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成立的實施方案

時間:2022-06-04 10:36:00

導語: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成立的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成立的實施方案

為做好農村經營管理的基礎業務工作,規范村級組織經濟行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保證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和收益權的落實,按照農業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委托的意見》和區委《關于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郊區新農村建設的決定》的要求,在各鎮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聘用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隊伍,以農村集體經濟會計業務為核心,對農村集體經濟合同、資產、財務等各項業務進行規范操作。

一、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農村集體經濟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規范農村集體財務行為

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其人員需具有會計專業資質,通過選聘考核的方式擇優錄用。確保村級財務、資產、合同等具體業務的規范,便于在全區范圍內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指導,從而統一全區農村集體財務、資產、合同等各項具體業務的核算標準,實行規范化業務操作和管理。

(二)有利于保障村級財務公開制度的落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由具有會計專業資質的人員從事農村集體財務、資產、合同的具體業務工作,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業務核算更加準確,資產和合同管理更加規范,為村級財務公開打下堅實基礎。能夠保障農民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和收益權的有效落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三)有利于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行政規范,提高村干部依法理財能力

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通過具體業務規范,詳細掌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開支情況、資產運營情況、合同收益情況,能夠做到有效監控。在農村經管部門的統一指導下,充分體現會計監督職能,提高村干部依法理財能力。

(四)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基礎數據的信息采集,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運用會計電算化和信息化手段,準確收集農村經濟運行的各項數據指標,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的運行狀況和發展動態,提高有效監控的能力和審計監督的效力,為領導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四權不變”的原則。即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

(二)堅持民主自愿的原則。必須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與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訂立書面委托協議。

(三)堅持集中核算和規范管理的原則。即集中管理會計從業人員、集中處理賬務;規范村級財務、資產、合同等具體業務。

(四)堅持會計責任主體不變的原則。按村民委員會、村級實業公司、村集體農場分別記賬,各自作為會計責任主體的性質不變,分別對其提供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三、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的職能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相關政策、法規,按照各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定期向農村經管部門上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數據;按照村務公開的要求,編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內容,定期公開。

(二)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區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準確掌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狀況,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臺賬。定期向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部門上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狀況,定期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開集體資產的運營情況。

(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對已簽訂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內、對外土地承包出租和資產出租合同進行清理備案,建立臺賬,準確核算合同收益,定期公開合同的兌現情況。

(四)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算和決算工作,進行財務分析。按要求做好會計檔案整理、歸檔工作。

(五)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納人員準確核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收支業務,監督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和其他相關制度的執行情況。

四、機構設置

(一)機構性質和隸屬關系

各鎮負責成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是社會服務性機構,其工作人員暫不列入各鎮編制,隸屬于鎮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業務上由區、鎮農村經管部門指導。

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辦公場所由各鎮提供,各鎮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數量和具體業務量,配備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3—10人,9月底前選聘考核,擇優錄用。明確工作職責,確保人員穩定。

(二)人員聘用、工資待遇與經費來源

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鎮村選配、社會招聘相結合,以原總會計中選聘為主。工資待遇一律與委托的單位脫鉤,原村總會計中選聘的人員報酬原則上不高于全鎮村兩委干部(剔除正職)平均水平,由各鎮人民政府確定。

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的經費由區、鎮兩級財政共同負擔。人員經費由區級財政每人每年補貼3萬元,辦公經費及人員其他相關經費由各鎮財政提供。

五、實施步驟

(一)各鎮應成立村級集體資產、財務管理領導小組,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各村要成立農村集體財務工作小組,并建立工作制度。

(二)各村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銀行賬戶、資產、合同、債權債務清理工作,并編制相應清理清單,由村民代表會議確認后報送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備案。

(三)由各鎮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主持各村集體經濟組織分別與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簽訂委托協議書。

(四)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與各村集體經濟組織根據委托協議書的要求,就本組織有關財務賬簿、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按《會計法》的有關要求,做好交接工作。

(五)農村會計服務中心依據機構職能的規定和委托授權的權限,按照“委托、集中記賬;規范流程、先審后記;統一科目、分戶核算;日常監管、定期公布”的模式運行,全面實行電算化、信息化、網絡化。

六、本辦法自之日起實施,由**區國有(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具體實施細則由各鎮按本辦法的要求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