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用建設方案
時間:2022-11-02 02:51:00
導語:政府信用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改善我縣發展環境,打造“誠信**”的良好形象,根據《重慶市政府信用建設工作方案》,就加強我縣政府信用建設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遵循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基本方略,著眼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努力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樹立政府信用形象,改善政務環境,優化發展環境,推動我縣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嚴格依法行政。加強政府法制建設,規范行政行為,加強行政監督,保障行政機關正確、合理地行使行政權力。創新行政體制,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三)嚴格行政責任。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做到權責一致、權利和義務相統一,防止濫用行政權力或行政不作為。
(四)創新行政管理體制。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和創新管理體制、管理模式,保障政府工作高效率、高質量運行,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三、目標和任務
按照“決策科學、運行高效、監督有力、服務周到、言
行一致”的標準,創建服務型政府,樹立政府的良好信用形象。根據當代政府管理的程序和內容,從決策、執行、監督、服務和商務等5個方面加強政府信用建設。
(一)政府決策信用建設。以加強政府法制建設為中心,建立健全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機制,解決政出多門、政策多變和政策不透明、不規范等問題,確保政府決策合乎民情、體現民意,符合規律,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政府執行信用建設。加快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管理方式,解決行政執行中的職責交叉、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執法擾民以及執法不力、執法不公等問題,提高政府履行職能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
(三)政府監督信用建設。完善各種政府監督制度,形成監督合力,保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堅持信賴保護原則,制定因政府失信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有關救濟和補償制度。
(四)政府服務信用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通過建立和完善政府和部門服務承諾制度,認真落實各項社會承諾措施,言而有信,不斷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五)政府商務信用建設。政府以民事主體參加社會經濟活動時,必須嚴格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要加強政府采購、政府擔保、政府信貸等方面的信用建設,以身作則,示范引導,促進良好社會信用氛圍的盡快形成。
按照上述工作目標,要完成以下任務,逐步推進政府信用建設。
(一)建立重大決策民意調查制度。形成政府決策與群眾參與的互動制度,提高群眾的決策知情度和參與度,解決政出多門、政策多變以及政策不透明等問題,提高政府決策水平。(縣政府辦公室負責)
(二)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對政府重大決策、重大事項要通過新聞會,向社會公布,接受媒體及群眾監督,提高政府重大決策的社會知曉度,確保公眾的知情權。(縣政府新聞辦負責,有關部門配合)
(三)建立政府重大決策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起草規范性文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立項等重大決策中,把專家決策作為必備環節,確保重大決策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縣科委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四)加強電子政務,建立政務公共信息平臺。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防止行政機關壟斷公共信息。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建設并啟用**縣電子政務數據中心(GDC),實現“單位內部辦公信息系統”間公文網上傳輸和流轉及“區域綜合辦公平臺”。完善好黨政辦公內網,利用好公眾信息外網,整合好信息網絡資源。達到政府部門內部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科學化;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充分進行信息共享與服務、加強監督、提高辦事效率的目的。有條件的部門要實現系統內聯網,相關管理部門如工商、稅務、公安等要逐步并網,管理資源共享,提高審批效率。(縣政府辦公室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五)創新行政執法體制。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試點為突破口,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清理行政執法隊伍,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管理,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和效率,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執法擾民的問題。(縣編辦牽頭,縣政府法制辦配合)
(六)建立公務員信用教育制度。行政機關應當把公務員信用教育作為經常性工作。縣行政學校要把信用知識和觀念作為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內容。(縣人事局牽頭,縣行政學校配合)
(七)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增強行政執法主體責任意識,提高行政執法水平。行政執法部門要建立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行政機關應當客觀、全面、詳細地記錄行政執法的事實、證據材料和決定,做好存檔和整理工作,定期對行政執法案卷進行檢查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行政執法要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接受人民群眾評議。要加大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考核力度。(縣政府法制辦牽頭,縣監察局、縣目標辦配合)
(八)建立行政監督聯系會議制度。行政復議監督、政府督查、監察、財政、審計等監督部門要形成行政監督合力,加大政府監督的力度,保證行政權力的規范化運行,真正做到權責一致,用權受監督,樹立行政監督在人民群眾心目中良好的信譽。(縣監察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九)完善規范性文件審查公示制度。加強行政機關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解決政府部門亂發文件、文件違法、文件“打架”等問題,提高行政機關決策水平。(縣政府法制辦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十)完善民心工程督辦考核制度。高效優質地完成各項民心工程,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讓群眾得到更直接的關心和服務。對民心工程的實施情況,加大日常督辦和年度考核,使民心工程成為政府取信于民的有力舉措。(縣目標辦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十一)建立行政承諾兌現制度。行政機關的工作目標、優惠政策和政府的許諾等事項必須兌現,杜絕行政機關承諾的隨意性,維護政府“一諾千斤”的威信和尊嚴,取信于民。(縣目標辦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十二)清理格式合同。特別對公共服務領域和壟斷行業的格式合同,要組織清理和規范,加強監督。提倡向社會推廣示范合同文本,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縣工商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十三)完善行政補償制度。根據《行政許可法》等制定**縣行政補償辦法,對于行政失信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進行合理補償,保護群眾的合法利益。(縣財政局負責)
(十四)完善政府采購制度。進一步拓寬政府采購范圍,規范政府采購行為,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縣財政局負責)
(十五)清理政府債務。有計劃地清償政府拖欠企業和個人工程款、出口退稅、保險費等債務,對經濟糾紛通過調解、裁決等途徑予以解決。對政府債務經仲裁或司法判決的,堅決予以執行。(縣財政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十六)規范政府擔保和招標行為。政府及其下屬機構不得隨意為企業提供擔保,提供擔保必須符合《擔保法》和國家的有關規定。規范政府招標行為,經營性土地出讓、重大基礎設施等事項必須通過公開招標。(縣計經委牽頭,有關部門配合)
(十七)清理、調整行政臨時機構。清理我縣成立的各種“領導小組”、“委員會”、“協調小組”等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科學設置行政內部組織序列,消除多頭管理的弊端。(縣編辦牽頭,縣政府法制辦配合)
四、工作步驟
根據縣政府“創建服務型政府,打造誠信**”的整體部署,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分步實施。
(一)**年2—3月,根據《政府信用建設工作方案》的任務分工,各牽頭部門成立工作班子,明確責任,制定實施方案和工作進度表;
(二)**年4—6月,各牽頭部門具體落實政府信用建設的各項措施;
(三)**年9月以前,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政府信用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年12月,總結年度工作。
五、組織保障
縣政府成立**縣政府信用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陳中舉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陸俊昌,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法制辦主任李光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成員為縣監察局局長楊茂華,縣編辦主任陳朝霞,縣計經委主任陳仲倫,縣科委主任何圣毅,縣人事局局長黃珍揚,縣財政局局長駱華,縣工商局局長楊心健,縣目標辦副主任李瑛。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由縣政府法制辦承擔。
- 上一篇: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整治通知
- 下一篇:行政許可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