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實施辦法
時間:2022-04-08 10:48:00
導語: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實施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推進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發揮中央、省、市專項資金的最大效應,力爭使我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區建設名列全省前茅,爭創全國先進,為市先導區“兩型社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村環境“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按照區委“建新城、冠三、創示范”要求,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整村推進、連片整治,解決我區重點流域和區域最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通過連片整治示范,在農村環保體制建設、政策機制創新、農村環保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經驗,實現我區農村環境顯著改善。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通過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設,用1年左右時間建設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鎮環境監督與管理機構,完善農村環境監督與管理制度和機制,有效解決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禽畜糞便等污染環境問題,使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穩步推進我區城鄉環境一體化。
(二)具體指標。根據《省財政廳省環保廳關于申報我省2012年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區的通知》(財建[2012]26號)等有關指標要求,從連片整治、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等五個方面確定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指標體系,作為綜合整治成效評估指標,詳見表一。
三、整治范圍
以我區河和河流域沿岸村鎮為我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區域。其中鎮包括社區、云蓋村、東塘村、五豐村、云友村、集賢村、金鳳村、軍營村、桐木村等9個村(社區);含浦鎮包括含村等6個村(社區),整治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農戶14007戶,總人口45850人。
四、整治內容
(一)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水源”工程,完善飲用水源保護設施和分散式飲用水源地截污設施,修建隔離欄2公里、拆除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5座、設置標志牌和宣傳牌90處、設置交通警示牌30處、修建排水溝1公里。
(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家園”工程,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進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等建設,使示范區內農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按省環保廳要求,在整治范圍內增設2569個垃圾堆肥池,新增900套垃圾分類桶;新增14輛從村到鎮垃圾運輸車和16輛三輪收集車;補充15名保潔員。示范區2鎮各新建1座鎮垃圾中轉站,共計2座鎮垃圾中轉站,新配置2輛垃圾轉運車。
(三)農村生活污水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建設一批符合農村特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系統,使示范區內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處理,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污水達標排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整治范圍內共需建四池凈化系統4455套;示范區內公共場所主要是小學和村部,共需建四池凈化系統26套。
(四)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田園”工程,通過修建沼氣池和利用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改造欄舍等,對養殖廢棄物做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對于20頭以下規模較小的養殖戶,采用戶用沼氣池及配套四格凈化池作為污染治理措施,共建803座沼氣池。對于存欄在20-500頭的養殖戶采用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對其豬舍進行改造,共改造豬舍面積17141平方米。
五、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一是全面動員。2012年11月上旬至11月底,召開全區農村連片綜合整治動員大會,全面部署整治工作下達目標責任書,明確整治完成時限及要求,確保整治工作按時按質完成。二是宣傳培訓。11月中旬至月底,由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集中培訓等方式進行宣傳和培訓。三是指導連片整治示范區所在鎮、村成立農村環保協會和農村環保合作社,引導村民自主參與連片環境綜合整治。
(二)開展專項整治。2012年12月——2012年4月,具體落實整治項目建設
1、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2012年12月至2012年1月,示范區所在鎮、村組織完成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項目,包括拆除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建設截污及隔離設施、設置標志牌、宣傳牌和交通警示牌。
2、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程。2012年12月上旬至月底,區政府統一采購生活垃圾分類和收轉運設備,包括垃圾分類桶、垃圾運輸車、三輪收集車和垃圾轉運車等,新建鎮垃圾中轉站。鎮、村組織實施新建垃圾堆肥池。
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由專業公司負責整治工作。2012年12月上旬,由領導小組負責統一招標,確定建設單位。12月中旬由中標單位制定項目設計方案,領導小組組織專家技術評審。2012年12月底至2012年4月由施工單位組織實施。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督促各施工單位與各行政村簽訂合同,與鎮上簽訂目標責任書,約定竣工時限,及時跟進,加強現場監督,保證建設項目按時按質完成。
(三)驗收總結(2012年4月——2012年6月)
按照《省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區成效驗收細則》對建設的整治項目逐個進行自查,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確保整治項目質量,形成長效機制。準備驗收材料,迎接中央、省市的檢查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成立由區委副書記、區長任組長,區委常委、副區長立,副區長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環保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水務局、區農業林業畜牧局、區環衛公司、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區愛衛辦、含浦鎮、鎮等單位行政正職為成員的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環保局,由區環保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日常工作。
(二)責任分工
實行區政府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區直部門抓點促面、督促檢查、協調指導,鎮政府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的工作模式。
示范區所在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整治工程具體負責,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實施方案編制,落實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并組織實施。
區發改局結合統籌城鄉工作,配合各部門整合資源,合力打造示范亮點。
區環保局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會同區財政局負責落實環保配套資金,負責制定全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指導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業污染防治、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等工作;指導生態創建、環保組織建設、環保知識培訓和環保宣傳等工作。
區財政局牽頭落實區級配套資金,統籌中央和省市級配套資金的安排使用,加強資金監督管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參與項目管理和竣工驗收,財務報帳審核,及時、足額支付報賬資金。
區水務局指導推動“清潔水源”示范工程涉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工程,負責對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片區的篩選、配套資金的落實和安排、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
區住房城鄉建設局指導推動“清潔家園”示范工程,負責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中轉站建設工作的質量監督。
區農業林業畜牧局指導推動“清潔田園”示范工程,負責做好畜禽養殖場(戶)退出和治理工作;推廣沼氣技術,做好沼氣池建設服務;做好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指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區環衛公司負責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指導,負責垃圾轉運處置和保潔員隊伍培訓等工作。
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負責對非法搭建的豬欄、豬舍等違章建筑開展執法行動。
區愛衛辦負責做好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開展鄉村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對鄉村垃圾處理及村容村貌進行整治。
其他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按照區政府的總體部署要求,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確保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整治任務的全面完成并達到連片整治的預期效果和目標要求。
(三)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示范區所在鎮、含浦鎮人民政府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的組織落實,并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為示范工作的組織實施提供各項保障條件;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做好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
2、健全隊伍,抓好落實。列入示范區所在的鎮、含浦鎮必須指定專人負責,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程有專人管理、推動和落實。
3、科學規劃,認真實施。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科學制定整治規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程項目,制訂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4、全力整合,保障資金。由區財政統一整合涉農資金,加大對示范區15個村環境建設投入,進一步保障示范區項目治理良好效果。
5、加強管理,監督考核。加強對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和項目經費等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兩鎮人民政府每月向區整治領導小組報告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及相關問題困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對示范工程進展、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6、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邀請新聞媒體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進展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制作宣傳片,將農村環境整治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廣泛宣傳農村環境整治的目的重大現實意義,推動當地百姓積極參與到整治工作中,動員全社會力量,為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7、科技先導,技術支撐。積極引進低成本、操作簡單、高效實用的農村環保新技術,建立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以及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為主體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
8、建立機制,保障運行。通過示范工程實施,促進農村環保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強農村環保監管能力建設,建立農村環保設施管理、運行專項資金;創新管理模式,保障治理環境污染設施長期運行。
- 上一篇: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
- 下一篇:春季計生服務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