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27 09:54:00

導語:縣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入手,以政府促進、改善民生為主線,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強化創業服務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創建創業城市

二、工作目標

2010年年底前,達到國家級創業型城市標準。健全政府職能部門共同組織、社會各界主動參與的創業工作管理服務體系,建立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打造寬松、和諧、充滿生機活力的有利于創業的環境,形成全社會崇尚創業、支持創業、競相創業的良好氛圍。2009年到2010年,全縣創業活動指數達到20%;帶動就業比例達到1:6;年均新增創業企業150戶;新增個體工商戶450戶;新增企業存續1年以上的比例達到7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創業培訓達到103人以上、培訓后創業成功率達到60%以上;小額擔保貸款發放180萬元以上;創業培訓其他創建工作指標達到國家創建創業型城市標準。

三、工作任務

建立組織領導體系,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健全創業培訓體系,構建創業服務體系,健全工作目標考核體系。

四、工作措施

(一)放寬市場準入

1.放寬準入領域。凡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一律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領域平等對待各類創業主體。在組織形式、經營范圍及經營方式等方面,除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外,允許創業者自主選擇。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制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優惠政策,按照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各類創業主體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投標。

2.放寬注冊登記前置條件。除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明文規定外,不得隨意增加注冊登記前置許可項目。對登記失業人員、大中專和技工院校畢業生、殘疾人申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注冊登記的,前置審批條件可適當放寬。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明文規定必須取得前置審批、且需具備生產經營條件后方能取得許可證或資質證的,允許辦理籌建登記,待完成籌建并取得相關許可證、資質證或審批文件后,再按實際情況核準具體經營范圍。

3.放寬登記條件。允許具備生產經營條件的創業者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及前置審批許可等材料直接申辦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創業企業設立連鎖經營門店的,可持總部的連鎖經營相關文件和登記材料,直接到門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手續。對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大中專和技工院校畢業生申請個體工商戶登記的,除從事需前置審批許可的經營項目外,可申請試營業,具備基本經營條件的由工商部門核發有效期為6個月的臨時營業執照。對法律、法規未規定必須辦理工商登記的城市自由業者、農村及城鎮流動經營業戶、在校大中專學生和正在擇業的畢業生從事中小學生學習輔導服務、翻譯服務等的,除涉及前置審批許可的外,均可免予辦理工商登記手續。

4.放寬注冊資本(金)限額。注冊資本(金)達到3萬元,即可投資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業法人,且貨幣出資可降至注冊資本(金)的30%;單位和個人投資10萬元以上的,可設立一人有限公司。允許公司制企業注冊資本(金)在2年內分期繳付,其中投資公司制企業注冊資本(金)在5年內分期繳付;分期出資設立的公司制企業,全體股東首期出資合計達到20%即可,且不需要每個股東出資均達到20%。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返鄉農民工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大中專和技工院校畢業生申請辦理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的,不受出資數額限制,其中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的允許注冊資本(金)零首付。允許創業者以知識產權、專利技術、專有技術、高新技術成果等非貨幣財產出資,且不受出資比例限制;對農民興辦的有限責任公司,在土地、林地用途不變的情況下,允許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評估作價出資。

5.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允許創業者依據法定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將家庭住所、租借房屋、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對將住宅改作經營性用房的,只要申請人承諾遵守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提交住所(經營場所)所在地居民委員會或業主委員會出具的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證明文件,即可申請登記。對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因場所在農村沒有房管部門頒發的產權證明的,提交所在地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即可申請登記。

(二)改善行政管理

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禁止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干預創業企業的正常經營,嚴格禁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和亂培訓等行為。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對創業者在申請辦理行政許可過程中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有關部門要及時受理、限時答復。對創業者因非主觀故意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違規行為,實行首次不處罰預警制度。

(三)完善扶持政策

1.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對登記失業人員、退役士兵、殘疾人及畢業2年以內的大中專和技工院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筑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等)的,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自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給予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及前置審批的各項費用。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符合條件的企業吸納失業人員就業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環保節能減排、廢物綜合利用科技項目和國家重點扶持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所得,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2.加強創業政策扶持。對就業困難人員自主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2000元;對失業人員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期間實現自主創業的,可將其按規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對享受城鎮居民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自主創業的,收入超過低保標準后,其低保家庭可繼續享受3個月低保待遇。

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2年內免收勞動人事費,并可比照靈活就業困難人員享受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免費享受創業項目、創業培訓、信息咨詢等聯動服務。

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自愿開展創業活動或到企業工作,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已滿20年的,經批準可提前退休;離崗的,由本人提出申請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經批準同意后,允許在一定時間內保留原職務級別、編制、人事關系及工資福利待遇,但最長不得超過3年,超過3年的須辦理辭職手續,達到退休年齡的可辦理退休手續;辭去公職的,辭職前工作年限視為社會保險繳費年限,所需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補助資金部分由同級財政按規定予以安排。

經勞動保障部門認定,進入我縣城鎮創業的農村勞動力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可比照城鎮失業人員享受收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等就業扶持政策,并優先享受工商登記、創業培訓、信息咨詢、創業指導服務。

對創業者下鄉創辦、領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或從事特色種養業的,享受各項支農惠農政策。

對創業者創辦的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其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補貼。

(四)加大財政投入

根據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促進創業專項資金,支持整合資源、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和孵化基地建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獎勵優秀創業項目和先進創業人員;多渠道籌集擔保資金,擴大融資貸款規模。

(五)加強創業融資服務

1.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擴大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范圍,對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軍人家屬、大中專和技工院校畢業生及返鄉農民工,有創業愿望、創業能力和創業項目的,經審核認定后均可獲得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貸款額度一般不超過5萬元,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符合貼息政策的由財政予以貼息。對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照人均不超過5萬元、總額不超過70萬元的標準給予小額擔保貸款,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到期確需延長的可以展期2年,展期不貼息。

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超過50人的企業,給予50萬元擔保貸款;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超過100人的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擔保貸款。

對已經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支持且誠信經營、信用記錄好、貸款按期償還、貸款使用效果好的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人員,可準予再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并適當提高貸款額度,視同首次貸款給予貼息。

2.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推動金融體制、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探索創新應收賬款、倉單、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股權質押、林權抵押、漁權抵押等新型擔保貸款方式,鼓勵金融機構為創業項目和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模式,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鼓勵利用外資和國內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

五、工作安排

創建工作從2009年1月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分為3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09年1月至5月)。成立創建工作領導組織機構,制定創建工作方案和實施意見,完善政策措施,進行工作部署,做好組織、政策上的準備。

(二)實施階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實施創建工作,落實政策措施,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考核驗收階段(2010年10月至12月)。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按照《哈爾濱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任務目標》進行自查,針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整改,并做好迎接檢查評估的準備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創建工作,建立由主要領導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創建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和責任。要按照全縣總體部署,結合本單位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認真抓好落實。縣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督導,實行月統計、季分析、半年考核評估,并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要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保證創建工作有序、平穩、順利進行。

(二)協調配合,合力推進。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樹立全局觀念和協作意識,建立協調、互動的工作機制,在認真履職盡責的同時,加強聯系溝通,搞好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集成政策,整合資源。以創建工作為平臺,在就業工作協調機制基礎上,將勞動保障、財政、工商、稅務、經貿、農業、科技等部門涉及的創業政策措施進行綜合、梳理,側重不同的創業主體,整合各類資源,構建初次創業、穩定創業、二次創業依次遞進、相互銜接的政策扶持體系,充分發揮政策的綜合效應和資源整合效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深入開展思想大解放活動,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大張旗鼓地開展全民創業宣傳。重點宣傳創業文化和精神、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以及創業先進典型的成果和事跡,傳播創業成功的經驗。在企業開展“艱苦創業、誠信立業”活動,在機關開展“支持創業、服務創業”活動,在科技人員中開展“科技創業、人才興業”活動,在城鄉群眾中開展“創業有功、致富光榮”活動,積極營造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和鼓勵競爭、激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五)加強基礎工作。建立創建工作統計制度,制定統計指標,統一統計口徑,規范統計方法,建立統計渠道,保證統計數據的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建立創建工作信息專報制度,一般性的創建工作實行定期報告,重要的創建工作和成果及時報告,同時加強跟蹤指導,及時交流情況,推動創建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