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12-09 03:16:00
導語: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2009年全國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要點》和省農林廳《2009年全省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總體安排,按照《2009年*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工作方案》的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總體要求,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和屬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農資監管責任制,狠抓審批、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劣和非法生產經營違禁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強化大要案查處,大力推動農資信用體系建設,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著力構建農資監管長效機制,推動農資市場秩序持續好轉。
(二)工作目標
通過各縣(市、區)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農資打假重大案件執法查處率達到100%,農資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進一步提高,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農資監管長效機制基本形成,農資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農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二、突出重點,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
以打擊假劣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資和禁限用農業投入品為重點,以市場整頓、質量抽檢和案件查處為基本手段,深入開展農資打假行動,確保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狠抓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整頓。各縣(市、區)農業部門要與工商等有關部門一起,加強農資生產經營主體的清理整頓。全面摸清底數,建立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基本信息檔案,明確監管責任人,加強對農資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散地和經營門店的日常監管,春夏播、秋播等重點季節要集中力量開展專項行動。嚴肅查處無證經營、借證經營、超范圍經營和不具備資格條件而經營等違法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生產企業,依法清理不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對群眾反應強烈、制假售假多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要重點清理整頓。
(二)狠抓違禁農業投入品監管。以排查禁用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為重點,依法打擊各類非法生產經營假劣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堅決杜絕違法生產銷售各種禁用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以及在產品中擅自添加禁限用藥物成分的違法行為。加強農資使用環節監管,防止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行為,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狠抓農資質量抽檢。各縣(市、區)農業部門要根據農資市場特點,突出重點來源和重點產品,根據省、市農資產品抽檢計劃,制定針對性強的農資抽檢實施方案,提高抽檢密度,擴大抽檢覆蓋面,實行抽檢信息共享。要根據檢測結果及時消費警示,依法處理不合格產品和違規企業;對已流入市場的,要查清銷售渠道和銷售去向并予以召回,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打擊、早控制,嚴防假劣農資進入農業生產領域。
(四)大力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要認真總結推廣“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工作中形成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大力推廣農資連鎖、農資農技“雙連鎖”等有效模式,支持和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名優農資企業、農資專業合作組織等直接到鄉村設立經營網點,構建新型農資經營網絡,不斷提高放心農資產品的覆蓋面和占有率,推進放心優質農資進村入戶,解決好農民群眾“哪里買、買什么、如何用”的問題,建立起“暢通、安全、放心”的農資產品流通渠道。繼續完善鄉鎮農資市場監管信息員制度,加強對信息員的培訓和考核,拓寬制假售假信息收集渠道,延伸市場監管觸角。
三、著力治本,積極推進農資打假長效機制
各縣(市、區)要按照“監管前移、重心下沉”的工作要求,堅持創新方法,標本兼治,整體推進農資監管綜合治理。
(一)強化生產源頭監管。各縣(市、區)農業部門要嚴格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審批管理職責,嚴把生產源頭和市場準入關口。嚴格執行農資產品生產經營許可的有關條件、程序和標準,嚴禁降低標準和越權審批。依法加強事后管理,全面組織專項檢查,對許可進行清理、核查。強化信息制度,及時公告審批、撤銷、注銷、吊銷等有關信息,增強工作透明度,維護公眾知情權。
(二)推進農資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農資行業協會或自律性組織,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提倡和引導在行業內部推行守法經營或質量公開承諾制,樹立誠信經營意識,督促農資生產經營單位建立經銷臺賬,實現可追溯管理。積極探索農資企業信用評價。根據農資市場主體資質、守法程度、消費者投訴、公眾評價等相關信息,結合農資質量監督抽檢結果,評出信用等級,并建立監管對象誠信檔案。對失信企業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對違法次數多、性質嚴重的企業列入“黑名單”,依法向社會公布,實行分類監管。
(三)加強打假聯動與協作。各縣(市、區)農業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履行職責,主動加強與公安、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的配合與聯系,完善農資打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各部門密切合作、齊抓共管、各負其責、高效有序的農資打假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健全投訴舉報獎勵制度、跨區域案件通報協查、案件移送、案件備案報告等制度,建立區域性制假問題及時向地方政府和上級農業部門報告制度。健全快速、妥當處置突發性案件、重大案件和農業生產事故的工作機制,確保調查、處置工作迅速到位。
(四)狠抓大要案件查處。嚴格按照“五不放過”的原則,加大農資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繼續保持對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重點檢查具有多次違法記錄的經營戶及鄉村流動商販,堅決取締制假售假的小作坊和黑窩點。加強上下左右聯動合作,加強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做好移送工作。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懾違法分子。
三、強化保障,確保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取得實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縣(市、區)農業部門要把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切實加強對農資打假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相關機構具體負責的工作體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認真分析研究當地農資打假形勢,突出關鍵環節,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落實監管工作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層層簽訂《農資打假工作和農技推廣系統守法經營責任狀》,明確職責任務和獎懲措施,將任務分解和落實到具體崗位,落實到具體人員,增強打假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加強監督檢查,杜絕不履職、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
(二)加強建設,提升能力。要全面加強農業綜合執法,扎實推進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提升農業執法能力。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努力解決好綜合執法機構的定性、定編問題,加大農資打假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農業執法工作經費,加強執法裝備建設,不斷改善執法條件。進一步明確綜合執法的范圍、內容、職能,完善農業綜合執法工作機制。加強執法人員培訓,提高執法水平,規范執法行為。進一步健全信息報送、投訴舉報受理、監管工作記錄、案件查處督辦等各項工作制度,加快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化建設步伐,提升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執法監管效能。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12316”三農服務熱線和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明白紙、宣傳單等多種手段,通過開展“送法下鄉”、“送科技下鄉”和“送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等活動,組織力量深入到農村基層,采用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面對面、點對點的宣傳和培訓,普及農資法律法規,傳授識假辨假知識,推介誠信企業和產品,曝光典型案例,提高農民群眾的維權意識,增強農資生產經營者誠信守法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農資打假的良好氛圍。3月份,各地要集中力量,精心組織好“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
(四)強化督查和信息報送工作。各縣(市、區)要加強農資打假與監管工作的信息報送工作,建立農資打假工作考核機制,逐步健全農資監管績效評價體系。市局將適時組成聯合督查組,采取明察暗訪方式,開展農資打假專項督查,確保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 上一篇:小麥精播半精播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 下一篇:香榧經營策略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