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
時間:2022-01-27 09:51:00
導語: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則
(一)目的依據
為科學預防和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全縣發病流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哈爾濱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哈爾濱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縣情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縣轄區內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一旦發生疑似及確診病例后的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工作。
(三)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認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宣傳工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公眾防護意識,增強疫情觀念,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各級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日常監督、監測工作,如發現異常流感樣病例時,應立即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提早控制疫情傳播和蔓延。
2.政府領導。甲型H1N1流感的發生和流行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必須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開展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3.屬地管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實行條塊結合,屬地管理。在縣政府領導下,鄉鎮政府負責組織本轄區內的甲型H1N1流感處置工作,縣衛生行政部門與有關部門配合,共同開展工作。要及時向上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匯報防控工作情況。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制定應急預案。
4.及時反應。鄉鎮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甲型H1N1流感相關信息要積極主動做出反應,迅速依法組織調查,果斷采取控制措施。
5.科學防控。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密切配合,特別是各級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機構,要為甲型H1N1流感防疫處置提供技術支持,要提倡開展科學有效的防控工作。
6.維護穩定。一旦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發生,要盡最大努力控制疫情傳播,保障公眾健康,減少社會影響,穩定社會秩序。
二、組織、協調與管理
(一)成立*縣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
由縣政府副縣長任組長,成員由縣政府應急辦、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縣農委、縣教育局、縣公安局、縣交通局、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縣畜牧獸醫局、縣財政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旅游局、縣廣播電視局、縣衛生局和各鄉鎮政府組成。
縣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衛生局),并根據疾病發生情況設立現場指揮部。
縣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職責是: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全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法律法規,擬定全縣甲型H1N1流感防控政策,審定各項工作預案,協調調度防控經費和防控物資,組建調度防控隊伍,提出緊急應對措施,研究并進行重大工作部署;組織協調成員單位解決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協調各部門開展防控工作。
縣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是:負責全縣甲型H1N1流感疫情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職能是:依法組織協調甲型H1N1流感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組織提出有關疫情應急處理的政策和措施;組建并完善疫情監測和預警系統;制訂突發疫情應急預案,組織預案演練;組織對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和基層有關人員進行有關疫情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指導實施疫情應急預案,有序開展防控工作。
(二)各部門職責
衛生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防治甲型H1N1流感知識宣傳和預防控制工作。一要開展疫情監測和病例搜索。要擴大流感病例監測范圍。對有流感樣癥狀和原因不明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原學監測。二要組織專業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疫情觀念,使有關人員掌握甲型H1N1流感診斷標準和報告程序,依據法定程序及時準確報告。三要做好技術設備、監測試劑、消殺藥物、防護用品、治療藥品等儲備,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疫情。
縣政府應急辦負責協調各成員單位做好相關的應急準備和信息綜合工作。
縣畜牧獸醫部門要開展畜間疫情監測,及時掌握省內外動物疫情動態;向有關部門通報疫情信息;做好動物疫情防控工作。
縣發改局要做好達菲及消殺治療藥品、防護器械等物資儲備,用于救治可能出現的患者、控制疫區及保護醫務人員。
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要加強縣內相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檢查,防止經食物傳播疫情。
縣委宣傳部要組織媒體客觀報道、正面宣傳,保持適度的關注,避免產生社會恐慌。要宣傳政府采取的措施和預防疾病常識,告知民眾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提高防病意識和能力。
縣教育局要抓好學校和托幼機構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縣工商局負責加強流通領域肉禽類及制品的監管。
縣藥監局負責協調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和人感染豬流感救治藥品的質量監管工作。
縣農委負責對農村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
縣旅游局及其他服務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旅游公司、旅游團隊以及旅游場所、公共場所采取防病措施。
交通局要根據行業特點采取防控措施,做好準備,防止經交通工具傳播疫情。
縣公安局要密切關注社會治安動態,維護社會安定;協助衛生部門落實傳染病監測隔離措施。
縣財政局要提供防控甲型H1N1流感必要的經費保障。
鄉鎮政府負責組織本轄區內的甲型H1N1流感處置工作。
其他相關部門根據各自相關職責,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三、應對階段劃分和應急反應分級
根據應對甲型H1N1流感流行工作的特點,將應對工作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大流行階段和結束階段。依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規定,按照新亞型流感病毒疫情發生和流行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圍,將甲型H1N1流感疫情劃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和特別重大(Ⅰ級),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進行預警,分別實行Ⅳ級、Ⅲ級、Ⅱ級和Ⅰ級應急反應。
甲型H1N1流感流行各階段由衛生部組織有關專家判定,疫情的分級、預警和相應的應急反應認定、宣布和終止,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執行。
(一)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是指流感大流行發生前的階段。人類新亞型流感病毒并不一定最終導致流感大流行的發生,但由于其潛在的大流行威脅,必須做出相應的應急反應。因此,應對大流行的準備階段包括下列幾種情況及應急反應級別。
1.無應急反應階段:無新亞型流感病毒報告。
2.藍色預警,Ⅳ級應急反應階段:人類標本中分離出新亞型流感病毒,但未出現臨床癥狀。
3.黃色預警,III級應急反應階段:人類感染新亞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發病,但未發生人傳人。
4.橙色預警,Ⅱ級應急反應階段:新亞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傳播范圍相對局限。
(二)大流行階段,紅色預警,Ⅰ級應急反應階段
出現下列兩種情況之一,即為大流行階段。
1.新亞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續快速地傳播。
2.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發生流感大流行。
(三)結束階段,全國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由衛生部組織專家,并結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意見判定大流行結束。
四、疫情監測、報告和確認
(一)疫情防控的職責分工
1.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發現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2.各級醫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的具體組織實施、技術指導、質量控制等工作。
3.縣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主動與有關部門聯系與溝通,開展實驗室檢測技術交流合作。
(二)疫情的監測、報告和確認
1.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甲型H1N1流感的監測、預警工作。主要職責是建立發熱門診;各級醫療機構負責甲型H1N1流感發現、報告和病人救治。
2.縣疾病控制中心要對甲型H1N1流感的高暴露人群,開展監測工作,督促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嚴防播散。
3.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人員,發現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時,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4.各醫療機構確定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治法》規定,立即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按照甲類傳染病時限要求報上級疾控中心。由省級專家確診后進行網絡直報。
五、疫情處置措施
發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縣政府啟動應急處理機制。衛生行政部門和各有關部門進入應急狀態;對疫情進行綜合評估;采取應急處理措施,包括現場控制、追蹤監測、醫療救治、人員物資調度、技術管理,督察與指導。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解除應急措施并對應急處理措施進行評估。
(一)組織管理
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后,各有關部門立即按職責進入應急狀態,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作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疫處置的有關工作,并保持信息暢通。
(二)各有關部門和相關機構進入應急狀態
有關部門和相關機構進入應急狀態,實施應急狀態管理機制。疾病預防控制應急處理隊伍和醫療救治應急隊伍進入應急狀態,進行人員集中、動員培訓和物質準備。
(三)疫情綜合評估
縣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指定專業技術機構,包括疾病控制、醫療救治、衛生監督機構和有關部門專家會同省級、市級及事件發生地的專業技術機構專家,共同開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調查和現場確認、取證,包括:
1.流行病學調查。包括甲型H1N1流感發生的原因、接觸人員的發病情況、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標本、樣品采集和檢驗。由經治醫療機構、省、市級、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負責甲型H1N1流感的樣品、樣本的采集,省、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樣品、樣本的實驗室檢測。
3.甲型H1N1流感污染范圍。包括生活資源受污染范圍和嚴重程度,必要時應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發生地及相鄰區域同時進行,現場調查和取證人員應采取適宜的防護措施。
(四)疫區控制
1.疫區劃定。根據事件綜合評估結果,劃分疫點、疫區范圍,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實施疫區實施管制和處理。
2、現場控制措施。劃定疫點、疫區控制按照衛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治療方案(2009年版)》、《甲型H1N1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有關規定進行。
3、疫區的解除。從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算起,經過一個最長潛伏期仍無新的病人發生,解除疫區。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應急反應隊伍
各級院前急救、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機構是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應急處理的常備專業技術機構。甲型H1N1流感疫情發生后,常備專業技術機構與指定的醫療機構、科研單位等共同承擔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應急處理的現場處置、醫療救治、科學研究、監測信息等技術支持任務。各級院前急救、醫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應建立常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準備。
1.疾病預防控制應急處理隊伍。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針對甲型H1N1流感的應急處理隊伍,由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控制致病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具體承擔本轄區甲型H1N1流感應急處理所需要的現場處理、技術指導、宣傳、隔離等任務;現場采樣和送檢任務等。
縣、鄉、村三級防保人員承擔甲型H1N1流感應急處理過程中管轄區和地段內與疾病控制有關的宣傳、指導,協助上級機構做好應急處理等相關工作。
2.醫療救治應急隊伍。指定*縣人民醫院作為應對甲型H1N1流感的定點醫院,定點醫院要建立相應的醫療救治應急隊伍,醫療救治應急隊伍由院前及院內急救人員和相關專科救治人員組成,接受指揮機構的緊急調度,承擔對甲型H1N1流感的應急醫療救援和后續專科救治任務,對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危重病人要積極組織搶救。要增強疫情觀念,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3.衛生監督隊伍。衛生行政部門監督和督查隊伍由傳染病防治監督執法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依法開展執法檢查,按照傳染病管理、醫療機構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督促有關單位依法開展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重點是各相關單位和部門疫情報告情況,隔離、消毒、防護和醫療廢物處理情況,消毒產品、防護用品、醫療用品質量檢查。
(二)應急培訓和演練
1.組織應急培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應急反應隊伍開展甲型H1N1流感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
應急預備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訓練,每年接受至少一次的專門培訓與考核。對組織指揮人員的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要求使用衛生部制定統一的培訓教材。
2.開展應急演練。控制傳染病流行等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工作由縣衛生行政部門不定期組織。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每兩年不少于1次,醫院和各類防保機構及其人員每1年不少于1次,演練的內容和形式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統一組織。演練工作要根據醫院分工和特長不同分類進行,不同醫院可針對不同的內容進行演練。
(三)技術保障
l.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組織有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隨時準備醫療救護、疫情調查處理和實驗室檢測。
2.建立縣級傳染病信息系統,作為決策支持與指揮調度的技術平臺,承擔傳染病疫情及相關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和應急反應工作。
3.疫情的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
(四)物資保障
縣級財政部門負責提供經費保障。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協調有關部門保障應急預防藥物、消殺藥械、檢測試劑和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和供應。
各類防控車輛要處在最佳狀態,隨時待命出發。
- 上一篇: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方案
- 下一篇:縣冬季征兵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