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特困家庭補助方案

時間:2022-02-06 01:10:00

導語:區域特困家庭補助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特困家庭補助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扶助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為補充,實施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以政策性獎勵扶助為主體。相關社會經濟政策配套的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的財政保障機制,提高政府公信力,樹立誠信政府形象。

二扶助的基本原則

1統一政策。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嚴格審核。制定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對象的確認條件和扶助金的發放標準。

公平公正。建立并落實群眾評議、張榜公布、逐級審核、社會監督等工作程序。確保政策執行的公平性。2公開透明。實行扶助政策公開、扶助對象公開、發放程序公開、扶助監管制度公開。

3直接補助。以“直通車”方式直接將扶助金發放給扶助對象。戶到人。通過縣級財政委托發放機構.

4健全機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實施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項目的管理、服務和監督機制。

部門負責。各級政府領導下。實行目標責任管理。5政府主導。人口計生、財政、公安、民政、衛生、殘聯、審計、監察、發放機構各負其責。

二、扶助對象確認條件

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對象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本人為市戶籍公民(不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職工和退休職工

二按照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級政策規定生育。

男女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或為事實婚姻。1子女出生前。

夫妻雙方年齡均達到同期法定婚齡。2子女出生時。

3收養子女行為符合同期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三獨生子女父母傷殘。

同時存活的子女最大數(含收養的子女和繼子女為1個。1獨生子女是指夫妻曾經生育子女。

等級為三級(包括三級以上。2獨生子女父母傷殘并持有中國殘聯統一制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以下簡稱《殘疾人證》殘疾人證》上登記的殘疾類別為視力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或精神殘疾。

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配偶年滿49周歲以上。四本人年滿49周歲。未享受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或計劃生育特別扶助政策。有配偶的男性。

男滿60周歲、女滿58周歲后。按程序納入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范圍。符合農村獎勵扶助對象。退出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范圍。

三、扶助對象確認程序

一本人申請

填寫《市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對象申報表》以下簡稱《申報表》提交獨生子女證明、本人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殘疾人證》或醫療機構檢查報告等證明材料。申請納入扶助范圍的對象應在每年12月31日前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村(居委會提出申請。

二村(居委會評議

村(居委會在通過評議對象的申報表》上簽署評議意見,連同獨生子女證明、申請人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殘疾人證》或醫療機構檢查報告等證明材料于申請后次年1月10日前上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依照扶助對象確認條件,提交村(居民代表大會或村(居民議事會評議。提出擬上報的扶助對象名單。對申請人進行初審。

三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并張榜公示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對村(居委會呈報的申請人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入戶核實。將經審定的申報表》和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于申請后次年3月1日前上報縣區人口計生局。核實通過對象名單返回在村務公開欄和對象所在村(居)民小組張榜公示10日。公示結束后。

四縣區人口計生局審批并公布

并將審批通過的對象名冊批復到鄉鎮(街道由鄉鎮(街道印發至各村(居委會張榜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并于申請后次年3月20日前將最終確認的扶助對象名冊上報市人口計生委,縣區人口計生局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上報的擬扶助對象進行審批。同時將舉報電話、舉報信箱向社會公布。并報同級財政部門。縣區人口計生局根據最終確認的扶助對象名冊建立個人檔案,為其辦理《市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證》以下簡稱《扶助證》

五市人口計生委及相關部門抽查備案

市人口計生委與財政、公安、民政、衛生、殘聯等部門對各縣區人口計生局上報的確認對象進行質量檢查。

六縣區人口計生局年審

查驗子女生存狀況、扶助金領取情況。其《扶助證》上加蓋年審專用章;對因死亡、子女數量變化、戶籍遷移等需退出的對象辦理退出手續;對原確認錯誤的扶助對象取消其扶助資格,縣區人口計生局每年要組織鄉鎮(街道辦事處計生辦對扶助對象進行入戶調查。對符合扶助條件需繼續扶助的對象。并收回《扶助證》注銷個人扶助金帳戶。

四、扶助標準

獨生子女父母傷殘的扶助金。不影響享受其他政策待遇。傷殘者每人每年720元。扶助金在計算家庭收入時予以剔除。

五、扶助資金來源

其他縣區由市縣(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扶助工作經費在同級計劃生育事業費中列支。所需扶助資金:擴權縣由縣級財政全額承擔。

六、扶助金的發放方式

封閉運行。各縣區財政利用開設的計生專戶歸集政府發放給計劃生育對象個人的各類補助資金。扶助金通過專戶歸集后。建立扶助對象個人賬戶,扶助金實行專戶管理。委托發放機構依據人口計生部門提供的扶助對象名單。打卡發放,直接到人。

扶助金一年發放一次。

七、扶助工作運行機制

扶助工作實行“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四權分離”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發放和社會監督“四權分離”運行機制。

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各盡其責。人口計生部門負責確認扶助對象,扶助工作在各級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進行。各司其職。管理扶助對象個案信息,編制資金需求計劃,掌握并監督發放機構建立扶助對象個人儲蓄賬戶和資金發放情況;財政部門負責扶助資金的預算決算、及時足額撥付資金并加強監督管理,督促發放機構將扶助金及時劃轉到個人賬戶;公安部門負責扶助對象戶籍資料核查,嚴格戶籍信息變更管理;民政部門負責對扶助對象婚姻和收養子女的核查;衛生部門負責督促醫療機構規范扶助對象的殘疾鑒定;殘聯負責對扶助對象《殘疾人證》發放;審計部門負責對扶助資金運行、發放的監督和審計;監察部門負責查處扶助工作中的違規違紀行為。

八、組織領導

由人口計生部門牽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人口計生、財政、公安、民政、衛生、殘聯、審計、監察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相互溝通情況,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共同做好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工作。

九、責任追究

一對下撥扶助金不到位、管理不善。要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虛報、冒領、克扣、貪污、挪用、擠占扶助金的要嚴肅查處。影響扶助工作落實的重大問題。

執行政策不公。以權謀私,二對把握政策不嚴。弄虛作假。提供虛假信息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