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環境整頓工作方案

時間:2022-04-01 10:37:00

導語:礦山環境整頓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山環境整頓工作方案

為落實生態立縣戰略,著力打造贛江源頭綠色生態新,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面扎實推進綠色生態建設的決定》,積極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清理整治以亂挖礦亂采石為重點的破壞礦山生態環境行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著力清理整治以亂挖礦亂采石為重點的破壞礦山生態環境行為,推動全縣礦業開發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新路子,努力打造贛江源頭綠色生態新。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基本目標是:到2012年6月底要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工作的各項任務,使無證勘查開采、破壞資源環境等行為得到全面清理,違法案件得到及時查處;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改善;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合理化程度明顯提高;基層監管到位、管理加強,投資環境得到改善,基本建立依法、規范、有序、安全的礦產資源開發新秩序。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主要原則是:全面清查,突出重點,加強執法,依法行政,規范審批和監管行為。

二、整治的主要內容

1、重點查處無證非法開采礦點和山石資源等違法行為;

2、逐一排查已發放的采礦采石場許可證;

3、堅決關閉破壞地質環境、影響視覺環境的露天建筑石材礦山;

4、及時糾正違反《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行為;

5、搞好山石資源整合,提高山石開采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三、工作方法和步驟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從2011年10月份開始,至2012年6月底結束,分宣傳部署、全面排查恢復治理、檢查驗收3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部署階段(2011年10月-11月)

1、各鄉(鎮)、各有關部門,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充分認識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維護好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為專項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深入礦區調查研究,確定工作目標、工作重點,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全面排查,恢復治理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全面開展清理排查工作,依法關閉、取締不符合規定的礦山企業,制定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方案等。

1、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為使因礦山開采引發的環境毀壞降低到最低限度,按照“誰開采,誰治理”的原則,實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繳存,繳存標準按市政府文件規定執行。

2、將全縣所有礦山情況(包括無證采礦點、已關閉、閉坑礦點)逐一進行清理排查,并將清理情況登記造冊、標注上圖。同時,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嚴厲打擊、取締無證采礦點。對照標準,列出關閉礦山名單,結合實際,制定關閉計劃和工作措施,認真實施對不符合開采條件礦山的關閉工作。

3、認真研究,結合實際,制定好第二輪《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按照《規劃》要求,扎實推進資源整合,優化礦山開采布局,遵循“禁采區關停、限采區收縮、可采區內聚集”的方針,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及集約化、規模化的原則,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要重新審核已發證的礦山企業,重點檢查采礦權設置是否符合礦產資源規劃及原發證程序和資料是否齊全,凡是不符合的一律予以發證程序補齊資料或取締關閉,避免山體自然風貌再遭破壞。嚴格控制礦山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對布局不合理的礦點限期關閉,逐步實現礦產資源科學化、集約化、規模化開發。

4、提高準入條件,推廣應用先進的山石資源開采技術。加強對山石資源開發的監管工作,嚴格礦山最小開采規模標準,適度控制山石資源礦山數量,對礦業權設置實施源頭管控。新建礦山要編制開發利用方案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生產能力必須達到1萬立方米/年,否則,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生產能力小于1萬立方米/年的已建小型礦山,均要進行資源整合,整合后仍達不到最小開采規模的,一律予以關閉。對破壞、浪費資源,達不到整頓規范標準的礦山企業在2012年3月底前全部予以關閉。

5、切實搞好對已毀山體和廢棄礦坑的修復治理工作。因歷史原因遺留的、特別是“三區兩線”(重要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規劃區,國道、省道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被毀山體、殘留礦坑,要認真編制修復治理工作方案,提出具體工作計劃,落實治理資金,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綜合整治。對新建和生產礦山,必須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認真進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申請新辦礦山,未提供礦山環境影響批文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的,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已建礦山未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的,限于2012年2月底前制定完成,未治理的,要限期予以治理,否則,不予辦理延續采礦登記手續。堅決杜絕開采不治理所導致的新的破壞山體現象發生。對已毀山體和殘留礦坑的治理,要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已毀山體的治理,建立修復治理投資機制,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做到“治理一片、驗收一片、保護一片”。確保在2012年5月底前,城市周邊和國道、省道兩側可視范圍內70%的被毀山體得到有效治理。其中城市規劃區及周邊可視范圍內的被毀山體,要于2012年4月底前有根本性改觀。

(三)總結驗收(2012年6月)

2012年6月底前,縣政府將制定驗收標準,成立檢查驗收組,對全縣礦山地質環境整頓及恢復治理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四、工作要求

1、成立機構,加強領導。

2、明確職責,分工協作。礦山(點)所在鄉(鎮)嚴把設置礦山準入關,礦管局要嚴格礦山審批程序。縣直其他有關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能范圍內負責對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監督和指導。紀檢監察部門全面清理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以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參與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精選、經營等活動。凡是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精選、經營等活動的,在本工作方案下發之日起一個月內退出。逾期不退出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充當非法采礦者保護傘、進行權錢交易等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縣礦山地質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負責依法組織相關部門查處非法勘查、以采代探、無證開采、越界開采、破壞性開采、擅自轉讓采礦權探礦權,以及不按批準的勘查、開采設計方案進行勘查、開采等非法行為;負責監督執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查處無證加工、經營、運銷礦產品的行為;監督礦山企業開采總量的執行情況。公安部門不得為亂挖濫采及無證的礦山企業批準供應火工產品,負責打擊擅自進入他人礦區進行盜采、偷采的行為,打擊非法轉供、非法使用火工產品的行為,查處涉嫌非法經營罪、非法采礦罪、破壞性采礦罪的違法行為。安監部門負責對礦山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配合礦管部門打擊非法礦業活動,不得為非法企業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供電部門不得為非法礦業活動提供生產用電,組織查處為非法礦業活動轉供電行為。環保部門負責依法查處非法礦業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行為,不得為非法礦業活動提供環保手續及收取相關費用。水保部門負責依法查處礦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違法行為,不得為非法礦業活動提供水保審批手續及收取相關費用。林業部門負責對礦山征用林木的管理,不得為非法礦業活動審批砍伐林木,依法查處非法礦業活動中砍伐林木的行為。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對礦山用地的管理,不得為非法礦業活動審批建設用地。做到齊抓共管,切實整治好礦山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生態新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