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意見

時間:2022-10-31 11:58:00

導語: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和完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避免因規劃實施不慎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有關規定,現就我市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綜合管理工作。發展改革、經貿、農業、旅游、建設、交通、財政、規劃、國土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本實施意見的要求,負責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工作。

二、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審批的下列規劃(具體范圍見附件1、2),應在規劃報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一)綜合規劃。即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和流域開發利用規劃。

(二)專項規劃。即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等規劃。

(三)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以下簡稱指導性規劃)。

三、綜合規劃和指導性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可由規劃編制單位自行實施,也可委托專門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實施;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由規劃編制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實施。

四、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應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130—2003)的要求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其中,綜合規劃和指導性規劃編制環境影響篇章(說明),專項規劃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五、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并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除外),應當在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由規劃編制單位或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采取論證會、聽證會、社會調查和網上征集意見等方式,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意見,并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附具采納或不予采納的說明。

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完成后,若規劃文本有重大調整,規劃編制單位應組織編制環境影響評價補充文件。

七、對綜合規劃和指導性規劃的環境影響篇章(說明)的審查,由規劃審批機關在組織審查規劃時一并進行。審查時,應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環境保護專家參加。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審批的專項規劃,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審查。

八、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選專家參加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選定專家人數不得低于參加審查人數的50%。

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應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完成,并出具書面審查意見。

十、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通過審查的,應重新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經審查提出修改意見的,應按照審查意見進行修改。規劃編制單位應根據修改后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規劃草案進行修改。

十一、報批規劃應備齊以下材料,否則規劃審批機關不予受理。

(一)綜合規劃和指導性規劃應報送規劃文本及編制說明和規劃環境影響篇章(說明)。

(二)專項規劃報送規劃文本及編制說明、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意見、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及審查意見采納情況的說明。

十二、規劃審批機關在審批規劃時,應當將規劃環境影響篇章(說明)提出的對策措施以及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的環境評價結論、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在審批中未采納的意見和措施,應予以說明,并存檔備查。

十三、規劃實施后如出現對環境產生明顯不良影響,規劃編制單位應及時組織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報告規劃審批機關。規劃審批機關應責成規劃編制單位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

十四、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費用納入規劃編制經費預算。

十五、規劃編制機關、審批機關、環境保護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規劃編制和審批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本實施意見規定的,由監察部門追究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十六、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審批的有關規劃,參照本實施意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