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項目建設年實施方案
時間:2022-01-27 11:40:00
導語:縣項目建設年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中央、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市“項目建設年”動員大會及縣委第十四屆四次全體會議、縣人大十五屆三次會議的要求,搶抓機遇、逆勢前行,全縣動員、迅速行動,舉全縣之力推動實施項目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統籌城鄉一體化,統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統籌保增長、惠民生,統籌資源利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統籌國內外招商引資,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堅持抓大帶小的原則。以大項目為重點,認真謀劃實施一批牽動力強、示范作用明顯的大項目,因地制宜,釋放潛能,帶動實施配套中小項目,努力增強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
(三)堅持上下聯動的原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強化縣政府與各鄉鎮、各單位項目建設的聯動機制,密切配合,協力共建,力爭多上項目、上好項目。
(四)堅持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激發社會廣泛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力擴展項目建設領域,創新項目生成機制,拓寬項目融資渠道。
(五)堅持持之以恒的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常抓不懈、務求實效。
三、目標任務
全年主渠道爭取項目40個,社會招商項目50個,主渠道開工項目60個,謀劃儲備項目1000個(簡稱“4561”工程),當年總投資14億元。重點抓好150個縣級重點項目,做好20件惠民實事,確保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20%,工業增加值增長1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主渠道爭取項目40個。分為五大類,總投資4億元。由縣發改局牽頭,縣中小企業局、工業園區管委會、財政局等單位配合,實現爭取一批。
(二)社會招商項目50個。分為三大類,其中第一類農業(包括農、林、牧、漁業)加工項目10個;第二類工業(包括采礦、制造等)加工項目10個;第三類其它(包括商業、運輸、通訊、餐飲等其他行業)項目30個,簡稱“113項目工程”。全口徑到位資金5億元,其中招商引進資金4億元,額外爭取資金1億元。由戰線負責承辦,各責任單位具體落實。對擬推介項目和在談項目,以簽訂協議(合同)為完成標準。
(三)主渠道開工項目60個。分為五大類,總投資5億元。由縣發改局牽頭,縣國土資源局、交通局、水務局、工業園區管委會、財政局等單位及鄉鎮政府配合,實現建設一批。
(四)謀劃儲備項目1000個。重點圍繞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綜合開發利用資源、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城鄉基礎建設、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等7個方面,謀劃儲備超百萬元項目100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10個,超千萬項目100個,簡稱十、百、千工程。由縣發改局牽頭,全縣82個單位和鄉鎮負責承辦。全部在冊項目實施動態管理,隨出隨進,實現謀劃儲備一批。
四、實施步驟
(一)安排部署階段(3月中旬完成)。以縣政府分管戰線為單位,由各位分管縣領導組織戰線各部門比照哈爾濱市2009年項目建設年“六個一百”建設項目表,對我縣申報項目進行篩選,在3月中旬前與哈市對口牽頭部門進行銜接,確認我縣2009年具體實施項目。
(二)組織實施階段(3月下旬至12月末)。由各項目責任部門組織實施項目建設;縣發改局和各牽頭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各責任部門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完成或超額完成項目建設年各項目標任務。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0年1月)。由縣發改局組織各牽頭部門負責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驗收,根據檢查驗收情況,縣委、縣政府對各相關責任單位進行績效考評和行政問責,全面總結項目建設年工作。
五、保證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包保責任制。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縣項目建設年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冰哲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縣政府各位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縣直相關部門和鄉鎮政府主要領導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會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共同負責綜合協調、檢查和情況匯總等日常工作。領導小組按戰線下設5個推進組,分別由主管副縣長任組長,重點督促項目推進落實工作。繼續實行黨政領導包保項目責任制,包保領導負責檢查、督辦和協調項目建設有關工作。項目牽頭單位和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實行項目包保責任制,不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通報項目建設年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各鄉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年工作,將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專題進行研究部署,把項目建設年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二)加強科學謀劃,提升項目質量。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生產力布局的要求,重點圍繞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綜合開發利用資源、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謀劃項目。列入項目庫的項目,要積極做好項目規劃、土地、環評、可研等前期工作的推進,提升謀劃項目深度和質量。要加強項目管理,注重項目質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三)加強政策支持,聚集發展動力。各鄉鎮、各部門要緊緊把握國家宏觀經濟走勢,充分利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加大向國家和省市匯報爭取項目支持的工作力度。要結合項目建設實際,發揮職能、挖掘潛能,建立和完善重點項目扶持政策措施,在融資創新、土地供應、環境評估以及立項審批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四)加強公共服務,優化發展環境。各有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在立項、審批、核準、備案及辦理證照等方面依法啟動綠色通道,采取大項目專項代辦制、逾期默認制等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理效率,積極主動幫助項目建設單位完備各項手續。要建立健全協調服務機制,努力創造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五)加強督查考核,實行行政問責。要加強督辦檢查,將重點推進項目納入縣委重點督辦工作內容,實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的工作機制,全程跟蹤督辦項目推進落實情況。對項目組織實施和建設情況,依據職責嚴格實行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制度。縣委、縣政府將于年底對項目建設年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對項目建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項目建設推進不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要求的予以通報批評。
(六)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宣傳部門要把項目建設年作為宣傳工作重點,精心策劃,統籌安排,集中力量,周密組織,全面、及時跟蹤報道項目建設年各項工作進展情況。要大造輿論聲勢,強化導向作用,激發斗志,增強信心,形成舉全縣之力推進落實項目建設年各項目標任務的濃厚氛圍。
- 上一篇:經濟運行及主要工作匯報
- 下一篇:春季防火安全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