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麻疹治療指導方案

時間:2022-02-06 01:54:00

導語:衛生局麻疹治療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局麻疹治療指導方案

麻疹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傳染病,2005年我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承諾2012年實現消除麻疹的目標,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并作出積極響應,將“全市麻疹發病率控制在一百萬分之一以下,實現消除麻疹的目標”作為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兩年明顯變化的工作內容之一,同時,列為市委、市政府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七星關區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麻疹發病率降至較低水平。為認真貫徹落實各級相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我區消除麻疹工作,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2年全區麻疹發病率控制在一百萬分之一以下,達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標。

二、工作指標

(一)以鎮鄉辦事處為單位,適齡兒童(8月齡、18月齡)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規免疫及時接種率達90%以上,適齡兒童2劑次接種率達到并維持在95%以上;15歲以下流動兒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

(二)托幼機構、學校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率達到100%,兒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補種率達到95%以上。

(三)麻疹監測病例中排除病例報告發病率達到十萬分之一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個案調查率達到100%,血清標本采集率達到95%以上,暴發疫情血清學確診率和調查處理率達100%。

三、技術措施

(一)提高并維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種率。

1.各鎮鄉辦要積極、主動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規免疫工作。提高適齡人群麻疹疫苗接種率,阻斷麻疹病毒傳播是消除麻疹工作的根本手段。按照國家免疫程序,2歲及以上兒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規免疫2劑次接種率要達到95%以上,各單位要利用兒童計免信息系統中“未種通知”功能,對應種未種的兒童家長要及時通知補種;對常規免疫基礎薄弱的村寨、少數民族村寨及交通、經濟落后的村寨要加強常規免疫工作,力爭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針;對出現疑似麻疹的兒童所在鎮鄉辦要及時安排查漏補種工作。

2.切實加強重點地區及重點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各鎮鄉辦要加大對流動人口和邊遠貧困地區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管理力度,利用春節期間對返鄉兒童進行一次徹底清查,對目標兒童及時進行查漏補種,必要時組織開展以流動兒童為主的麻疹疫苗集中查漏補種活動,增加邊遠貧困等免疫規劃工作薄弱地區常規免疫接種頻次和督查力度,提高適齡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率和及時接種率,進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及時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

3.各醫療機構對疑似麻疹兒童要隔離治療,杜絕院內感染現象的發生。

4.加強公共衛生科人員配置,各鎮鄉辦要建立一支精良的麻疹處置隊伍,確保2012年消除麻疹任務的順利完成。

5.嚴格疫苗接種操作流程,活疫苗要避免接觸酒精等消毒制劑,疫苗保存要合符規定。

6.認真做好入托、入學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嚴格執行兒童入托、入學查驗接種證工作是保證兒童完成2劑次麻疹疫苗常規免疫達到95%接種率的關鍵,各鎮鄉衛生院、學校及托幼機構要密切配合,按照衛生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共同做好轄區內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及漏種疫苗的及時補種工作,確保在兒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二)提高麻疹監測能力和水平。

1.健全和完善全區麻疹監測網絡。按照《衛生部全國麻疹監測方案》的要求,加強鎮鄉辦、村麻疹監測報告系統建設,堅持旬報、零報制度,杜絕遲報、漏報、瞞報等現象發生。

2.逐級開展麻疹監測培訓和指導工作,努力提高全區監測質量和監測水平。按照全國麻疹監測方案的要求,對每例麻疹疑似病例都要及時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標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工作,確保麻疹監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及時性。

(三)提高麻疹疫情應急處理能力。

1.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應速度和處理能力。根據貴州省麻疹控制技術方案要求,一旦出現1例麻疹病例即按照暴發疫情處置,各鎮鄉辦務必要扎實做好麻疹疫情主動監測和報告工作,及時對分散麻疹病例進行診斷和處理,嚴防二代病例發生。一旦有病例發生,要認真開展流行因素及傳播鏈調查,了解疫情發生地及周邊地區15歲以下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病例免疫史、學校查驗接種證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病例居住環境、當地人口流動和醫院感染情況等相關信息,綜合分析流行原因,積極采取應急接種、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傳染源管理等防控措施進行嚴控,并對控制效果進行評估。

2.規范麻疹病人救治和處置。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嚴格遵照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要求,對麻疹病例或疑似麻疹病例實行就地隔離治療,嚴禁將麻疹病例或疑似麻疹病例安排在普通輸液室或普通病房與其他病人混雜治療,嚴禁將病人推向其它醫療機構治療,若病人病情危重,存在救治困難的可逐級申請醫療援助。

(四)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動員全社會參與。

1.消除麻疹工作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和配合。各鎮鄉辦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利用宣傳欄、電子顯示屏、宣傳單、宣傳標語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強對流動人口以及托幼機構、學校等重點人群的宣傳工作,使公眾了解麻疹的危害、傳播途徑與預防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免疫規劃知識,解除民眾對疫苗的疑問或疑惑,從而提高廣大群眾對消除麻疹工作的認同程度與支持力度,積極配合和參與接種麻疹疫苗,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消除麻疹工作的良好氛圍。

2.加強風險溝通,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的原則,統一相關信息,努力降低各種風險,妥善處理各類危機。尤其是開展麻疹疫苗免疫過程中要大力宣傳麻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取得社會的廣泛支持。預防接種單位要做好適宜人群家長的告知和溝通工作,嚴格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開展接種。扎實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和處置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完善機制。2012年實現消除麻疹的目標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和任務,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的具體體現。各鎮鄉辦事處黨委、政府要按照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推進雙領先、實現新跨越”的總體要求,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財政、團委、學校、婦聯和衛生院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消除麻疹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免疫規劃長效、多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和推進消除麻疹工作。并從政策、經費和人力方面保證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訂消除麻疹行動實施方案,將工作目標和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保證年度任務的完成和總體目標的實現。

1.政府部門:各級政府負責轄區內消除麻疹工作的組織領導、社會動員、政策支持、經費保障、部門協調等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辦事處具體負責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期間轄區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配合當地有關部門開展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宣傳、教育和接種對象的摸底調查等工作,鄉鎮辦事處政府干部與村委會(社區居委會)干部一起組成包村(社區)工作組,建立包保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負責完成調查摸底、通知工作,參與宣傳和接種現場維持秩序工作。此外,發現居住地新進流動兒童,應當及時向屬地接種單位通報。

2.教育部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兒童入托、入學查驗接種證工作,轄區內托幼機構兒童的強化免疫活動的組織領導、宣傳動員和督導檢查工作。托幼機構負責在托(入園)兒童的摸底登記、宣傳、發放通知和接種組織工作,提供臨時接種場所,協助接種人員做好接種現場管理和資料整理等工作。

3.各鎮鄉辦衛生院負責制定本轄區消除麻疹的技術方案,擬定行之有效的獎懲措施,并組織實施。認真開展消除麻疹及麻疹類疫苗免疫的檢查、督導和效果評估,按獎懲措施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保證2012年達到消除麻疹的目標。區消除麻疹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在2012年度中,對于發現屬麻疹應種對象而未種麻疹類疫苗引起的確診麻疹病例,則對病例所在鎮鄉辦衛生院應得接種補助費中按每例處罰人民幣5000元進行處罰,并通報批評,年終取消評先選優資格,如因防控工作不到位造成麻疹暴發流行,除按傳染病有關規定處理外,嚴格執行醫療機構不良積分管理。對于疑似麻疹個案調查中發現1例屬麻疹類疫苗應種對象(滿8月齡和18月齡)未按免疫程序接種的,將對其病例所在地的鄉村衛生員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接種員從應得接種補助費中處罰1000元。

4.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安排,負責麻疹疫苗接種工作。區疾控中心要加強技術指導,成立技術指導小組,保障疫苗、注射器的儲運、分發和供應,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和處理等工作。

五.督導檢查與考核評估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消除麻疹工作的督促檢查,建立跟蹤督查機制,特別是要加強工作落后、邊遠地區和麻疹疫情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地區的督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限期整改、督促落實,及時反饋、解決影響工作推進的困難和問題,隨時掌握工作進度,每月對轄區內工作情況進行一次通報,嚴格按進度要求推進消除麻疹工作。同時,要注重消除麻疹工作相關信息資料的收集,定期對轄區內消除麻疹工作進行評估,適時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對因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影響工作成效的部門和單位通報批評;對存在問題不及時整改或拒絕整改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摸底調查不認真、不徹底,甚至弄虛作假的人員,一經發現嚴肅處理;對因工作不力,導致麻疹疫情暴發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