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防災減災日教育工作方案
時間:2022-06-16 04:16:00
導語:市區防災減災日教育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法》)將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實施,國務院確定從2009年起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防災減災日”,國家減災委員會確定2009年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營造依法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良好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經常持久、科學求實”的原則,按照“積極、慎重、科學、有效”的方針,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不斷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和公眾防震避險能力。
二、主要任務
把防震減災作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健全體系,經常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及政策措施,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與功能,提高群眾防震減災的自覺性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工作內容
(一)地區地震局:負責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方案,編寫相關宣傳資料、課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現場咨詢,舉辦專題講座。
(二)地區教育局:負責抓好學校(含幼兒園)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制定地震安全疏散方案,提高廣大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和醫護人員的防震減災知識水平和臨震應急能力。組織一次全地區中小學生地震科普知識競賽,在各學校開設防震減災課程,開展地震自救逃生演練,建立學校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增強青少年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地震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三)地區各新聞單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防震減災宣傳報道,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
(四)各縣(市)人民政府:一是將5月份作為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月,積極組織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等開展大型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宣傳教育效果。同時,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紀念日、國際減災日、“科技周”、“科普日”等重要紀念日和時段,通過設立宣傳咨詢臺、宣傳展板和標語、組織宣講團、發放宣傳資料、舉辦知識講座和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積極向公眾宣傳我國地震災害國情,普及地震基本知識和防、抗、救知識。二是為配合5•12防災減災日的宣傳,各縣(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作一套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展報(展板內容由地區地震局提供),展板尺寸為1.2×1.8米,作為長期性宣傳使用,同時舉辦一期黑板報展覽。
各縣(市)要利用多種形式,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部隊、進機關活動。三是4月28日,各縣(市)要重點做好以《防震減災法》為主體的宣傳活動,采取廣場宣傳和沿街懸掛橫幅等形式,重點宣傳《防震減災法》的重要性以及與社會公眾密切相關的有關法規制度。
四、有關要求
(一)各縣(市)、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把防震減災工作作為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推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二)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由各部門、各單位自行組織。單位內部開展防震減災演習演練,要切實加強安全管理,防范各類事故發生。
(三)在地震科普知識宣傳中,要正確把握防震減災宣傳的尺度,以維護社會穩定為首要前提,尤其是針對地震謠傳,要立即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迅速加以平息,引導人們正確對待地震謠傳,消除地震謠傳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 上一篇:本級財政管理支出意見
- 下一篇:開展城市綠化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