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農民職業與創業培訓方案

時間:2022-05-14 11:17:00

導語:全鎮農民職業與創業培訓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鎮農民職業與創業培訓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以誠信農民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意見》、清委辦通字(2012)號轉發《關于全面開展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做好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提高誠信農民的技能水平,破解“農民不富”難題,現就做好我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重大意義

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同時也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隨著《職業教育法》、《就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按照法律的有關規定,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是各級政府的主要職責。目前,國內、國際勞務市場需要的都是技能性或者復合型技能性人才。而我市目前農村勞動者,普遍存在無技能特長,職業能力低下,就業穩定性差,而且不能滿足我市國民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要。通過對“誠信農民”中符合條件的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進一步提高誠信農民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提高務工收入、增加就業穩定性,是破解“農民不富”難題,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進步的關鍵,各級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二、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文明市為統領,以誠信農民建設為推手,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地開展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切實提升誠信農民職業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

(二)組織領導

為保證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實效,成立鎮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三)目標任務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實現勞動者人人有一技之長為目標,力爭在3至5年內,對有培訓需求、符合條件的誠信農民培訓率達100%,培訓合格成功就業或創業的不低于60%。

三、培訓對象、培訓機構及培訓流程

(一)培訓對象

1、凡是經市、鄉兩級誠信建設領導小組認定備案的“誠信農民”中有培訓就業愿望,年齡在16周歲至50周歲之間的農村勞動力(參加預備制培訓的年齡可放寬到15周歲);

2、“誠信農民”中已進城務工的農民工。

(二)培訓內容

根據省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確定的職業技能培訓工種和標準,結合就業崗位要求、農村勞動力特點,以及我市重點項目建設和二、三產業發展需要,合理安排培訓內容、設置培訓課程。以“訂單式培訓”為主要模式,重點培訓機械制造、建筑、水泥生產、電工、焊工、家禽飼養、花卉園藝、汽車維修、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物業管理等二、三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職業技能。同時,各個工種的培訓要圍繞誠信農民建設的“五大任務”,將誠信教育納入培訓內容并貫穿培訓始終。屬勞務輸出培訓的,還要將流動人口應知應會的人口計生知識納入培訓范圍。

(三)培訓機構

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機構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市農業部門從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農業部門認定的有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中,根據市的培訓需求結合培訓工種、培訓質量予以確定,實行動態管理和績效考核,對于培訓效果不佳、培訓管理不力、學員反響不好的培訓機構將取消其參與我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的資格。

(四)培訓流程

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市農業部門按各自職責和資金渠道組織實施,各定點培訓機構具體承辦,實行培訓監管,按有關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1、實施在崗誠信農民技能培訓,由用人單位負責學員組織,按照規定程序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后,由用人單位聯合或委托定點培訓機構進行培訓。

2、實施未外出務工的誠信農民技能及創業培訓,由各鄉(鎮、街道)根據培訓需求組織人員并提出開班申請,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或市農業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指定培訓機構承辦,培訓結束考核合格后,由市就業部門提供就業推薦等就業服務;自主創業的,相關部門為其落實小額擔保貸款、開業指導、稅費減免、創業扶持資金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

3、實施初高中畢業生預備制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由市教育局結合學生就業意愿和就業市場需求,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培訓計劃及申請,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規定向市就業中心申請批準后,組織學生參加培訓;也可由有資質的培訓學校提出培訓申請,經批準后可組織符合條件的學生開展培訓,由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全程進行監管。

四、培訓分類及時間

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分為技能培訓(含預備制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在崗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四類。

(一)技能培訓

技能培訓實行長短結合,其中:預備制培訓時間為6至12個月,訂單和定向培訓結合用人單位和崗位需求合理確定,其他技能培訓時間一般為15天至3個月,具體培訓課時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的課時為基準,在合理范圍內核定。

(二)創業培訓

創業培訓包括創業知識引導性講座和GYB(即產生創業意識)、SYB(即創辦你的企業)培訓和IYB(擴大你的企業),其中GYB集中培訓時間為3天;SYB集中培訓時間為10天,對SYB培訓合格學員的后續指導服務時間不少于6個月。IYB培訓對象主要創業成功的人員,指導他們的把企業做大做強,培訓時間一般為10天。

(三)農民工在崗培訓

農民工在崗培訓在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對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具體培訓課時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課時為基準,結合企業和就業崗位需求合理確定,并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定。

(四)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由市農業局按照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種類根據有關規定確定培訓時間。

五、工作措施

(一)明確職責,加強監管,注重培訓實效

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村(居)、站(辦、所)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作配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負責全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的規劃、統籌安排和監督管理,市農業局牽頭負責全市誠信農民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鎮及市教育局等部門要配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市農業部門共同做好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市農業局要充分利用“陽光工程”培訓資金做好誠信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市教育局要將“兩后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對各中學的目標考核,確保“兩后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比率不低于50%。各村(居)要加強對本轄區內誠信農民基本情況、培訓需求的調查,及時準確提供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需求信息,負責動員和組織誠信農民參加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

各職業培訓機構要嚴格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規定及《市職業培訓機構管理辦法》的要求,嚴格按照“五個統一”(即:統一培訓規劃、統一培訓標準、統一培訓教材、統一師資管理、統一考核發證)的要求,規范培訓行為,自覺接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市農業部門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培訓質量。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市農業部門將定期、不定期對定點培訓機構進行考核、評估,并建立獎懲制度,對完成任務好的定點機構增加其承擔的培訓任務,對完成不好的進行批評、限期整改、調減任務,對弄虛作假或經整改無效的,取消其培訓資格。培訓機構的考核結果將與培訓補貼資金的撥付掛鉤,具體辦法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

(二)建立和完善目標責任體系,落實目標責任制

將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納入鎮政府對村(居)、站(辦、所)有關部門的目標考核內容。誠信辦和社會保障所要牽頭制訂《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并組織實施。鎮督辦督查問責中心要將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納入督查范圍,對不履職或履職情況不好的村(居)、站(辦、所),將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確保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培訓氛圍

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要取得實效,核心就是群眾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政策再好、措施再到位,沒有群眾的參與,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要加大對培訓工作的宣傳動員力度,把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的重要性以及就業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向群眾說深說透,激發群眾參與培訓的激情。市新聞媒體單位要積極配合,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平臺在全市范圍內深入宣傳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和相關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擴大宣傳覆蓋面,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各村(居)要利用趕集天進行集中宣傳,安排村組干部進村入戶宣傳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的具體內容,動員和組織人員參加培訓。可通過舉辦農村技能比武大賽等活動,努力在全市營造學技能、比技能、比創業的社會氛圍,全力推動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向縱深發展。

(四)摸清底數,加強引導,做到有的放矢

各村(居)要充分發揮村級勞動保障協理員的作用,通過他們對誠信農戶進行逐戶上門走訪,掌握誠信農戶的培訓需求,以村為單位建立健全誠信農民培訓登記臺帳,并進行動態管理,全面掌握本轄區內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需求情況和轉移就業情況,積極引導誠信農民參加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

(五)搞好綜合服務,加大就業創業政策落實力度,促進穩定就業

按照“培訓+鑒定+就業”的工作模式,認真搞好培訓后的鑒定、就業、參保和維權綜合服務工作,以抓職業技能鑒定促進職業培訓,以抓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促進就業,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技能鑒定與就業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職能優勢,強化鑒定服務,所有的職業技能培訓除創業培訓外都必須參加職業技能鑒定,通過技能鑒定檢驗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司法局等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培訓后就業創業人員的跟蹤服務和維權保障工作,幫助解決勞資糾紛以及參加社會保險等問題,依法維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者長期穩定就業。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為培訓合格人員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提供優質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服務。

(六)創新培訓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組織開展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工作

針對農民及農民工生產生活特點,在現有政策支撐體系內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積極探索有利于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的新方法、新舉措,如制作培訓光盤送教上門、建立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示范基地、依托轄區企業建立實訓基地;開辦夜校式培訓,即白天以實操培訓為主,晚上集中進行理論教學;SYB創業培訓本土化、實際化,強化后續指導服務;農閑季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農忙季節由農業部門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等。市誠信農民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牽頭進行專題調研,形成調研成果后,報上級主管部門爭取政策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