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幫扶村扶貧開發規劃方案

時間:2022-08-16 04:23:00

導語:紀委幫扶村扶貧開發規劃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委幫扶村扶貧開發規劃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部署,根據《關于我省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粵辦發〔〕20號)要求,切實做好我委幫扶點鎮排嶺村的扶貧開發工作,著力改善該村生產生活條件,早日改變貧窮落后面貌,根據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扶貧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總體規劃、責任到人、全局統籌、統一幫扶到戶”的思路,通過加強排嶺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素質,強化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村及其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奔康步伐。

二、工作原則

(一)支持群眾脫貧與集體脫貧相結合原則。以幫扶群眾發展生產為切入點,推進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實現群眾與集體共同脫貧。

(二)堅持當前脫貧與長期發展相結合原則。以“短平快”項目入手,兼顧長效產業的開發,實現快速脫貧與長期奔康致富。

(三)堅持幫扶發展與自我發展相結合原則。以幫扶支持為啟動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群眾綜合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三、目標任務

從2010年起,用3年時間,通過實施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責任制,扎實開展符合當地實際的幫扶措施,做到“五促進”,確保村22戶貧困戶基本實現穩定脫貧貧困人口達到農村人均年純收入元以上。

“五促進”即:一是促進民生保障有效覆蓋。促進村民大部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村民全部納入社會基本保障。二是推廣農業科技和良種良法,爭取形成1至2個符合當地實際、有市場需求的特色農業項目,帶動村民增收。三是促進農民收入和綜合素質較大提高。組織全村勞動力開展1次以上農業先進技術或職業技能培訓,掌握1門致富或轉移就業技能。四是促進村莊宜居建設逐步加強。幫助37戶貧困危房戶改造住房,改善居住條件。五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強化村黨支部建設。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幫扶組織領導

本委成立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扶貧開發工作措施,研究解決扶貧工作的具體問題。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副*、副書記蔡躍擔任,本委其他人員為組員。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開展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本委辦公室,*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落實責任

設立聯村工作小組,由多名干部職工組成,每半年輪崗一次。對于排嶺村的22戶貧困戶,實行“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責任制。

(三)貧困戶脫貧措施

1.智力扶貧。協調區、鎮舉辦若干短期見效、有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班,積極動員適合勞務輸出的貧困戶勞動力參加培訓,提高致富本領;廣泛掌握就業信息,加強與有關用工單位、企業的溝通聯絡,推薦已經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增加收入;對適宜在當地發展種養業脫貧的貧困戶,通過技術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使之掌握1至2門農業生產、水果栽培、禽畜養殖等方面的農業先進適用技術。

2.項目扶貧。支持自愿原則和市場化道路,幫助村確定和規劃好主導產業,全面優化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加強與區農業局、區扶貧辦、區科技局、區畜牧局、區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的協調溝通,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在村興辦蔬菜基地,以“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鼓勵和引導部分貧困戶參與。引導村民發展養殖業,采取與家禽加工企業合作的方式,扶持帶動一批貧困戶通過養雞、養鴨、養鴿、養魚等,促進收入提高。公務員之家:

3.政策扶貧。協調區水利、交通、扶貧、老促會等部門,支持該村重點解決完善水利、交通設施和危房改造等問題。對有發展項目而缺乏生產啟動資金的貧困戶,協調區農業、區金融等部門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提供種苗、貸款貼息等支持;對因病、因災致貧的貧困戶,動員各方力量實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對老弱病殘、無致富能力的貧困戶,幫助其納入低保對象。

(四)村集體增收措施

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整合區直相關單位政策資源和工作資源,重點幫助黎明村在謀思路、出點子、抓落實上下功夫。發揮該村的優勢,發展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和農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