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政務工作環境整治方案
時間:2022-02-02 03:22:00
導語:機關政務工作環境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嚴格責任追究。把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納入年度目標考核,三嚴肅紀律。同時作為黨風廉政建設、部門服務“即辦即評”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逗硬執行。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督促限期整改。對成效不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經查證屬實的要啟動問責。對機關作風差、頂風違紀、中梗阻”吃拿卡要”等侵害投資者和群眾利益的人和事,要及時反饋該單位自查自糾,并根據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對投訴多、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和個人,要公開曝光、從嚴查處。對失職、瀆職、貪污受賄等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紀檢監察部門和檢察機關要依法依紀一查到底,決不姑息。
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為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解決影響我區發展環境突出問題,規范審批行為,提高行政效能,服務以及保稅港區建設,全力打造對外開放第一門戶,區委、區政府決定,全區進一步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
一、明確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的重大意義,統一思想認識。
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是區適應改革開放和加快建成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需要。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機關作風和政務環境是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區機關作風和政務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但服務意識不強、審批效率不高、行政檢查、處罰和收費不規范等問題仍較突出,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等現象還時有發生,敗壞了黨風政風,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嚴重阻礙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協調快速發展。作為全國文明城區、作為對外開放的主戰場,要真正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和國務院3號文件精神,建設對外開放第一門戶,必須進一步增強整頓機關作風和整治政務環境的緊迫感,著力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機關作風,實現政務環境的根本好轉。
二、深入實施擴權強鎮街(園區)工程,全面放寬放活。
一)按照“能減必減、可下則下”原則,強化鎮街(園區)管理職能。各行政審批部門要結合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進一步抓好行政審批項目的清理,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權限,賦予鎮街(園區)部分區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增強鎮街(園區)調控手段和能力。各鎮街經批準后,可設立綜合執法機構,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后發證上崗。要通過職責調整,理順部門與鎮街(園區)事權關系,做到權責配套,強化鎮街(園區)管理職能,切實做到放寬放活。各職能部門駐鎮街(園區)派出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考核和任免,要征求當地鎮街(園區)黨委、政府意見。各相關部門及鎮街(園區)要認真執行“市區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事項下放或授權項目清單”附后)規定的審批執法項目,切實加強后續監管,健全后續管理辦法,杜絕“缺位”或“不到位”現象發生。此項工作由區政府法制辦、區編委辦牽頭,區委組織部、區監察局、區人事局、區統籌辦、區行管辦及區級有關部門配合。
進廳后不得隨意撤出。由于體制原因,二)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能。各行政審批部門必須將所有審批職能調整到審批科并整體移駐大廳。對規范建立行政審批科有困難的部門,從事審批工作的人員必須進入大廳從事審批工作。要選派素質高、能力強的工作人員進駐大廳,將所有審批權(需市級審批和政府集體研究的除外)授予窗口首席代表。窗口首席代表由科級干部擔任,凡在大廳設置獨立窗口的其首席代表不再承擔原單位其他工作任務。大廳管理要規范整潔,并公示窗口座機電話、工作人員手機電話。窗口工作人員的工作性津貼由大廳統一考核發放,年度考核工作由區行管辦統一組織實施。要注重提拔使用在大廳表現優秀的工作人員。要提高行政審批改革工作在部門年度目標考核中的分值。此項工作由區行管辦、區委組織部牽頭,區編委辦、區監察局、區人事局及各審批職能部門、鎮街配合。
配強工作人員,三)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系。加強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務站的硬件建設。鎮街內設科室和部門站所要進駐便民服務中心。并充分授權,杜絕“雙軌”運行現象。不斷拓展便民服務職能,積極創造條件,設立便民服務代收費窗口,將水、電、氣等公共事業性收費服務納入鎮街便民服務中心集中收取。強化村(居)便民服務站的代辦功能,落實代辦人員,切實做好為民辦事全程工作。改進公共事業性收費服務方式,大力拓展銀行代收費業務,設置自助繳費柜臺,切實改進和創新服務方式,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各部門要加強對勞保、車輛辦證、辦稅服務等行政服務事項的管理,完善制度建設,打造專業隊伍,提升服務質效。要進一步規范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切實保證用人單位和求職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區糾風辦要將公共服務管理單位納入政風行風評議進行社會考評,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要重點評議。此項工作由區行管辦、區監察局(區糾風辦)牽頭,區人事局、區財政局、區物價局及各鎮街(園區)和公用事業系統單位配合。
三、嚴格落實政務服務“五項制度”,強化履職意識。
全面執行“五項制度”進步增強全區機關干部及其工作人員的履職意識和服務能力,結合政務服務工作實際。著力提高行政效能。
一)將對外服務的內容、程序、時限以及服務標準等事項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實行服務公開承諾制。各單位要根據職能職責。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承諾事項落實,并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對本單位的職責、管理規定和辦事流程、結果予以公開,方便群眾辦事,接受群眾監督。
二)負責接待服務對象并為其服務。屬于首問責任人職責范圍的事項,實行首問責任制。各單位第一位接受服務對象詢問的工作人員即為首問責任人。要按有關規定及時接洽,能馬上辦理的即予辦理,不能馬上辦理的要耐心說明情況。不屬于首問責任人職責范圍的事項,首問責任人要負責向對方明確告知有關承辦單位。
三)職責范圍內的經辦人員必須一次性告知其所要辦理事項的依據、時限、程序及所需的全部材料,實行一次性告知制。各單位服務對象前來辦事、咨詢時。避免讓服務對象多跑路或“白跑路”經辦單位或經辦人必須在規定或承諾的時限內辦結其所申報事項。
四)實行限時辦結制。辦事人在符合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以及手續齊全的前提下。
五)故意或存在重大過失,實行失職責任追究制。各單位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過程中。致使國家、集體和企事業單位、人民群眾利益遭受損失,經查證屬實的按照《市區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有關規定追究其責任。
各鎮街(園區)區級各部門配合。上述工作由區監察局、區行管辦牽頭。
四、著力規范政務服務行為,健全監管機制。
制定《市區發展環境“十不準”規定》制定《市區機關效能考核辦法(試行)實行效能考核。建立健全《市區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制度》明晰量化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一)健全行政效能責任體系。結合機關政務服務。嚴肅工作紀律,規范行政行為,做到公開公平。嚴格執行失職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機關效能建設相關制度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行為,實施問責處理。建立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制度,做好對重點項目建設的全程服務工作。強化對重點工作的督查督辦,確保各項工作按進度有序推進。此項工作由區監察局牽頭,各鎮街(園區)區級各部門配合。
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項目庫,二)建設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年完成電子監察系統一期工程建設。對行政審批行為開展電子監察,推進行政監察工作信息化。完善視頻監控系統,將區級各部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分廳及鎮街便民中心的對外服務窗口全部納入監控范圍。逐步推行網上審批、網上公開、網上監督。制定措施有力、操作性強的監管制度,嚴厲打擊違規審批行為。此項工作由區監察局牽頭,區行管辦及各審批職能部門配合。
著力解決行政處罰中存在同案不同罰”合法不合理”和“人情案”等問題,三)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深入開展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試點工作。促進依法行政,改善執法形象,提升服務水平。年11月底前,完成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試點工作;年內,對全區各行政執法部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進行規范。此項工作由區監察局、區政府法制辦牽頭,區建委、區市政委、區衛生局、區工商分局、區質監局等部門配合。
制定《區涉企行政檢查監督暫行辦法》所有涉企檢查,四)嚴格行政檢查和收費行為。建立涉企(規模以上企業)行政檢查“一卡通”制度。除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或涉及重大問題的緊急事項可由主管部門決定外,事后須向區政府法制辦和區監察局登記備案,其余檢查必須經區政府法制辦和區監察局聯合批準,部門檢查、處理及收費均須在卡上登記,并不得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對需要多個行政部門檢查驗收的項目,實行預約檢查驗收制度,并由牽頭部門統一協調,聯合行動,統一驗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全面清理收費項目,規范收費標準,制定收費清單,實行大廳統一收費。未經批準,各部門各單位不得再擅自收取其它任何費用。此項工作由區政府法制辦、區監察局牽頭,區行管辦、區財政局、區物價局和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
對建設領域的審批項目進行認真清理,五)整治建設領域審批行為。實施建設領域審批專項治理。制定操作規程和管理辦法,實行市級以上在區建設項目、區級重點建設項目三個聯合審批(聯合踏勘、聯合審圖、聯合驗收)進一步減少審批項目、減少審批環節、減少審批材料、減少互為前置條件,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完善重點建設項目聯審會制度,切實解決審批中的授權問題,抓好聯審會結果的落實。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公開招標投標和招標后的監管,加強合同執行和資金撥付的管理,杜絕以權謀私、暗箱操作和權錢交易行為,防止工程建設中“三超”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此項工作由區監察局、區行管辦牽頭,區政府法制辦、區發改委、區建委、區規劃分局及相關部門配合。
加快與相關部門完全脫鉤,六)整頓中介服務市場。認真清理涉及審批事項的中介組織。對職能部門所屬事業性質的中介服務進行市場化改造。各相關部門要提供全市的中介組織名單,供企業在區內外自由選擇中介機構洽談服務、費用等事項。嚴厲打擊指定、暗示選擇特定中介服務行為,嚴厲查處職工及親友參股中介服務以及商業賄賂等行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更多的中介組織,改變單一中介組織壟斷服務現象。探索建設中介服務大廳,擇優選擇中介組織進廳設立對外服務窗口。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將中介組織運行的基本原則、機構設立、執業資格、服務行為、法律責任等方面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此項工作由區工商分局、區發改委牽頭,區監察局、區政府法制辦、區行管辦配合。
五、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建立長效機制。
區委、區政府修訂完善了區委、區政府領導集體決策重大問題議事規則》區政府重大決策程序規定》等方面制度。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改進機關會風文風二十條規定》公務車輛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機關干部集體乘車參加會議活動的通知》等文件。各鎮街、區級各部門也制定了改進作風服務發展的措施辦法,一)鞏固“作風建設年”活動成果。2007年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以來。修訂完善了機關作風建設的系列制度。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總結“作風建設年”活動成果,形成加強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做到持之以恒。
嚴格工作紀律,二)加強機制建設轉變機關作風。一是建立責任機制。完善崗位責任制和考勤考核制。二是建立調研機制。黨員干部要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全區副處級及以上實職領導干部每年深入基層調研的時間不少于2個月。三是建立聯系服務群眾的機制。認真落實好“三項制度”即村、社區書記、主任每周一次接待群眾,村、社區干部每年兩次進家入戶走訪群眾,群眾意見定期辦理反饋三項制度)深入開展“三進三同”聯幫帶”活動,充分發揮為民辦事全程服務體系作用,建立健全辦理反饋群眾意見建議的有關機制。四是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制定并嚴格執行《市區機關作風建設“十條禁令”以嚴格的紀律規范機關干部行為。
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監察局配合。上述工作由區委組織部、區紀委牽頭。
扎實開展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百日行動六、集中清理整頓。
全區開展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百日行動”以優良作風打造陽光高效的政務環境為目標,今年9月—12月中旬。重拳整治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影響我區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為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掃清障礙。百日行動”具體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認真查找制約機關作風、影響政務環境的突出問題。一)動員部署查找問題階段(9月1日—30日)各鎮街、園區(新城、風景區)區級部門要通過動員、學習、征求意見、自查自糾等形式。
制定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二)制定措施集中整改階段(10月1日—31日)根據查找的突出問題。并認真進行整改,整改措施及成效要向社會公示。區紀委、區監察局要重點查辦機關作風差、影響政務環境的典型案例,集中查處一批機關作風差、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
三)堵塞漏洞,總結驗收建章立制階段(11月1日—12月中旬)根據整治情況及時建章立制。積極探索從源頭上轉變機關作風、優化政務環境,促進作風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組織部等單位配合。上述工作由區紀委(監察局)牽頭。
七、確保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取得實效,加強組織領導。
一)落實工作責任。成立區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委、區政府分管行政審批和組織、紀檢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具體由區紀委主要領導牽頭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紀委(監察局)由區監察局局長任主任,區委組織部、區政府辦公室、區行管辦、區監察局相關負責人為副主任,并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專抓此項工作。全區各級各部門要把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作為重要工作抓緊抓好,各鎮街、園區(新城、風景區)區級部門“一把手”要切實履行整頓機關作風、整治政務環境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親自抓好安排部署、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等工作。各牽頭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好職能作用。
二)暢通投訴渠道。推行發展環境投訴監督卡制度,強化監督。全過程接受群眾監督。建立明查暗訪人員庫,經常開展明查暗訪活動,加大暗訪及曝光力度,查處和糾正影響政務環境的問題和行為。建立優化發展環境(政風行風)監測點,聘請發展環境(政風行風)監督員,監測我區發展環境(政風行風)狀況,參與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辦件過程,監督行政效能建設情況和具體行政行為。實行重點項目派駐紀檢監察員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區政府行政效能投訴中心設立24小時受理舉報投訴電話(13983921234嚴厲查處企業、群眾反映影響我區政務環境的人和事。
- 上一篇:旅游會上市長發言范文
- 下一篇:檢察院能力構建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