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省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方案
時間:2022-08-14 05:52:00
導語:關于省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減輕農工負擔,促進國有農場(包括國有農墾企業、華僑農場、國有林場、監獄農場、國有農漁種場等,下同)改革、發展和穩定,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06〕25號),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惠農政策,進一步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規范國家、國有農場與農工之間的分配關系,切實減輕農工負擔,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實現。
2.基本原則。堅持減輕負擔、惠及農工的原則,把減輕農工負擔作為改革的主要目標和基本出發點,切實減輕農工負擔;堅持統一政策、規范收費的原則,全面落實農村稅費改革各項政策規定,清理不合理收費,規范國有農場與農工的分配關系,切實保障農工合法權益;堅持各負其責、適當補助的原則,按隸屬關系由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國有農場稅費改革,由此減少的收入,由中央和省財政予以適當補助;堅持因地制宜、配套推進的原則,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制定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方案,并同步推進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和內部運行機制等各項配套改革。
3.總體要求。全省國有農場要進一步深化稅費改革,切實做到“三個確保”:一是在全部免除農業稅的同時,全面免除農工承擔的包括類似“鄉鎮五項統籌”(即九年制義務教育、計劃生育、優撫、民兵訓練和鄉村道路建設等五項)費在內的土地承包費(管理費或租金,下同),確保農工負擔明顯減輕。二是確保國有農場經營有序、生產發展、社會穩定。三是確保農工負擔減輕后不反彈。
二、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的主要內容
4.全面落實取消農業稅政策。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取消農業稅和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政策。對在土地承包費外由農工自行繳納的農業稅和在土地承包費內由國有農場統一繳納的農業稅均予以取消。目前國有農場已經取消了農業稅,必須確保農工在土地承包費中也不再承擔。
5.全面免除農工承擔的包括類似“鄉鎮五項統籌”費在內的土地承包費。從2006年起,全面免除農場職工承擔的包括類似“鄉鎮五項統籌”收費在內的土地承包費,已經收取的2006、2007年的土地承包費要盡快如數退還給農工。要穩定現有的土地承包制度,農場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回本農場職工已承包耕作的土地。由農場職工承包的責任田以外的土地和非本農場職工承包土地作為農場的經營田,其收費參照集體土地流轉的有關政策執行。各地要將政策真正落實到承包土地的農工,嚴禁通過其他形式變相加重農工負擔。改革后農工原享受的社會保障和國有農場農業服務水平不降低。土地承包費取消后,原農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企業繳交部分從國有農場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農場經營田收入和其他收入中開支。
6.對國有農場稅費改革予以補助。對國有農場因免除包括類似“鄉鎮五項統籌”費在內土地承包費而減少的收入,一方面通過精簡機構和人員予以消化,另一方面參照農村稅費改革財政轉移支付有關政策,適當考慮國有農場的歷史因素,由中央和省財政予以適當補助。具體補助辦法另行制定。
7.清理和規范對農工的其他各種收費。嚴格控制和清理有關部門和國有農場面向農工的其他收費項目和標準。確需保留的,必須要有法律法規依據,經職代會討論通過并按隸屬關系報國有農場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生產經營性收費,應按照受益水平與實際支出合理確定,由受益農工自理,但不準搭車收費。各級政府要加大國有農場公益事業建設投入力度,國有農場要繼續增加對生產隊內公益事業建設的投入,生產隊內公益事業建設的投入,可以參照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有關規定執行,履行民主程序,實行上限控制,“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上限標準按照贛發〔2005〕10號規定執行。要印制農工負擔手冊,凡手冊之外的收費,農工均可拒付。清理規范收費工作由省農業廳會同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負責,規范后農場要及時張榜公布。
三、國有農場稅費改革的配套措施
8.逐步分離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積極創造條件逐年分離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實行企社分開,切實減輕農工負擔。國有農場自辦的中小學校全部移交給當地政府管理,學校資產整體無償劃撥,在編教職工符合條件的整體移交;國有農場經批準成立的公安派出所實行屬地管理,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編人員整體移交;國有農場興辦的醫院和編制內的醫務人員實行與農場剝離,全部移交給當地政府,經整合后按鄉鎮衛生院模式管理。在學校、公安派出所、醫院的移交過程中,按人員編制數核定支出基數,下劃當地財政,不足部分,由省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予以補助。
9.推進國有農場內部運行機制改革。要積極推進農場機構改革,調整國有農場組織結構,減少管理層次和人員,加強財務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1)將場辦工商企業重新登記為獨立的一級法人。通過股份制改造和租賃、拍賣等辦法,逐步實現場辦企業的民營化;農場所辦非公益性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有條件的也還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或者民營化。
(2)精簡機構和人員。農場的機構設置和干部配備應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農場所設分場一律撤銷,生產隊進行合并,每個生產隊規模一般應達到*人以上,管理人員職數控制在3-5人;農場變三級或四級管理為總場、生產隊兩級管理;要積極創造條件,比照稅費改革政策,多渠道妥善分流農場富余人員。
(3)加強財務管理。要推行國有農場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實行生產經營性與非生產經營性支出分賬核算,規范各項支出,嚴格控制管理費用增長,防止管理費膨脹。
(4)按自愿原則分離國有農場的“場帶村”。在尊重大多數群眾意愿的前提下,分離國有農場的“場帶村”,可以繼續由農場代為管理,也可以完全脫離農場就近并入鄰近行政村或單獨設立行政村,“場帶村”人數較少,達不到全省行政村平均人數的就近并入鄰近的行政村,達到全省行政村平均人數的單獨設立行政村。
10.實行扶持政策,使農場享受當地農村同等待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國有農場農林水、交通、公共衛生、能源、環保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新農村建設項目納入規劃、統一申報,省直有關部門在編制有關專項建設規劃以及安排具體項目時,對國有農場項目要統籌考慮,讓農場同等享受農業和農村基本建設投入政策。各級民政、衛生、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在低保、救災、救濟、優撫、新型合作醫療、醫療救助、就業和再就業等方面按政策規定把農場統一納入政策范圍。國有農場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按現行政策執行;對國有農場未參加養老保險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職工,給予適當生活補助,并資助國有農場困難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參加城鎮居民合作醫療保險。
四、切實加強對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
11.加強組織領導。深化國有農場改革是國家、國有農場和農工利益關系的一次重大調整,關系到廣大農工的切身利益,工作量大、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改革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領導責任制,充實和加強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建立健全部門分工負責制度,妥善處理好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有關部門要經常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加強國有農場改革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進行。改革中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省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報告。
12.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國有農場改革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各項改革政策執行到位,不打折扣。要建立和完善農工負擔監管機制,實行農場改革政策監督卡制度,涉農負擔公示制度,收費限額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公布農工負擔項目、標準和數額,并公布舉報監督電話,接受廣大群眾和社會監督。對嚴重違反規定,加重農工負擔的行為,要按照《中共*省紀委、*省監察廳關于在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中加強監督嚴肅紀律的規定(試行)》的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
13.抓緊制訂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方案。各市縣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深入調查研究,抓緊制訂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方案。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方案由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制訂,請于8月底以前報省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批準后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