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整潔文明河實施方案

時間:2022-04-06 10:45:00

導語:建設整潔文明河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整潔文明河實施方案

為切實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創建省級文明城區號召,積極投入創建省級文明城區活動,進一步改善我鄉人居環境,大力整頓臟、亂、差問題,打造整潔文明河,根據《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區實施方案》,結合我鄉實際,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環境整潔、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河的目標,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創建省級文明城區的要求,努力加強集鎮建設,著力提高居民整體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積極促進河鄉全面發展。

二、總體目標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著眼整治與建設并重,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努力改變集鎮市容市貌,大力營造和諧平安環境,不斷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綜合素質,著力打造整潔文明的河,塑造文明禮貌的河人形象。

三、工作內容

(一)以市容環境整潔、新型集鎮建設為重點,實施“環境整治工程”。

1、大力整治集鎮亂擺亂設、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貼亂掛問題。

2、成立集鎮環衛所,加大衛生保潔力度,建設環衛設施,開展門前“三包”活動,整治集鎮衛生。

3、拉開集鎮空間,增添公共綠地,建設具有一定檔次的公共活動、經營場所。

4、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積極實施改廁、改欄等計劃,建設一批文明小康示范村。

5、高起點規劃居民點,精心組織建設,力爭盡快形成一個新型集鎮。

(二)以社會穩定、鄰里和睦為目標,實施“平安和諧工程”。

6、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市民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

7、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加大安全隱患排查,確保不出現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8、加強企業消防管理,加大森林防火巡查,控制火災事故,杜絕帶火種上山,確保無大的火災事故。

9、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力度,主動解決萌芽問題,妥善化解各種信訪案件。

10、開展“鄰里親”系列活動,動員群眾積極參與文明社區、文明村落、文明家庭創建。

(三)以開展文化活動、倡導文明生活為內容,實施“文化陶冶工程”。

11、加強文化市場的建設管理,加大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12、積極開展“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示范崗”等創建活動,營造崇尚文明的氛圍。

13、利用節慶日,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14、革除喪葬陋習,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事,推進殯葬改革。

15、培育新型生育文化,樹立正確的文明生育觀,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四)以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建設為抓手,實施“素質提升工程”。

16、健全機關學習日制度,加強部門業務學習督導,考核干部理論、業務水平。

17、辦好基層黨校和農民學校,實實在在開展一些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18、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進村活動,開展科學、法律、文體、衛生、道德五進社區活動。

19、樹立和宣傳一批思想道德建設的先進典型,形成學習先進、爭創先進的良好風氣。

20、開展“彬彬有禮過馬路”活動,加強對全鄉廣大居民的宣傳教育,確保全鄉居民做到“八無、五規范”。(“八無”即:無行人亂穿馬路、跨跳護欄;無闖燈越線;無違法停車;無違法占路和堆物堆料;無違法擺攤設點;無違法占路施工;無非法設置的廣告、標牌;無占用盲道行為。“五規范”即:行駛規范、停車規范、設施規范、占路規范、執法規范。)

四、方法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年3月)。召開全鄉動員大會,在集鎮周邊建設永久性宣傳欄、黑板報,宣傳開展打造整潔文明河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并散發宣傳單,使此項活動家喻戶曉,使建設整潔文明的河變成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

(二)集中創建階段(年4月至12月)。鄉黨委、政府將此項活動的工作分解到每位領導和各個部門,各位領導、各個部門要嚴格按照活動內容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工作做好做實。

(三)鞏固提高階段(年1月—年7月)。進一步梳理創建工作中的問題、不足,進行整改。同時,建立一系列好的制度,并總結相關經驗,確保形成一項長期有效的機制,使整潔文明長期保持下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成立鄉建設整潔文明河工作領導小組。

(二)明確責任。將此項工作的20項內容全部分解到各個領導和部門,各個領導、各部門一定要切實擔負好工作任務,對照工作要求,制定更加詳細具體的工作計劃,保證工作有條不紊地細致開展。

(三)加強協調。建設整潔文明河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工作,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按要求落實。鄉黨委、政府將堅持每半月召開一次調度會,聽取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既協調解決問題,同時進行工作督導。鄉黨委、政府將把此項工作的落實情況作為評價干部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并與干部獎金福利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