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29 03:54:00
導語:農村生態環境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推進全鎮農村環境整治(垃圾處理)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生活質量,實現經濟跨越發展,按照省、市、縣有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村鎮聯動、村莊連片、因地制宜,分類處理、回收優先”的基本原則,以“445”處理模式(即四個主體、四項機制、五個去向、六個基本沒有)為基本要求,以主體建設和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著力改善農村環境,建設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農村人居環境。
二、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新農村建設五周年總結表彰暨農村清潔工程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清潔衛生、無害處理、簡便實用、群眾歡迎”的要求,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操作標準,鞏固一年試點成果,合理確定“兩年面上推開”工作規模,落實垃圾處理“445”處理模式,努力形成農村面上衛生保潔的長效機制,使全鎮農村垃圾污染得到進一步有效控制,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達到農村“六個基本沒有”:一是農民房前屋后基本沒有零星垃圾;二是農戶庭院沒有隨地流淌的污水;三是村間道路基本沒有裸露的人畜糞便;四是庫(塘)水面基本沒有漂浮垃圾;五是村間道路基本沒有裸露的人畜糞便;六是公路沿線基本沒有散落的塑料垃圾。
三、目標任務
鞏固和完善前所有新農村建設點及集鎮的垃圾處理工作,完成3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點、2個市縣共建點村莊垃圾無害化工作,著力抓好德白公路邊沿及村莊、通往新農村建設點沿途村莊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努力實現一年試點、兩年鋪開、三年全覆蓋的工作目標。
四、工作重點
1、發揮主體作用。四個主體就是農民、保潔員、理事會和環衛所。一是提高農民垃圾處理的主體意識。垃圾處理,農民是主體。加強宣傳教育,強化農民群眾的自我保潔和垃圾分類分揀意識,制定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群眾建立保潔等相關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比文明、比整潔等活動,使垃圾處理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確保自家庭院、草坪、房前屋后無垃圾、無污水溢流和雜物堆放整潔,并要求對垃圾分類分揀并定點放置。二是加強保潔員隊伍建設。保潔員是實施農村垃圾無害化的具體操作者、宣傳員和督查員。要在進一步健全原有新農村建設點保潔員隊伍的同時,按照30-50戶配備一名保潔員,為今年選定的6個清潔工程試點村配齊保潔員。保潔員應由村莊熱心公益事業的五老、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擔任。對保潔員要實行做到“四有”,即有管理制度、有工資報酬、有服裝工具、有操作技能。要把村莊保潔員納入到集鎮環衛所統一管理,建立保潔員名冊和報酬臺帳,健全保潔員隊伍的職責規定、考核激勵機制,統一配置服裝,結合農村低保、采取農民自籌和政府給予工資補助等措施,落實保潔員報酬;要加強保潔員的培訓,強化保潔員的垃圾分揀分類收集、垃圾五個去向意識,每個試點村要有垃圾分類屋,并作好分類標識,強化保潔員的二次分類意識和垃圾規范化處理能力;保潔員要做到每天到農戶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及時對公共場所垃圾進行清理,垃圾分類屋每周清運和焚燒一次。三是強化理事會村莊保潔的監督管理。理事會是村莊保潔的監督管理主體,理事會成員不僅要帶頭進行垃圾收集分類,而且要落實“門前四包”制度、督促保潔員搞好日常垃圾處理、按時收集農戶保潔費、牽頭組織衛生評比活動等垃圾處理日常管理事務,同時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激勵措施。四是加強集鎮環衛所建設。集鎮環衛所要做到三個確保,即有一支環衛隊伍,有專項工作經費,有完善的工作機制,確保其工作正常運行;要把集鎮的環境整治作為本鎮農村清潔工程的重中之重抓實抓好,制定目標,加強管理,落實責任,切實改變集鎮及中心村臟亂差狀況;要明確環衛所工作職責,延伸環衛所職能,把對本鎮新農村建設點保潔員的指導管理納入到環衛所職責范圍,要把保障集鎮焚燒爐的長期正常運轉作為環衛所的基本責任,促進試點村、集鎮環境整治垃圾處理常態化長效化。
2、加強設施建設。垃圾處理設施是做好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重要保證。一是設施建設要齊全。集鎮要切實做到“五有”:即有環衛所、有環衛設施(環衛工具、機動垃圾清運車)、有集中焚燒設施、有專項工作經費、有健全完善的長效運行機制。所有村莊必須做到“四有”,即戶戶有分類桶、村村有一個垃圾處理設施(廚余垃圾投料池、垃圾分類屋、簡易焚燒設施等)、保潔員有一套清掃工具,有一套完善的長效保潔制度。集鎮環衛所做到“八有”,即有人員分工、有環衛服裝、有電腦電話、有工作計劃、有收支賬目、有流程圖表、有議事記錄、有規章制度。集鎮所在地、行政村所在地的街道旁要設置一定數量的果殼箱和垃圾桶(池)。要充分發揮集鎮焚燒爐的作用,確保焚燒爐正常運轉。加強農村沼氣建設,有條件的地方,組織村民修建戶用沼氣池或漚肥窖或建造聯戶甚至全村共用的大中型沼氣池。繼續搞好垃圾棚屋建設,在每個試點村農戶生活區內,建造一個面積在15平方米左右的垃圾分類棚屋,并在分類屋內擺放垃圾分類塑料大桶,用于分類存放保潔員從農戶家中收來的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和運送至科技環保焚燒爐無害焚燒的垃圾。二是設施建設要規范。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要遵循方便、節約、有用的原則,進行合理布局。集鎮垃圾處理中心(大中型焚燒爐)建設要符合環保要求,必須具備六大功能區,即分類區、回收區、儲藏區、晾曬區、焚燒區、漚窖(沼氣)區。垃圾晾曬池、建筑垃圾堆放場、垃圾儲存房和漚肥窖(沼氣池)等設施要遠離江河湖泊、水源地、人居地和沿線路旁。要規范公路沿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公路沿線新建垃圾池要由縣新村辦會同當地公路建設等部門,合理選址(原則上垃圾池屋應遠離公路兩側),要綜合考慮沿線村莊布局及人口分布,合理安排垃圾池的建設密度,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將縣鄉主干道垃圾轉運清理納入集鎮環衛所職責范疇,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完善垃圾清理轉運工作機制,確保垃圾及時清運。
3、健全回收網絡。按照整體規劃、合理布局、規范建設的原則,加快農村垃圾回收網絡建設,確保在村鎮一線工作點有定點定期與保潔員聯系和交易的供銷回收員,鄉鎮一級有上連縣、下通村的可利用垃圾回收機構,縣里有再生資源回收股份公司和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各級回收站點要定期公布可利用垃圾回收價格,本著應收盡收的原則,及時回收各類垃圾,并努力形成可利用垃圾回收加工產業鏈,使分類回收的可利用垃圾能夠便捷、高效、規范、環保地進入加工利用環節。對于玻璃陶器制品、廢棄電池、小塑料袋、化纖類衣帽鞋物等回收成本高于再利用價值的廢舊物品,政府采取補貼的辦法予以回收,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污染。
4、強化長效機制。四項機制即宣傳培訓機制、資金投入機制、制度保障機制和督促檢查機制。一是宣傳培訓機制。濃厚的社會氛圍、廣泛的社會參與和規范的操作標準是確保農村清潔工程有效推進的關鍵。要建立長效的農村清潔工程宣傳培訓機制,通過召開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動員會或現場會,印發形式多樣的宣傳冊,組織干部進村入戶進行教育培訓,利用電視、宣傳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發動,使各級領導干部思想得到統一、認識進一步提高;鎮里召開鎮、村、組三個層次的培訓,對清潔辦及鎮環衛所工作人員、保潔員、回收員、理事會成員、農民群眾進行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的教育培訓。二是資金保障機制。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及“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一方面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探索市場化、社會化籌資的路子,擴大資金來源,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個人捐資,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采取“各級財政補一點、村組集體拿一點、受益農民籌一點”的辦法,安排垃圾處理資金。三是制度保障機制。建立部門協作制度、單位包村幫扶制度和衛生保潔制度。試點村和集鎮要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度,建立“衛生檢查評比”激勵制度,健全保潔員報酬籌集等制度。四是督促檢查機制。鎮清潔辦要結合實際,制定督查方案,明確督查的內容和標準,采取定期、定向、隨機等形式,及時對工作動態和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及時掌握情況,總結經驗做法,科學推動工作。
5、實現垃圾分類五個去向。按照漚肥、回收利用、鋪路填坑、封存、焚燒五個去向做好垃圾分類處理。⑴、漚肥垃圾。包括剩余飯菜等廚余垃圾和其它易腐食物類垃圾、農業廢棄物等。漚肥垃圾由農戶(或通過保潔員)倒入漚肥池或沼氣池。漚肥池的建設應根據農戶的意愿實施,可采用單戶獨建、合戶共建、全村建大池等方式,最好是建設沼氣池。⑵、回收垃圾。①金屬類:廢舊五金、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等;②紙類:報刊、雜志、黃紙板、包裝紙、其他廢紙等;③玻璃陶器類:玻璃杯、舊碗罐等;④塑料類:廢舊塑料、塑料袋、礦泉水瓶等;⑤橡膠類:廢舊橡膠、舊輪胎等。此外還有可利用的舊家電、家具和木竹料等。回收垃圾由農戶—保潔員—供銷社部門進行回收,循環利用。⑶、土建垃圾。碎磚碎瓦、亂石塊、混泥土、石灰塊、泥土、破損玻璃陶瓷塊等。土建垃圾主要用于場地平整、道路路基、洼池填充等,優先考慮就近回填以及簡單、實用的再生利用。⑷、有害垃圾。包括廢棄電池、過期農藥、廢油漆、廢燈管、廢日用化學品和過期藥品等,要認真做好有害垃圾特別是廢棄電池、醫療垃圾的回收封存處理工作,采取政府補貼的辦法,供銷部門要將廢棄的電池采取水泥箱固體封存的辦法集中存放,衛生部門要加強對醫療垃圾的管理,落實層級責任制,集中統一處理,堅決杜絕擅自處理、隨意處理和與生活垃圾一并處理的現象。⑸、焚燒垃圾。不適宜回收的廢錫紙、廢舊織物、廢木料、枯枝落葉等。枯枝落葉、干果殼等植物類垃圾可就地簡單焚燒,嚴禁易爆物品、玻璃及有害垃圾等進入焚燒處理,焚燒的煙氣排放之前須經布袋除塵及活性炭吸附處理,焚燒爐渣按一般固體廢物處理,焚燒飛、渣和焚燒不完全的垃圾及其他尾氣凈化裝置排放的固體廢物要進行填埋和處理。
五、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是省委主要領導提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點工作。鎮里成立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由鎮長周潔同志任組長,黨委副書記萬普焱、人大主席張紅、常務副鎮長夏清川同志任副組長,鎮環衛所、新村辦、各村、衛生院、中學、小學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
2、明確部門職責。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統分結合、分工負責”的農村清潔工程工作推進機制。鎮環衛所、衛生院、中學、小學、各村等農村清潔工程成員單位要齊心協力,明確本部門在農村清潔工程中的職責。鎮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牽頭做好農村環境整治的規劃、指導、督促、檢查;鎮清潔辦要做好具體協調、服務督導、總結工作;鎮環衛所做好集鎮衛生管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及保潔員隊伍建設工作;衛生院做好衛生防疫宣傳工作,著力抓好農村衛生院清潔工程,醫療和生活垃圾分開處理,醫療垃圾按要求消毒毀形,統一收集送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集中處理,使農村醫療機構成為清潔工程樣板;中小學要廣泛開展清潔工程宣傳活動,開展“小手拉大手”、“我是文明衛生小衛士”等活動,學校有固定環保衛生宣傳欄,公廁有自來水,實施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開設環保衛生課堂,使學校環境更美更干凈;各村負責村、組公路沿線白色垃圾處理。
3、實行鎮村“3456”負責制。按照要求,全面落實對農戶的“三項責任”即垃圾分類放置、美化凈化承包、定期交納費用;對保潔員的“四項職責”即收集農戶垃圾、清掃公共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管護使用設備;村委會的“五個到位”即宣傳動員到位、安排落實到位、處理糾紛到位、上下溝通到位、督促完成到位;鎮政府的“六有”實現即有管理機構、有工作人員、有經費保障、有清運車輛、有焚燒設備、有長效機制。
4、確保資金到位。我鎮今年新列入的農村清潔工程試點村,每個點財政投入不少于5000元,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4:1:5的比例進行分擔,即省級財政2000元,市級財政500元,縣級財政2500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保潔員報酬,保潔員報酬要按每月不少于200元的標準。2006年以來的所有新農村建設點,要確保保潔員有工資報酬,以受益農戶每月交納3元,鄉鎮給每個保潔員每月補助50元,縣里給每個保潔員每月100元,低保戶保潔員每月提高30元低保金等方法解決保潔員工資待遇,使新農村建設點保潔工作正常運轉。
5、強化督查考核。將農村清潔工程納入年終績效考核。鎮清潔辦將結合新農村建設,采取一月一調度、半年一考評、年終一考核的辦法,深入各地進行督促檢查,對階段工作看進度、查成效,對整體工作在年終進行通報。年終凡農村垃圾處理不達標的村,不得評先評優。
- 上一篇:全縣金融運行工作報告
- 下一篇:校車交通安全整治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