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方案
時間:2022-03-21 10:01:00
導語: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調整優化我區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推動我區特色餐飲、特色商貿業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調整優化布局,提升服務功能,推動綜合消費,增強輻射能力,促進市場繁榮,著力把我區打造成為“休閑消費的特色區”。
二、工作目標
圍繞特色分三大塊做文章:城區重點打造一個商業中心二個次中心五條特色街;校園周邊重點發展餐飲、購物、超市、專賣店等業態;、洗藥湖景區休閑接待中心重點打造旅游購物中心以及休閑度假型星級賓館、經濟型商務酒店、星級農家樂等休閑業態,力爭利用3年的時間,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餐飲、商貿業態。
三、工作措施
(一)以編制《區商業網點規劃》為抓手,促進商業快速、有序、健康發展。
1.組織和規劃。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供銷社牽頭,發改委、城建、旅游、工商等相關部門配合,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城區景區人口分布、消費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觀等特點,以優化市場布局和調整市場結構為主線,編制商業網點規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減少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真正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體系。
2.規范和引導。一要保護性開發。特色商貿發展要與旅游開發建設相結合,對規劃建設具有旅游文化底蘊的商業特色街區要按照“修舊如舊”、適度發掘的原則實施保護性開發。通過對老店、名店、特色店的引進集聚,豐富特色商貿的內涵。二要發揚特色。一是突出“購物”特色,以旅游紀念產品等為主導商品,集聚優質和特色產品,增強商品門類的深度,提高旅游的綜合消費指數;二是突出“餐飲”、“休閑”特色。集聚一批咖啡屋、酒吧、茶坊、餐飲和地方小吃,做強特色;三是突出“純天然”特色。注重建設形態、環境與特色的結合,展示生態文化內涵,逐步形成行、游、吃、住、購、娛于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三要實施品牌戰略。特色商貿的發展要不斷增強集聚和幅射的作用,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強對旅游景點的知識產權利用和保護,加強特色商業和餐飲業態的引進和布局,支持引進老字號和知名品牌企業,形成以一批標志性企業為核心,品牌的產品和服務為基礎,各類相關企業共同參與的現代商貿格局。
(二)以提升城區現有商貿整體水平為目標,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按照游客、大學生和當地居民等消費需求,在交通便捷發、人流集中、輻射功能強地段,發展一個中心和兩個次中心,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
(1)東方紅片區商業中心。依托東方假日大酒店和計劃建設的東方之星項目、計劃搬遷的一中地塊商業化,結合翠園路沿烏源港店面拆除工程,有規劃的引導商戶進駐東方商城,發展以日用百貨、娛樂休閑、精品專賣、特色旅游商品、大型購物賣場、商務星級酒店等新型業態,爭取打造成全區商貿產業集聚程度高、繁華氣息濃、檔次高、功能全、環境美的現代商業中心。
(2)井岡山片區次中心。依托井岡山地段現有的日常消費品經營規模,以第一百貨商場為核心,加快大道商業街升級改造,有計劃的引導現有的建材、汽修等行業和花圈店等不雅觀瞻業態退出,大力引進和發展超市、便利店、專營店、精品店、美容美發、中介服務等新型業態進駐,提升城區整體形象
(3)雙馬石片區次中心。以射擊場建設為契機,依托正在開發的諸多樓盤和長春湖景區,著重發展會議、展覽、居住、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行業,將景致、游客、顧客引入該中心,成為休閑生活街區。
(三)以培育市場、服務旅游為重點,全力打造特色商業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高起點規劃特色商業街,以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2—3年內,城區打造好五條特色街,景區內打造太平—旅游接待中心。
1.大學生時尚特色街。南起幸福北路太平洋服飾廣場,北至自來水廠路段。針對該路段城市居民多、大學生較為密集特點,以壹加壹購物廣場、幸福集貿市場、敏龍購物超市為重點,南段建設規模較大、層次較高、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購物中心、百貨店、專業店、精品店和金融、信息、休閑等服務業態;北段以經營特色小吃、民間手工制作、情侶餐廳、快捷連鎖餐飲、旅游商品店等業態為主。培育敏龍夜市廣場,引導現有的夜市攤販進駐。對現有符合經營業態的門店,進行引導和規范。對經營業態不符的門店,調整增添經營品種和項目,擴大經營范圍。
2.旅游風情特色街。東起大宇學院西至國家森林公園大門。突出時尚休閑、山水情調、綠色健康特色,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是保健特色,今年年底前完成,位于風情街北段,依托綠色生態資源,引進發展健身、會所、茶樓、洗腳按摩保健業態,提供綠色、安全、時尚、衛生的運動休閑服務,拉長旅游鏈條,引導消費需求由登山健身方式向綠色休閑保健延伸;第二期是以“食西餐、飲洋酒、聽音樂、品咖啡”為特色的歐式風情。位于風情街中段,定位于歐式風格,經典、高雅、上品位,其中包括酒吧、西餐廳、西點坊、咖啡廳、冰淇淋坊、茶莊等各種特色店鋪,建成后將與第一期休閑街相呼應,計劃明年完成;第三期是山水情調特色,位于風情街南段,計劃2011年完成。沿河兩側建成以古玩、字畫交易展示為主,兼具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等銷售、展示、拍賣于一體的大中型綜合性古玩文化市場,體現都市后花園的文化底蘊。
3.裝飾建材一條街。位于幸福南路江鈴車橋廠大門兩側,全長約300米。以原黃洋界商場為支撐點,有規劃的引導現在路經營的建材、裝飾、汽車修理等進駐。通過引進專業建材大市場、家具裝飾購物中心,以銷售為動力,提升綜合服務功能,讓產品展出、銷售、生產、加工、運輸、安裝等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規模較大的產業鏈,逐步形成以建材產品銷售為龍頭,集生產、運輸、安裝和維護等一條龍的專業服務體系,為我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翠園觀光風景街。位于翠園至翠園路南山橋段。依托翠園和東方假日廣場,利用東方紅臨時店鋪拆遷,沿烏源港北岸,再現的各大景點和來尋景覓幽的歷史名人雕塑,成為白天是風景,晚上是美景的天街。
5.藥膳飲食文化一條街。東起江中藥谷大門西至衛生局大樓。借助江中藥谷的品牌優勢和大醫學家李時珍來采藥的歷史,將藥理功效和餐飲、洗腳按摩等相結合。
6.太平—旅游接待中心。充分利用太平、地處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腹地的區位優勢,將太平合氺、店前按照廬山的牯牛街、井岡山的茨坪的檔次進行高起點的整體規劃,打造成綜合型旅游商業街。力爭2009年完成該接待中心規劃編制工作,2010年開始啟動,2011年形成一定的規模。
(四)以唱響農家樂品牌為手段,發展特色餐飲。
對現有的農家樂餐飲,按照“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游農家景、享農家樂”等服務內容,在硬件上開展星級評定活動,提升農家樂的整體形象;在質量上,圍繞挖掘具有特色的野菜佳肴,發展綠色餐飲,不斷豐富農家樂內涵,走特色發展的路子;在方式上,按照觀光觀賞型、參與體驗型、休閑度假型等發展模式,對敏利來農莊、休閑農莊、銅源峽農莊、太平港灣農莊、泮溪農莊、紅星鐵壁農莊、好人家、主峰和正在建設的淦鑫農莊、紅星鶴齡茶場田中園農莊、洗藥湖休閑接待中心、休閑度假接待中心開展星級評定,實現農家樂項目由單一的餐飲消費到農家樂旅游綜合消費的轉變。
(五)以推進“新網工程”活動為載體,構筑城鄉一體、全方位覆蓋的現代商貿服務體系。
09年是國家拉動內需、商貿迎來大發展的關鍵之年。要積極順應農民消費升級新趨勢,運用財政、貿易政策,每個鄉鎮在現有基礎上,改造1-2個經營面積在150㎡左右的超市,在超市設置家電下產品鄉銷售專區;積極對接國家農改超政策,完成羅亭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升級改造;對旅游景點內的經營店面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旅游景區整體形象;選擇1-2個有條件的行政村,打造集農村日用消費品、農資供應、農技推廣、商務信息服務于一體的村級商貿綜合服務點,努力搭建起農村商貿綜合服務平臺。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大力發展特色餐飲、特色商貿,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區政府成立區特色餐飲、特色商貿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政府辦副主任、人防辦主任吳青山和區供銷社主任鄧鳳保擔任,成員由區財政局、區城建局、區農辦、區環保局、區衛生局、區行政服務中心、區旅游局、區供銷社、區公安分局、區工商局、區國稅局、區地稅局、區國土分局、區行政執法分局以及各鄉鎮、街辦有關領導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供銷社內),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2.強化政策扶持。各責任部門要按照國務院、省政府關于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有關規定,逐步加大對特色餐飲、特色商貿發展的支持力度,合理安排貿易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要放寬市場準入,堅持分類指導,研究解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認真對照部門職責,研究提出支持特色餐飲、特色商貿發展的具體措施,大力整頓和規范流通秩序,努力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3.狠抓責任落實。各部門、各單位要建立緊密的聯系協調機制和信息渠道。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指定專人及時反饋工作動態,及早發現并有效解決工作推進中出現的問題,促進特色餐飲、特色商貿發展。
- 上一篇:鎮委辦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創建方案
- 下一篇:交通局文明踐行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