有50處,占災害點總數的23.5%,其中滑坡38處、崩塌12處。
三、2007年汛期地質災害預測
(一)2007年降雨趨勢
預計:2007年汛期降水量比往常歷史均值略偏少,但比前兩年偏多,總降雨量為930-980毫米(歷史均值1027毫米),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量約為206-310毫米(歷史均值365毫米)。梅雨期內有暴雨或大暴雨及短時內澇發生,出梅過后出現干旱的可能性較大。
2007年5-9月降水預報(單位:毫米)
月份
項目5月6月7月8月9月總量
預報值24035018012080970
趨勢正常偏多偏少偏少偏少正常偏少
平均值249340219133851027
(二)2007年地質災害預測趨勢
根據全縣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和近幾年發生地質災害的基本規律及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預測,2007年地質災害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主要地質災害易發區如下:
1.山區農村重要地段:宏村鎮曉源村韓后山、民主村排林、金家嶺村坪土太、雙聯村上東坑及西遞鎮的艾豐村林川的山體滑坡,柯村鄉柯村鄭家塢、美溪鄉美坑村的泥石流。另外,山區農民切坡建房邊陡坡極易在3-5月份發生小規模崩塌和山體滑坡,5-9月份若遇暴雨和長時間降雨發生大規模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2.交通道路重要地段:S218線公路、黟七公路、宏儒公路、柯美公路、宏美公路等,在汛期內將會發生規模不等的山體崩塌和滑坡,其中宏儒公路和黟七公路改道路段可能將發生較大規模的災害。
3.各工程建設點和水利設施:由于工程項目活動頻繁、地面植被及地質環境破壞嚴重及建設時堆放的廢渣等因素,極有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同程度的災害。
四、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體現“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落實到各個具體的災害隱患點則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如何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開展防治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縣政府已調整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重大問題處置和救災搶險指揮協調。各鄉鎮人民政府也應成立相應組織機構,負責本轄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由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實行分級管理和部門負責的原則,實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
縣國土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做好地質災害點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預報工作;在用地預審、報批和供地環節切實把好地質災害預防關;加強對現有災害隱患的監管管理,嚴禁在滑坡體上新建住房、開荒耕作。
縣建設部門要按照標準,補充和完善總體規劃中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內容,審批建設項目時充分考慮項目建設用地條件,按標準規范進行勘察設計、施工,并依法強化工程勘察、施工的監督管理。
縣交通、公路部門要編制部門地質災害防治預案;負責指導、協調、監督交通干線特別是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防災預案編制和實施,做好防災搶險人員、防災物質及撤離人員的緊急運輸工作,保障交通干線和搶險救災重要路線的暢通;負責因公路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
縣水利部門要編制部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境內河道及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防災預案編制和實施,加強對水庫、堤壩以及地質災害易發區庫岸和附屬設施的監控和防御工作;督促小水電建設項目業主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縣旅游部門負責編制旅游區(點)的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加強對轄區內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防災知識培訓,在游覽時間、游覽路線和游覽景點選擇上,要特別注意避開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地段、地點,以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縣教育部門要編制部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負責中小學校師生地質災害防治的培訓、指導。
縣財政部門負責安排防治專項資金,并對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管。
縣發改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計劃的審批,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生態建設規劃,對重大建設項目選址應綜合考慮地質災害的防治問題,從源頭上預防或減輕地質災害的破壞。
縣林業部門負責加強對林地因水土流失而引發地質災害地段的植被保護和管理,并指導和督促林地權屬單位制定生物治理,恢復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縣衛生部門負責地質災害發生后,組織醫療救援隊搶救傷員和負責災區衛生防疫工作。
縣氣象部門在制定氣象發展規劃中,應包含地質災害氣象監測警報。
縣環保部門在制定環境保護規劃中,應包含地質災害防治內容,在搶險救災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預防可能發生環境二次污染;各礦山企業主管單位負責編制因生產活動引發的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并按照預案指導、監督防災和搶險救災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二)加強災害防災知識宣傳,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我縣大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在農村,農民將是災害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心應放在農村,扎扎實實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的普及災害防災和減災知識,提高全面的防災避災意識。同時,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加強災害點的監測工作,完善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等各項規章制度。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汛期實行全天候監測,監測責任人要落實到位并擔負起責任,各鄉鎮政府要將隱患點的“防災明白卡”、“避險明白卡”發到村民手中。
五、臨災和災后應急措施
根據地質災害隱患突發性的特點,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前兆或災害,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照《關于印發黟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政辦秘〔2007〕14號)要求組織救災,并按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中預定的報警、疏散、避災、應急搶險方案實施,果斷作出應急處理,并立即上報縣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二)搶險救災指揮機構應在第一時間進入現場,分析災害發展趨勢,果斷采取措施,防止災情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凡已發生的災害點,都要有專題調查報告,報上級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三)災后,要積極組織和領導災區人民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同時,對災害應作出防治相應對策,該搬遷的,堅決搬遷,該實施工程治理的,必須籌措資金予以治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六、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單位、范圍及防范措施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地質災害的防治實行屬地管理和責任歸口管理,即災害點有主管部門的由主管部門負責;災害點雖沒有主管部門,但屬人為誘發或有受益人的,由誘發者或受益人負責;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
(一)縣建設局
責任范圍: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縣中心城區、建制鎮新區(新村)。
防范措施:
1.編制部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2.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規劃立項前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3.中心城區、建制鎮新區(新村)項目規劃前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4.檢查在建工程項目地質災害的防范措施,指導地質災害預防工作。
(二)縣交通局、公路分局
責任范圍:全縣境內省道、縣道、鄉(村)公路沿線。
重點監測災害點:S218線、宏儒線、黟七線(重點為改線路段)、柯美線、宏美線等公路沿線。
防范措施:
1.完成洪星鄉大星公路崩塌年度治理任務;
2.完成年度宏儒公路(黟縣段)工程治理調查核實和工程勘查、設計,為明年治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3.做好黟七公路改線路段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4.編制部門地質防災預案;
5.加強監測,注意觀測坡體形態變形及植被變化情況。
(三)縣水利局
責任范圍:全縣境內的水庫、山塘、小水電站、河岸邊坡和堤壩。
防范措施:
1.編制部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2.積極配合做好地質災害勘查工作。
(四)縣教育局
責任范圍:全縣境內中、小學校。
防范措施:
1.組織學校開展和普及地質災害預防知識;
2.編制部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五)縣旅委
責任范圍:全縣旅游區(點)
防范措施:
1.組織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防災知識培訓;
2.編制旅游區(點)的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六)宏村鎮人民政府
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重點監測災害點:曉源韓后山、金家嶺坪土太、民主排林、雙聯上東坑等山體滑坡。
防范措施:
1.完成2006年度曉源韓后山、金家嶺村坪土太災害點群眾撤離搬遷、老房拆除掃尾工作,做好災害點驗收工作;
2.完成本年度民主排林、雙聯上東坑災害點避讓搬遷治理任務;
3.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4.加強汛期值班、災害點監測;
5.保護植被,退耕還林。
(七)西遞鎮人民政府
對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重點監測災害點:艾豐林川山體滑坡。
防范措施:
1.完成艾豐林川災害點治理任務;
2.編制地質災害防治預案;
3.加強汛期值班及動態監測;
4.保護植被,退耕還林。
(八)美溪鄉人民政府
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重點監測災害點:美坑村的泥石流。
防范措施:
1.完成美坑泥石流工程治理任務;
2.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3.加強汛期值班和動態監測;
4.保護植被,退耕還林。
(九)洪星鄉人民政府
對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重點監測災害點:大星村道路崩塌。
防范措施:
1.協助交通局完成大星公路崩塌工程治理任務;
2.編制地質災害防災方案;
3.加強汛期值班和動態監測;
4.保護植被,退耕還林。
(十)柯村鄉人民政府
對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重點監測點:柯村鄭家塢泥石流。
防范措施:
1.完成柯村鄭家塢泥石流工程治理任務;
2.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3.加強汛期值班和動態監測;
4.保護植被,退耕還林。
(十一)宏潭鄉人民政府
對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
重點監測災害點:佘溪村的泥石流。
防范措施:
1.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2.加強汛期值班和動態監測;
3.保護植被,退耕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