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整查方案
時間:2022-05-28 11:20:00
導語:非物質文化遺產整查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推進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以下簡稱“普查工作”結合我區的實際,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維護的通知》國發〔〕4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維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18號)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摸清家底,本次“普查工作”目標是全面普查。健全機制,規范管理。通過“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地點、生態環境、維護現狀及存在問題,及時制定維護規劃,認定和搶救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特別是處于瀕危狀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二、組織領導
經區政府研究,決定成立以區委常委、副區長為組長,區長助理、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同志為副組長的上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為推進我區“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名單見附件1
三、普查原則
(一)全面性、代表性、真實性原則
調查對象要兼顧不同人群。普查力求涵蓋所在區域所蘊藏和傳承的各種激進民間文化載體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部類別。對已調查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范圍要兼顧城鎮和鄉村。要進行認真的復查、核對和認定,注重了解其現狀;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力求抓住民間文化現象中的主要內容、形式、作品、類型、民俗現象,去粗取精,選出在區有較大影響的代表項目進行重點深入調查;要依照激進民間文化原本的生態狀況去調查和采錄。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和原貌,真實地、不加修飾地記錄,確保普查內容和效果真實可靠,杜絕提供虛假資料。對于雖不宜公開,但仍然具有研究價值的民族和民間激進文化,也應進行收集和整理。
(二)瀕危項目、瀕危藝人優先原則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承人正在消亡。峽窩鎮及各街道辦事處要樹立“搶救優先”意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通過人來進行傳承。由于各種原因。對于那些已經掌握的高齡和病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要優先安排調查采訪和搶救搜集,以免呈現“人亡藝絕”狀況。
(三)以普查技藝為主。
同時注意相關實物的收集。普查過程要重點圍繞傳承人的各項技藝(手工、扮演、敘述)展開對項目生態環境、民風民俗等的調查和記錄。
(四)用文字(圖表)攝影、攝像等綜合記錄原則
還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普查過程不只需要文字記錄。如攝影、攝像等,注重視覺和聽覺形象的配置(文字、照片、視圖、實物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可視地、動態地、立體地、原真性地保存,如實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生存原貌,為下一步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項目整理和數據庫建設奠定基礎。
四、普查內容
凡我區范圍內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屬于普查內容。具體包括:
(一)語言文字(包括方言)
(二)民間文學(口頭文學)如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史詩、長詩、諺語、謎語、行話、暗話等。
(三)民間美術:如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
(四)民間音樂:如民間歌曲、器樂曲、舞蹈音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局部民間祭祀儀式音樂、佛教音樂等。
(五)民間舞蹈:如生活習俗舞蹈、歲時節令習俗舞蹈、人生禮儀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產習俗舞蹈等。
(六)戲曲:如曲牌體制的戲曲劇種、板腔體制的戲曲劇種、曲牌板腔綜合體制的戲曲劇種、少數民族的戲曲劇種、民間小戲劇種、巫儺及祭祀儀式性的戲曲劇種、傀儡戲曲劇種等。
(七)曲藝:如說書(徒口講說、說唱相間、韻誦表演)唱曲(板腔體、曲牌體、板牌混合體)諧謔(相聲類、快板類、諧戲類)等。
(八)民間雜技:如雜技、魔術、馬戲、喬裝戲、滑稽等。
(九)民間手工技藝:如工具和機械制作、農畜產品加工、燒造、織染縫紉、金屬工藝、編制扎制、髹漆、造紙、印刷和裝幀等。
(十)生產商貿習俗:如農業生產、林業生產、漁業生產、狩獵、飼養和畜牧業生產、商貿、副業等習俗。
(十一)消費習俗:如服飾習俗、飲食習俗與禁忌、居住習俗與信仰、交通習俗。
(十二)人生禮儀:如妊娠習俗、分娩習俗、誕生和命名習俗、滿月禮、百日禮和周歲禮、成年禮、婚禮、離婚習俗、壽誕禮、葬禮習俗禁忌等。
(十三)歲時節令:如節氣與習俗、漢族節日、少數民族節日、激進節日習俗等。
(十四)民間信仰:如原始信仰、俗神信仰、廟會、祖先信仰、生殖信仰、商業信仰、精靈信仰等。
(十五)民間知識:如醫藥衛生知識(包括養生、診法、療法、針灸、方劑、藥物等)物候天象知識、災害知識、數理知識、丈量、紀事、營造建筑等知識。
(十六)游藝、激進體育與競技:室內游戲、庭院游戲、智能游戲、助興游戲、博弈游戲、賽力競技、技巧競賽、雜耍(藝)競技等。
五、方法方法
由鎮、街道辦事處組織村、社區查報線索和學校組織學生查報線索的方式,本次普查采取“自下而上查報線索、自上而下指導采錄、上下聯動實施普查”方式進行。區、鎮和街道辦事處聯動進行采集,聯動普點項目。具體實施方法分為三個階段:
(一)普查準備階段
包括任務、普查(城區或村落)確定、人員配備、工作方法、調查方法、目標、時間等。同時應擬訂普查提綱、制作登記表格、繪制普查地圖(可以用地圖出版社印制的學生空白底圖)等。制定普查計劃。普查計劃是開展普查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
區文化新聞出版局負責組織鎮、街道辦事處、村(社區)三級普查人員的培訓。同時,加強人員培訓。普查工作”專業性強。根據普查任務和個人專長,對參加普查的人員作出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向全區居民(包括中小學生)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建議書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線索表》見附件2鼓勵廣大居民、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全區的普查工作”努力發現更多線索。
(二)實地調查階段
摸清線索。對本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全面調查。做到不漏線索,不漏村戶,不漏種類”理清外地現存項目的名稱、分布區域、主要傳承人等情況,填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線索表》
做好登記。要根據預先估算的項目價值大小、瀕危狀況、活動規律等情況,實地調查。區分輕重緩急,依照先重點后一般的順序,制定調查工作具體方案,明確完成調查的時間、力量的組成與負責人、需要提供的資料等。參與普查的人員一律要填寫登記表格,并撰寫普查日記。每進行一村(或社區)要在普查地圖上作出標記。采集到口頭文學、民間藝術品、民俗實物、攝影攝像、儀式的素描,除了原件原物外,還要依照要求填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線索表》登記的項目,除了文本、實物的名稱、內容簡介、類別等外,還應包括講述者、傳承者、提供者、收藏者及年齡、性別,居住地的鎮、街道辦事處,村、社區名等。嚴禁不經過憑空假造假材料的做法。完全查清項目的來源與發展、主要的傳承譜系和傳承人、流行分布的區域、主要價值等的基礎上,填寫該項目的登記表。
要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調查方法,普查中。解一般情況后,可重點走訪,抽樣調查,也可以以小型調查會形式進行。普查時,除搜集現有的書面簡介資料和聽取行政負責人的簡略介紹外,主要是選擇那些承載非物質文化遺產較多、較有才氣和獨創性的人(如故事家、歌手、民間藝人等)進行面對面采訪、問答、扮演、展示。如條件允許,也可有限度地再現實際講述、演唱、儀式時的環境,讓她輕松自如地講述或演唱(口頭文學)扮演展示(民間舞蹈、戲曲、儀式、巫儺等)還要抓住民俗節慶(如節令、廟會、歌節等)不失時機地進行現場采訪。
包括講述文本和展演現場外,除在口頭上搜集記錄“活態”各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還要注意搜尋民間傳抄的過去或現在仍在流傳的唱本、歌本、長詩、鼓詞、皮影腳本、經書、圖畫冊頁等手抄本。
(三)普查總結階段
對各項要求作出分析和統計,對“普查工作”進行總結并撰寫調查演講。調查演講應依照普查計劃和調查提綱逐一敘述。各項調查均需寫出書面報告,對普查效果與調查完善水平作出評估。普查中采錄的民間作品、搜集的民俗實物和民藝作品、調查采訪時隨機填寫的表格、繪制的普查地圖、攝制的照片與錄音錄像,均應登記造冊,標明普查人員名單、普查時間、普查地區等。
通過研究和整理,普查工作基本結束后。要形成以下效果:
內容包括普查工作總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種類、分布狀況、價值、傳承人名錄、維護初步方案等。調查演講。
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分布圖。
要逐項登記,收集的實物標本。對于收集的實物標本。專人管理,并根據需要上送。
即照片、錄音、錄像等,形象化的記錄資料。對一些民間手工技藝的工具和產品實物,還要進行圖例說明。
以鎮、街道辦事處為單位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裝訂成冊。
五、時間布置
普查時間安排如下:根據文化部、省文化廳、市文化局相關布置及我區實際。
對“普查工作”進行安排安排,全區發動(年4月20日-4月25日)組織召開相關會議。建立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機構,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建立普查隊伍,落實相關經費,著手有關準備工作。
全面啟動和完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每半個月召開一次相關單位碰頭會,實施普查(年4月27日-6月30日)區在先行培訓的基礎上。通報“普查工作”進展情況,檢查和指導鎮、街道辦事處“普查工作”對好的經驗、做法及時推廣,對工作滯后和進程緩慢的單位及時通報。各有關單位每周五向“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一次普查進度表。凡是普查后演講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鎮、街道辦事處,要上報有主要領導簽訂的書面演講。
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分級匯集“普查工作”效果,總結驗收(年7月1日-7月30日)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后。對普查到線索進行分類篩選,指導各鎮、辦填寫相關表格。要統一對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錄音錄像,形成完整的項目資料,認真撰寫調查演講,做好“普查工作”總結。并依照全市統一部署,建立上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數據庫。
撰寫我區“普查工作”總結,迎接市文化局驗收(年7月30日—12月30日)完成普查、匯總的基礎上。其內容包括“普查工作”時間、地點、人員安排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價值、現狀等;將我區維護項目清單,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目錄、重點搶救項目名單、分期維護項目名單、維護工作計劃、方案等裝訂成冊,迎接市文化局驗收。
六、具體要求
廣泛發動群眾提供普查線索。峽窩鎮及各街道辦事處要在區政府的領導下,要大力宣傳開展“普查工作”重要意義和相關知識。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將“普查工作”作為今年上半年文化工作的重點,嚴格依照實施方案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任務。
以鎮辦為基本實施單位,要切實做好組織落實。普查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各鎮辦要明確一名領導具體負責,并以社區、村為基本單位成立若干個普查小組,以文化站干部、老藝人、退休老師、大學生村官等為骨干確定一批普查員,組成專兼職結合的普查員隊伍。
要及時請示演講。對涉及面較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要加強對“普查工作”指導和協調。普查過程中遇到問題和矛盾。需要組織更大范圍的普查工作”時,由“領導小組”辦公室予以協調。
嚴格遵守普查紀律,要處置好民族、宗教及群眾關系。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民族信仰和群眾的風俗習慣,尊重宗教徒宗教信仰。
對已經收入民間文藝十大集成的項目,要充分利用以往全面普查和單項普查已有成果。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復查,并補充完成攝影、錄像等方面的記錄;對已經出版的項目,可以不再進行復查,但要進行登記造冊;過去沒有普查的項目要進行全面重點普查。
- 上一篇:縣民政關于縣財務管控暫行方案的通知
- 下一篇:編制土地執法管制責任機制建議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非物質文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