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時間:2022-01-20 09:29:00
導語:科研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科技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科研院所企業化、民營化、市場化為方向,以堅持改革、發展和穩定相統一為原則,以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為目的,通過深化改革,積極推動市屬科研院所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促進科技系統的結構調整,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符合科技自身發展規律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科技創新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確保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以下簡稱“開發類院所”)分類改革盡快到位。開發類院所必須在2002年底前完成退事轉企的轉制工作,即登記注冊為企業法人,將勞動工資管理由人事部門轉到勞動部門,由事業保險轉為參加企業保險統籌。從2003年開始,開發類院所要按照企業制度運行,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鼓勵開發類院所實施退出國有改制。開發類院所轉制后,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鼓勵多數開發類院所通過職工、個人或其他非國有投資主體買斷國有資產、實行職工入股或吸引社會資本入股等形式,組建各類公司、實行股份合作制或合資合作,使企業退出國有控股地位,實現民營化;使職工退出全民身份,實行合同管理。申請退出國有改制的院所要在2002年底前完成改制方案,2003年底前完成改制工作。
2、推動進入企業集團或納入行業管理的開發類院所加快改組改造,盡快成為集團或行業的技術中心。進入企業集團或納入行業管理的開發類院所,要通過轉制,形成企業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承擔企業集團或行業的研發任務。有條件的也可以提出申請,實行退出國有改制。
(二)抓好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以下簡稱“公益類院所”)的分類改革。公益類院所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等部門關于深化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38號)精神,繼續深化改革。有面向市場能力的要逐步向企業化轉制,有條件的也可以進行退出國有改制,實現民營化;以提供公益性服務為主,有面向市場能力的也要逐步向企業化轉制;主要提供公共服務,無法得到相應經濟回報、確需國家支持的,仍作為事業單位,按非營利性科研機構運行和管理。其他公益類院所要向中介服務方向發展。
(三)對少數院所進行撤并調整。對在轉制過程中,明顯不具備研發能力,研發方向不符合我市經濟發展需求,研發設備、手段落后,人員隊伍老化的科研院所,要適時進行撤并調整,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關于市屬科研院所退事轉企之后的產權制度改革政策另行安排制定。
三、政策措施
(一)關于開發類院所職工待遇。
1、轉制前職工待遇。開發類院所在2002年12月31日前執行事業單位有關政策不變,按照事業單位標準調整工資、津貼及離退休(職)人員生活費。即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離退休(職)人員生活費調整由市財政、科技部門核定,經人事部門認定后,從科學事業費中列支;在職人員工資、津貼及沒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離退休(職)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統由院所自籌資金解決,經市人事部門認定后,到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核定,從2003年起納入企業養老保險基數。
凡在2002年12月31日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正式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2003年1月1日以后,遇有國家統一出臺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調整政策時,一律按事業單位標準執行。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離退休(職)人員生活費調整納入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調整范圍,由市財政、科技部門核定,經人事部門核準后,從科學事業費中列支;沒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按企業辦法執行,所需費用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按企業辦法增加的基本養老金與按事業單位辦法增加的離退休費的差額部分,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人事部門共同核定,由原單位視經濟情況自籌資金解決。
2、轉制過渡期間退休職工待遇。2002年12月31日前在編,2003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職工,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退休手續,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從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享受5年過渡期政策。過渡期間,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人事部門核定,退休職工按照企業基本養老金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如低于按原事業單位退休金計發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其差額部分采用加發補貼的辦法解決。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加發補貼所需費用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科學事業費中支付。其中,2003年內退休的,支付比例分別為90%和10%;2004年內退休的,支付比例分別為70%和30%;2005年內退休的,支付比例分別為50%和50%;2006年內退休的,支付比例分別為30%和70%;2007年內退休的,支付比例分別為10%和90%。沒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加發補貼所需費用通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院所自籌經費解決。加發補貼比例比照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執行。
3、職工提前退休。截止2002年12月31日的原在編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且工作年限滿20年以上,因體弱多病等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由本人申請,聘用單位及主管部門同意,經指定醫院鑒定,市人事部門備案,可辦理提前退休手續。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中,上述人員辦理提前退休的,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提前退休經費由院所自籌解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所需退休經費由市財政、科技部門核定,從科學事業費中列支;沒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中,上述人員辦理提前退休的,所需經費由院所自籌解決。待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納入企業養老保險統籌。
為鼓勵院所退出國有控股或買斷資產,實行民營,對于在2002年12月31日前經批準實施退出國有轉為民營的院所,出具審批文件后,其原在編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經本人申請,聘用單位及主管部門同意,到市(區)人事部門辦理提前退休手續。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經市財政、科技部門核定,上述人員提前退休經費從科學事業費中列支。
(二)關于公益類院所職工待遇。
公益類院所在開展非營利性科研機構認定工作前,暫執行事業單位政策。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按在職人員的30%撥付人員經費,2002年12月31日前離退休(職)人員生活費,從科學事業費中列支;沒有正常事業費的院所人員經費由原渠道解決。鼓勵具備面向市場能力的公益類院所向企業轉制,轉制后可享受開發類院所政策。
四、實施步驟
科研院所改革工作在市科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由各行業主管部門或各區、縣(市)政府具體組織實施。
(一)申請退出國有改制的院所,要按照改革的總體要求,抓緊制定具體的改制方案。改制方案要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定,經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各區、縣(市)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報市科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科技體改辦”)批準;經批準后,院所依法進行財務審計、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辦理產權交割、工商登記等有關手續。
(二)進入企業集團的院所,要根據企業集團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要求,制定轉制方案及公司章程,報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及市科技體改辦批準。院所按照審批后的轉制方案,辦理有關工商登記注冊,人事、工資關系移交,參加企業社會保險統籌及資產劃轉等手續。
(三)公益類院所改革在非營利性科研機構認定辦法出臺之后進行。非營利性科研機構認定工作要堅持示范引導,逐步推開的原則,由市科技、財政、編制、稅務等部門負責。根據認定辦法規定,由各院所提出申請及改革方案,報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市科技體改辦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評審,核定批準后啟動實施。
五、有關要求
(一)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市科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要加強對市屬科研院所改革工作的指導、監督和協調工作;加強與區、縣(市)、企業集團及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系,切實保障院所分類改革的實施。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支持和推動院所改革工作,共同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并做好政策的落實工作。
(二)加強對改革過程的監管。市科技體改辦要通過抓好方案審批、資產評估、國有資產量化、產權界定等工作,加強對院所轉制過程的監管,確保國有資產在轉制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 上一篇:農村公共財政分析論文
- 下一篇: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策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