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監局食品生產加工整治方案
時間:2022-06-03 08:12:00
導語:食監局食品生產加工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規范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切實從生產加工源頭做好食品安全隱患的防范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年全國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的統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結合*市實際,現就全市開展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集中整治與制度建設、嚴格執法與科學管理、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失信懲戒與正面引導相結合,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機制,通過開展整治活動,努力提高全市食品生產加工業的質量安全水平,促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二、工作目標
摸清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狀況,基本完成食品企業標準清理工作;完成肉制品等10類食品、啟動茶葉等13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基本完成區域性、行業性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整治工作;食品生產質量明顯提高,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通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使食品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更加完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衛生的長效監管機制初步建立;食品生產加工秩序得到明顯好轉,生產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安全自律意識得以增強;人民群眾的食品消費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三、整治的內容、范圍、重點
(一)整治內容。著力整治缺乏基本質量控制措施,產品標準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摻雜摻假以及產品質量低劣等問題。
(二)整治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的全部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及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的生產加工企業。
(三)整治重點。一是重點產品:包括米、面、油、醬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白酒、飲料、兒童食品、冷凍飲品、瓶(桶)裝飲用水、米線、餌絲等區域性或行業性食品質量問題;廣大市民對質量安全問題反映強烈的食品。二是重點區域:農村、城鄉結合部及長期存在制假售假行為的區域。三是重點企業:小作坊和生產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飲料和兒童食品等風險性較大的食品生產企業;有過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的企業及非法加工窩點。
四、專項整治采取的措施
(一)嚴厲查處食品生產、加工中的違法犯罪行為
1.嚴厲查處無生產許可證非法生產白酒、小麥粉、大米、豆制品、食用植物油、醬油和食醋7類食品的違法行為。對證照不全、不具備生產必備條件的企業報當地政府,堅決取締。同時,組織對無證生產銷售肉制品、冷凍飲品等新10類食品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2.對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以非食品原料和國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用發霉變質原料和過期變質食品以及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篡改生產日期,不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短斤少量,以假充真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查處,做到早發現、早打擊、早控制。
(二)全面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堅持食品生產企業市場準入標準,嚴格審查條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組織申報和審查;對基本符合條件但存在缺陷又愿意整改的企業,積極服務指導,督促整改,限期申報。
(三)建立食品企業質量檔案,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評價制度
1.對轄區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做到“六清楚”:即企業數量、質量狀況、人員素質、生產設備、證照情況、產品流向清楚。
2.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評價制度,實行分類管理。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為A、B、C、D四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A、B、C、D分類劃分標準附后)。按照質量、計量、標準、衛生安全、生產設備設施、檢驗六大方面的管理水平,結合監督抽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記錄及質量投訴處理情況綜合評價企業食品安全信用等級,實行不同監管力度。
(四)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
1.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巡查、回訪。重點檢查企業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必備條件、原料把關、食品出廠檢驗、不合格食品處置、食品標簽和質量安全標志使用等重點環節,以及新資源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包裝材料等的安全性評價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建立相應的經營檔案)。及時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回訪,回訪情況和發現問題的處理要有文字記錄,納入企業質量檔案,實施動態管理。
2.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督檢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企業資質、生產必備條件等開展監督檢查。對檢查不合格的企業督促整改;對整改仍不符合要求,且情節嚴重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切實加強對農村和小城鎮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檢查監督,要充分考慮農村生產生活的基本需要,對每一個生產加工企業從生產銷售方式、生產加工能力、供應對象和區域、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能力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監督、引導生產加工企業遵守食品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要重點監控生產加工能力增長較快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通過監督、引導、服務,使其質量安全保證條件同步提高。
3.積極開展食品標準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企業執行標準的自覺性。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標準的審查備案管理,引導和監督企業嚴格執行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嚴格產品出廠強制檢驗制度。
4.強化企業法人代表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強對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培訓。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加強法律法規和質量管理知識的培訓,明確企業法人代表是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加大對失信企業懲戒力度,對存在摻雜摻假、以假充真等嚴重違法行為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
5.加大食品監督檢查力度。一是加強對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的專項抽查。二是加大對無檢測能力企業增加抽查頻次、實施定期檢驗。三是檢測涉及安全健康的重要指標。
五、工作步驟
整治工作從*年1月起到*年12月結束,具體分宣傳發動、普查建檔、集中整治、總結驗收和鞏固提高五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宣傳發動階段(*年2月底前)。學習貫徹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加強食品安全、開展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組建工作機構,制定整治方案,開好動員大會,搞好宣傳發動。
(二)普查建檔階段(*年3月1日-6月底)。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根據整治方案的要求,通過“進村入戶入企”等辦法,對轄區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調查登記,完善普查信息檔案,做到企業數量、質量狀況、人員素質、生產設備、證照情況、產品流向“六清楚”。在普查的基礎上,根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生產條件、質量管理能力、檢測能力、誠信記錄和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等內容,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并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為A、B、C、D四類,D類企業又分為綠、黃、紅三檔。
(三)集中整治階段(*年7月1日-11月底)。根據分類劃分的不同類型生產企業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引導支持和集中整治。對A、B、D(綠檔)類企業,采取扶持為主,引導企業誠實守信,上規模、上水平;對C類企業以規范其生產秩序,提高質量控制能力,監督其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為主要目地。D(黃檔)類企業中,對尚未納入食品生產許可管理的,要強化巡查、監督抽查等監管措施,督促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保證產品檢驗合格方可出廠;對已納入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正積極創造條件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的,要按照無證查處要求進行規范;對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不純粹以銷售為目的,以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生活需要、按照傳統工藝生產加工食品的小作坊要限制其產品的銷售區域。對D(紅檔)類企業要報請地方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整頓或取締。
(四)總結驗收階段(*年12月1日-*年2月底)。各縣(市)區要搞好自查自驗工作,并將整治工作總結報市政府辦和市質監局。市政府將按照省質監局制定的《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驗收標準》組織對縣(市)區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進行驗收。
(五)鞏固提高階段(*年3月-*年12月)。在集中整治的基礎上,各縣(市)區要從健全管理制度和完善工作機制著手,加大治本力度,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完善食品質量預警機制、快速反應機制、案件移送機制、食品生產企業質量誠信機制、舉報獎勵制度、食品監管責任制和制假“黑名單”通報制度等工作機制,強化巡查、回訪、年審、監督抽查、強制檢驗等日常監管手段,建立健全食品生產加工領域質量安全長效機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切實加強對市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質監、衛生、工商、農業、畜牧、經貿、環保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整治活動的組織實施,協調解決整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是本地區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要逐級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切實加強領導、統一組織,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簽訂食品質量安全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負責本區域內的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工作,推行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監督員、政府協管員、企業檢驗員協同監管的工作機制。鄉(鎮)設立一名質量監督員,街道(辦事處)、村設一名質量協管員。同時,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必要的專項整治工作經費,保障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二)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市質監局是全市整治活動的牽頭單位,負責做好牽頭和協調工作,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衛生、工商、農業、畜牧、經貿、環保等部門要根據各自工作職能,配合市質監局共同做好專項整治工作。
1.質監部門要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衛生的日常監管,嚴格實行生產許可、強制檢驗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嚴厲查處生產、制造不合格食品行為及其它質量違法行為,并將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發放、注銷、吊銷等情況及時通報給衛生、工商等有關部門。
2.工商部門要認真做好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注冊工作,依法查處流通領域食品違法行為,查處食品虛假廣告、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負責依法吊銷違法企業營業執照,并將營業執照發放、注銷、吊銷等有關處理情況及時通報質監、衛生等有關部門。
3.衛生部門要依法實施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許可,負責衛生許可的清理整頓,嚴厲查處違反衛生許可的違法行為,并將衛生許可證的發放、注銷、吊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質監和工商等有關部門。
4.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管和組織協調工作。經委、農業、畜牧、環保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切實承擔好相應領域的整治任務。
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之間要建立工作聯系制度,及時通報情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積極探索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的機制,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測和重復執法。
(三)從嚴整治,嚴厲打擊。要加大行政執法和依法打擊工作力度,及時查處一批大案要案,依法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關停一批不具備食品質量安全條件的生產加工企業。對在整治期間頂風作案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從重從快處理。對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的,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觸犯刑律的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大力加強輿論監督,設立舉報電話,發動群眾提供違法犯罪活動線索,營造有利于打擊食品違法犯罪行為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加強引導,改進服務。進一步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業發展的引導和指導,支持企業改進技術裝備,推行先進安全管理技術,嚴格執行強制性安全生產標準,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食品生產,培育龍頭企業,宣傳表彰優質產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積極發展區域性、行業性中介服務機構,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產品研發、質量檢驗、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加快培育專業性行業協會組織,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管理、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報道力度,堅持正面典型宣傳與曝光警示相結合,引導和教育企業經營者自覺提高自律和責任意識,增強人民群眾的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市質監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專項整治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確保專項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