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業技術建設方案

時間:2022-03-26 10:40:00

導語:鄉鎮農業技術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農業技術建設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我縣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促進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結構更趨合理,職責分工明確,體制管理順暢,推進我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30號)和省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府發[]14號)的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為目標,以滿足農民的科技需求為出發點,按照“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三權歸縣’,財政保障,雙重管理,以縣為主”的基本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技推廣活力,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建立精干高效的農技推廣隊伍,為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科技支撐。

二、改革試點的目標、原則和內容

(一)主要目標

順應新時期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及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要求,通過整合資源、科學設置、明確職責、理順體制、優化布局、創新機制等一系列改革,實現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四有五化”,即:有專業隊伍、有辦公場所、有經費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標準化、管理規范化、方式現代化、推廣科學化、服務優質化。逐步完善構建起縣、鄉、村三級國家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加大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力度,著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按照因地制宜原則,堅持精干高效、科學設置、優化結構、合理布局;堅持政府主導,強化農技推廣工作公益性服務職能;堅持統籌兼顧,與鄉鎮農民服務中心改革相銜接,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三)主要內容

1、強化公益性職能。

改革后,鄉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再從事經營性服務,并全力履行農技推廣公益性職能。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承擔的公益性職能主要是: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農作物(果業)病蟲害、動物疫病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務管理和技術培訓;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和安全教育;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農業公共信息服務和培訓教育服務等。

2、科學設置機構。

在我縣年鄉鎮機構改革的基礎上,遵循因地制宜、科學管理原則,結合我縣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志、統一服務窗口”的要求,采取“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的方法,將現有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綜合、農技、畜牧、水產、經管、農機、果茶等七個崗位整合建立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站,在改革后的鄉鎮農民服務中心增掛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站牌子,接受當地鄉鎮政府領導,在未統一建站房前,與鄉鎮農民服務中心合署辦公。

3、理順管理體制。

按照有利于全縣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統籌安排,有利于突發動、植物疫情時人員的統一調度,集中兵力防疫的原則,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站實行“雙重管理、以縣為主,‘三權歸縣’”的管理模式,由縣委農工部、農業局、農機局、果業局負責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站的人員、經費和財產管理,并在充分聽取鄉鎮政府意見的基礎上,負責人員的調配、考評晉升和業務培訓、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對轄區內農業技術推廣組織領導工作,并對農業技術服務站負責協調和監督。

4、核定人員編制。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編制嚴格按照年鄉鎮機構改革縣編辦核定編制數,其中農技57人、畜牧54人、水產7人、農經50人、農機22人、果業50人。人員全部實行實名制管理,在鄉鎮一線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不低于全縣農業技術人員總編制的三分之二,專業農業技術人員占總編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合理調配各專業人員。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站的人員經費和推廣工作經費全額納入縣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并核定在各有關主管局。

5、創新人事制度。

改革現有用人機制,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和“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調度機制。逐年有序向社會招收有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充實到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人員的進、管、出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權限辦理。完善考評制度,積極探索縣級主管部門、鄉鎮政府和服務對象三方考核機制,由農工部牽頭,農業局、農機局、果業局分別制定對農業技術人員的考核方案,并實施考核,考核結果與農業技術人員的津(補)貼等收入掛鉤;農業局、農機局、果業局每年必須有計劃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6、建立村級服務網點。

各鄉鎮要逐步建立村級農技推廣服務網點。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托現有的村級農技員、防疫員、科技示范戶;或從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取得國家初級職業資格以上證書的人員中選聘1-2名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熱心服務農民的人員,作為村級農業技術推廣協助員,協助做好轄區內公益性農技推廣工作。村級農技推廣協作員由鄉鎮政府領導、村委會管理,并接受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站的業務指導。

7、創新工作方法。

要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農民需求,不斷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以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模式的工作責任制度,逐步形成農技人員抓示范戶、示范戶帶動輻射戶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新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興國農業信息網、《農情簡報》等現代傳媒開展技術服務,發揮農技咨詢熱線、手機短信等現代服務手段的作用,推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信息化。充分發揮高產創建示范片、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等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

為切實做好我縣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深化改革工作,縣里成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深化改革與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邱英祥同志任組長,縣委常委、農工部長、副縣長廖學春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縣委農工部,縣編辦、人事勞動、財政、農業、農機、果業等單位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協調辦公室于縣農業局,由農業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深化改革的有關日常及協調等工作。

(二)搞好部門配合。

縣編辦、人事勞動、財政、農業、農機、果業等部門要協同配合,各鄉鎮黨委、政府要積極支持,形成合力,推動全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深化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