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方案

時間:2022-04-09 03:26:00

導語:完善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方案

當前,我鄉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正逐步轉入配套改革階段。但是,我鄉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中仍存在許多問題:群眾滿意率低、分山到戶率低、農戶領證低、糾紛調處率低、亂攤派、搭車收費較嚴重等,已嚴重影響了林改工作的穩步推進。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總理視察林改工作的重要指示,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主體改革,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實現四個提高:提高群眾滿意率、提高分山到戶率、提高農戶領證率、提高糾紛調處率,加快“希望在山”進程,努力促進我市林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目標到年8月底,我鄉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分山到戶率達到85%以上、農戶領證率達到95%以上、糾紛調處率達到95%以上。

二、完善主體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改假糾錯,提高發證到戶率。我鄉林權發放到戶率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假證、錯證及聯戶證多。因此,提高我鄉林權證發放到戶率,關鍵是確保林權證質量,改假糾錯。

1、對于假改假分的一律推倒重來,已打印發放的林權證要及時收繳并予以注銷,根據群眾意愿重新做好分山發證工作。

2、對于有重、錯、漏的林權證要及時收集,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更正。

3、對于采用聯戶發證的村組,要進一步細化,搞好分戶發證工作。采用聯戶發證的必須附注全部相關權利人,且相關權利人均應持證或持其復印件。

(二)分級調處,提高山林糾紛調處率。我鄉目前尚未妥善解決的山林糾紛,已嚴重影響了林改工作的順利推進和社會秩序的穩定。為加大山林糾紛調處力度,提高糾紛調處率,我鄉把7、8月定為山林糾紛調處月。

1、強化屬地管理,堅持分級調處的工作原則。實行鄉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組長及黨員包戶的包干責任制,形成黨政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強化基屋的工作格局。堅持戶與戶糾紛不出組、組與組糾紛不出村、村與村糾紛不出鄉的原則。

2、強化調解制度,村每半個月將本轄區的山林糾紛排查情況定期匯報,對一些突發性山林糾紛特別是易引起重大群體事件的糾紛,要在第一時間上報鄉林改辦。

3、強化調解手段,突出“二個結合”的調處措施,一是做到集中調處與群眾自行調解相結合。各村要集中時間和精力開展山林糾紛調處工作。在集中調處的同時,要深刻領會“還權于民”的林改宗旨,尊重民意,把決策權交給群眾,積極引導群眾自行協商解決山林糾紛。二是做到調處工作與規范操作相結合。許多山林糾紛在以前已經調處了,但當時沒有形成書面材料,埋下隱患,現在又形成了新的山林糾紛。為避免類似問題出現,在調處工作中,要堅持做到程序到位,操作規范。每起山林糾紛案件都做到“六有”,即:立案有報告、調查有筆錄、處理有協議、送達有簽收、執行有通知、查閱有圖表,并做到一案一卷,案案有卷可查。

(三)公益林到戶,提高分山到戶率。根據省林改辦要求,公益林必須分到戶,補償資金從今年起通過財政“一卡通”形式直接發放到農戶,補償資金今后每年每畝增加1元,力爭在年補償資金達到10元/畝。目前未到戶的公益林,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1、對于未到戶的集體山場必需全部落實到戶,未到戶公益林,財政將不撥付生態補償資金。

2、在分山到戶過程中,包括分山的原則、形式、范圍、參與人口、確權發證等,在村民民主決策時必需堅持“兩個三分之二”的原則。

3、工作程序參照前期商品林分山到戶程序操作,做好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勾圖、輸機、發證及各階段公示等工作。

4、必須盡量減少聯戶發證,提高分戶登記率,人均山場面積1畝以上的村組必須分戶發證,人均山場面積1畝以下的村組由群眾自主確定分戶發證或聯戶發證,力爭達到每個農戶均有一本林權證的要求。

(四)抓好確權發證掃尾工作。部分退耕還林地尚未申請登記發證,各村要在本轄區范圍內認真摸查,掌握尚未發證山場的具體情況,依據林改有關政策,填寫好申請發證的林權證登記材料,及時搞好確權發證掃尾工作。

(五)杜絕涉林亂收費。林權證工體費只能按5元/本收取,各村要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堅決杜絕涉林亂收費、搭車收費和亂攤派現象發生。

三、實施步驟

1、宣傳發動階段(6月30日前):主要任務是利用多種渠道宣傳林改有關新政策,特別是公益林到戶及退耕還林發證的政策,提高群眾參與林改的積極性。

2、調查摸底階段(7月1日—7月5日):主要任務在前期林改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組界的勘定,確定假改假分、公益林、退耕還林山場的具體范圍。

3、制定方案階段(7月6日—7月10日):主要任務是召開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公益林、退耕還林、假改假分的集體山林的具體分山到戶方案。

4、登記造冊階段(7月11日—7月15日):主要任務是將公益林、退耕還林、假改假分的集體山林,根據村民會議通過的分山方案具體落實到戶,登記造冊后簽訂(完善)承包合同,并予以公示。對落實到戶后的公益林,要具體登記農戶姓名、身份證號碼、面積、四址、主要樹種等內容。

5、勾圖階段(7月16日—7月25日):主要任務是按照小組分山方案,對照造冊登記的每個宗地四址范圍,進行實地勾繪,填寫《林權登記申請表》。

6、輸機階段(7月26日—7月31日)主要任務是經組、村、逐級審核后,將《林權登記申請表》的內容輸入計算機,校對無誤后予以公示。

四、幾項要求

(一)加強領導。各村要堅持“一把手”負總責,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盡快完成此項工作。

(二)提高認識。要正確認識林業產權制度主體改革與配套改革的關系,沒有高質量、高標準的主體改革,配套改革便不能順利推進,還權讓利于民的政策便得不到落實,林業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目標便不能實現。要堅持按政策辦事,認清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更不能與群眾爭權爭利。把山場真正分給群眾,把利益真正讓給群眾,群眾對林業改革才會認可,才會滿意。

(三)落實獎懲。各村對此項要作要高度重視,對公益林分山不實,假分山整改不到位,糾紛調處不力,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要追究各村“一把手”紀律責任。涉林亂收費、搭車收費、亂攤派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紀律和法律責任。對在工作中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村和個人,將給予獎勵。凡未達到到目標任務的村,扣該村村干部及蹲村鄉干部工資補助每人400元;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任務的村,扣該村轉移支付2000元;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任務的組,扣該組組長工資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