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預警氣象應急預案

時間:2022-08-20 10:21:00

導語:災害預警氣象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災害預警氣象應急預案

**市氣象局

**年四月

目錄

1總則..................................................1

1.1目的和依據..........................................1

1.2工作原則............................................1

1.3適用范圍............................................1

2組織機構與職責........................................1

2.1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1

2.2氣象災害預警中心...................................1

3氣象災害的定義、預警級別和劃分標準....................2

3.1氣象災害定義........................................2

3.2氣象災害的預警級別和標準............................2

4預警信息的報告、通報和播發............................5

4.1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報告..............................5

4.2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通報..............................5

4.3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播發..............................6

5預警響應..............................................6

5.1Ⅳ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6

5.2Ⅲ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7

5.3Ⅱ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7

5.4Ⅰ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8

5.5預警變更............................................9

5.6預警終止............................................9

6保障措施..............................................9

6.1隊伍建設............................................9

6.2技術保障............................................9

6.3運行保障............................................10

6.4經費保障............................................10

6.5宣傳、演練..........................................10

7附則..................................................10

1總則

1.1目的和依據

為保證氣象災害預警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建立規范的氣象災害預警流程,提高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平安**”。依據《浙江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溫州市氣象災害預警方案》、《溫州市突發公共事件氣象保障應急預案》和本市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2.1氣象災害預警工作應當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原則。

1.2.2氣象災害預警工作應當堅持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

1.2.3氣象災害預警工作應當堅持防災與抗災并舉、以防為主的原則。

1.2.4氣象災害預警工作應當實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應急合力。

1.2.5氣象災害預警應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

1.3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本市管轄的海域氣象災害的預警工作,也作為突發公共事件氣象保障應急預案。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

市突發共公事件總體應急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應急機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統一領導和指揮本地氣象災害應急處理工作,組織有關部門按職責做好氣象災害預警和防御工作

2.2氣象災害預警中心

市氣象局設立氣象災害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警中心),預警中心主任由氣象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分管業務領導、氣象臺臺長擔任。預警中心主要職責是:

(1)負責確定本責任區氣象災害預警級別,及時向當地應急機構和上級氣象部門進行匯報,并提供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和決策建議;

(2)負責各類氣象災害等氣象信息的監測、采集、預報、分析、管理;

(3)負責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工作;

(4)氣象災害的調查、收集、評估、鑒定;

(5)負責對社會公眾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的科普宣傳工作。

3氣象災害的定義、預警級別和劃分標準

3.1氣象災害定義

氣象災害是指受熱帶氣旋、暴雨、高溫、寒潮、大霧、雷雨大風、大風、冰雹、雪災、道路積冰等天氣影響,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的災害。

3.2氣象災害的預警級別和標準

按照氣象災害影響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將氣象災害預警級別由低到高劃分為四級: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并依次采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來加以表示。

序號災害類別預警級別和圖標災害標準

一熱帶氣旋一般(Ⅳ級)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

較重(Ⅲ級)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嚴重(Ⅱ級)12小時內可能受強熱帶風暴或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強熱帶風暴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可能持續。

特別嚴重(Ⅰ級)6小時內可能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暴雨

較重(Ⅲ級)6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續。

嚴重(Ⅱ級)3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續。

特別嚴重(Ⅰ級)3小時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已達100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續。

三高溫嚴重(Ⅱ級)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特別嚴重(Ⅰ級)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四寒潮一般(Ⅳ級)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下降8℃以上,最低氣溫≤4℃,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8℃以上,最低氣溫≤4℃,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較重(Ⅲ級)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4℃,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4℃,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嚴重(Ⅱ級)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0℃,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0℃,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五大霧較重(Ⅲ級)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500米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200米≤能見度<500米的濃霧,并可能持續。

嚴重(Ⅱ級)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200米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50米≤能見度<200米的濃霧,并可能持續。

特別嚴重(Ⅰ級)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50米的強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50米的強濃霧,并可能持續。

六雷雨大風一般(Ⅳ級)6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并伴有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已達6-7級,或陣風7-8級并伴有雷電,并可能持續。

較重(Ⅲ級)6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伴有強雷電,并可能持續。

嚴重(Ⅱ級)2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伴有強雷電,并可能持續。

特別嚴重(Ⅰ級)2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2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

七大風一般(Ⅳ級)24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

較重(Ⅲ級)12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嚴重(Ⅱ級)6小時內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可能持續。

特別嚴重(Ⅰ級)6小時內可能出現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的大風;或者已經出現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的大風,并可能持續。

八冰雹嚴重(Ⅱ級)6小時內可能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并可能造成雹災。

特別嚴重(Ⅰ級)2小時內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的可能性極大,并可能造成嚴重雹災。

九雪災較重(Ⅲ級)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農林業有影響的降雪。

嚴重(Ⅱ級)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農林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或農林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并可能持續。

特別嚴重(Ⅰ級)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農林業有嚴重影響的降雪;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或農林業有嚴重影響的降雪,并可能持續。

十道路結冰較重(Ⅲ級)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

嚴重(Ⅱ級)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較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特別嚴重(Ⅰ級)2小時內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有嚴重影響的道路結冰。

4預警信息的報告、通報和播發

4.1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報告

預警中心在預報責任區內,預報或監測有氣象災害后,經審核符合氣象災害預警級別的,應當立即填寫氣象災害預警報告表,由預警中心領導或其授權的負責人簽發后,及時迅速上報當地應急機構和上級氣象部門。報告內容包括氣象災害類別、影響時間、地點、范圍、強度、預警級別、未來變化趨勢和決策建議。

4.2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通報

應急機構在接到預警信息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和分應急機構通報。

4.3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播發

(1)市氣象臺利用小靈通短信、**農網、“96121”等渠道及時迅速向公眾相關信息

(2)市廣播電視臺接到市氣象臺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采取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等方式,以圖標和文字的形式,及時迅速向公眾播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3)其他公眾媒體接到市氣象臺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及時通過短信、電話、報紙、顯示屏、網絡等方式向社會災害性氣候監測、預報預測、警報信息。

5預警響應

5.1Ⅳ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

5.1.1預警中心

(1)預警中心值班負責人進入工作崗位,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組織與上級氣象部門和有關縣(市)氣象局的天氣會商;

(2)啟動氣象災害預警指揮決策系統,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等監測系統每6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和強度演變情況;預報預警系統每6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預報分析產品;

(3)12小時一次向應急機構和上級氣象部門匯報氣象分析情況和天氣實況,提出決策建議同時參與當地應急機構應急響應工作;

(4)根據氣象災害發展情況,按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有關規定,向新聞媒體及時傳送預警信息,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臺向社會;并適時利用小靈通短信、**農網、“96121”等渠道向公眾相關信息;

(5)氣象災害影響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

5.1.2應急機構

(1)應急機構接到Ⅳ級氣象災害預警報告后,視情況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2)組織有關部門協助預警中心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工作;

5.1.3其他部門

有關新聞媒體在接到預警信息后15分鐘內向公眾播發,播發頻度每小時不得少于一次。有關部門根據各級政府的部署,履行相應的職能,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

5.1.4社會公眾

根據《浙江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規定(試行)》、氣象災害防御指南或各級政府氣象災害防御要求,社會公眾采取相應的自防、自救、互救等防御措施。

5.2Ⅲ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

5.2.1預警中心

(1)預警中心負責人進入工作崗位,做好應急指揮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組織與上級氣象部門和有關縣(市)氣象局的天氣會商;

(2)啟動氣象災害預警指揮決策系統,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等監測系統每3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和強度演變情況;預報預警系統3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定時、定點、定量預報產品;

(3)每6小時一次向應急機構和上級氣象部門匯報氣象分析情況和天氣實況,提出決策建議同時參與當地應急機構應急響應工作;

(4)根據氣象災害發展情況,按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有關規定,向新聞媒體及時傳送預警信息,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臺向社會;并適時利用小靈通短信、**農網、“96121”等渠道向公眾相關信息;

(5)氣象災害影響結束后,及時進行評估、總結。

5.2.2應急機構

(1)應急機構接到Ⅲ級氣象災害預警報告后,視情況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2)組織有關部門協助預警中心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工作;

5.2.3其他部門

有關新聞媒體在接到預警信息后15分鐘內向公眾播發,播發頻度每小時不得少于二次。有關部門根據各級政府的部署,履行相應的職能,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

5.2.4社會公眾

根據《浙江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規定(試行)》、氣象災害防御指南或各級政府氣象災害防御要求,社會公眾采取相應的自防、自救、互救等防御措施。

5.3Ⅱ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

5.3.1預警中心

(1)預警中心領導進入一線工作崗位,指揮預警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預警中心與上級氣象部門和縣(市)氣象局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進行天氣會商;有關人員立即取消休假和外出;

(2)啟動氣象災害預警指揮決策系統,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等監測系統每1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和強度演變情況;預報預警系統1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預報分析產品;

(3)每3小時一次向應急機構和上級氣象部門匯報氣象分析情況和天氣實況,提出決策建議同時參與當地應急機構應急響應工作;

(4)根據氣象災害發展情況,按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有關規定,向新聞媒體及時傳送預警信息,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臺向社會;并適時利用小靈通短信、**農網、“96121”等渠道向公眾相關信息;

(5)氣象災害影響結束后,及時進行評估、研討、總結。

5.3.2應急機構

(1)應急機構接到Ⅱ級氣象災害預警報告后,視情況啟動響應級別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2)組織有關部門協助預警中心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工作;

5.3.3其他部門

有關新聞媒體在接到預警信息后15分鐘內向公眾播發,播發頻度每小時不得少于三次。有關部門根據各級政府的部署,履行相應的職能,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

5.3.4社會公眾

根據《浙江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規定(試行)》、氣象災害防御指南或各級政府氣象災害防御要求,社會公眾采取相應的自防、自救、互救等防御措施。

5.4Ⅰ級氣象災害預警響應

5.4.1預警中心

(1)預警中心領導進入一線工作崗位,指揮預警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預警中心與上級氣象部門和縣(市)氣象局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進行天氣會商;有關人員立即取消休假和外出,就地待命;

(2)啟動氣象災害預警指揮決策系統,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等監測系統每30分鐘一次提供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和強度演變情況;預報預警系統1小時一次提供氣象災害預報分析產品;

(3)每1小時一次向應急機構和上級氣象部門匯報氣象分析情況和天氣實況,提出決策建議同時參與當地應急機構應急響應工作;

(4)根據氣象災害發展情況,按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有關規定,向新聞媒體及時傳送預警信息,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臺向社會;并適時利用小靈通短信、**農網、“96121”等渠道向公眾相關信息;

(5)氣象災害影響結束后,及時進行評估、研討、總結。

5.4.2應急機構

(1)應急機構接到Ⅰ級氣象災害預警報告后,視情況啟動響應級別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2)組織有關部門協助預警中心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工作;

5.4.3其他部門

有關新聞媒體在接到預警信息后15分鐘內向公眾播發,播發頻度每小時不得少于四次。有關部門根據各級政府的部署,履行相應的職能,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

5.4.4社會公眾

根據《浙江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規定(試行)》、氣象災害防御指南或各級政府氣象災害防御要求,社會公眾采取相應的自防、自救、互救等防御措施。

5.5預警變更

預警中心要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演變情況,并依據氣象災害影響程度,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將調整結果及時向應急機構匯報,應急機構及有關部門視情況調整相應級別響應機制。

5.6預警終止

5.6.1氣象災害預警終止

災害性天氣過程影響結束后,預警中心及時填寫氣象災害預警終止報告,由預警啟動簽發人或其授權的負責人簽發后,報應急機構,終止各級預警。

5.6.2預警評估

預警中心應當對氣象災害預警行動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吸取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并對本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完善和補充。

6保障措施

6.1隊伍建設

6.1.1市氣象災害預警中心要加強對氣象災害預警專業隊伍建設,建立氣象業務人才教育培訓機制,為氣象災害預警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6.1.2市政府應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把預警管理知識作為各級領導、公務人員培訓的重要教學內容,定期對預警應急隊伍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積極培養和引進預警應急管理人才。

6.2技術保障

加強我市氣象災害預警系統的建設,提高我市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和管理能力。

6.2.1加快我市氣象災害綜合信息監測系統建設。整合監測資源,優化資源配置。要在我市已建成中尺度自動站和衛星接收等監測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監測站網的建設,增加我市中尺度自動氣象站數量,增加觀測項目,建立移動式氣象監測站或現場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實現氣象、水文、地質等部門信息資源共享。形成高時空高密度的立體綜合探測系統。

6.2.2完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建設。以數值預報為基礎,建成天氣災害及其次生災害的定時、定點、定量預報預警系統,實現對災害的精細、準確和及時預報,為各級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6.2.3建立集地理信息系統、預警管理系統、網絡通信系統、決策及評估系統為一體的氣象災害預警指揮決策平臺,提高氣象災害的預警效率和決策水平。

6.2.4加強氣象災害信息傳輸和服務系統建設。在已有氣象信息網絡系統基礎上,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有線和無線、地面和衛星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穩定可靠的氣象信息通信系統。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公共服務系統,建立廣播、電視、網絡、移動通信設備、公共場所顯示屏、城市公交移動電視等實時信息平臺,并在主要交通干道、旅游景區、繁華地區以及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設置災害性天氣警報設施,及時準確地向公眾氣象災害信息。

6.3運行保障

6.3.1市信息辦、省電信**分公司確保預警信息期間氣象臺、預警中心的網絡、通信暢通。

6.3.2市供電局確保預警信息期間氣象臺、預警中心的用電。

6.4經費保障

政府要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市財政要根據氣象災害預警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傳輸、應急處理專項經費,并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

6.5宣傳、演練

6.4.1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各種媒體,加大對公眾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的宣傳。提高全民的氣象防災減災意識,使社會群眾了解氣象災害特征,增強自身防護能力。

6.4.2預警中心應定期組織有針對性的氣象災害預警演練。

7附則

7.1有關部門要根據本預案,制定相應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專項預案。

7.2市雷電災害應急救援預案已另行制定。

7.3本方案由**市氣象局負責解釋。

7.4本方案自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