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地質災害搬遷項目指導方案

時間:2022-05-17 11:42:00

導語:全區地質災害搬遷項目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地質災害搬遷項目指導方案

為認真做好我區2012年度第一批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按時完成項目任務。根據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關于下達2011年度全區第二批中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任務書及經費補助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以人為本、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節約用地、方便生產生活”的原則,堅持“預防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方針,注重把地質災害搬遷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推進我區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確保受威脅區域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二、職責分工

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早日將受威脅村民搬離險區,明確相關單位職責分工如下:

市國土資源局分局:負責指導項目實施及工作督查;

區財政局:負責嚴格管理項目資金并及時撥付到位;

鎮、鎮、鄉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項目,深入隱患區域調查、核實、統計搬遷對象,督促搬遷村民按要求建房和拆除舊房相關工作。

三、實施要求

(一)組織領導

鎮、鎮、鄉人民政府要成立項目實施工作小組,層層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搬遷對象的確認原則

1.人數的確定:以現居住在該隱患區域內的實際人數為準,外出務工(或讀書)人員。

2.“戶”的確定:以當地公安部門登記的戶口簿為準,但在項目開始申報之后新分戶的,分出的戶口不能單獨算作1戶,人數統計到原戶口上面;有子女的1人戶與子女合并為1戶。

3.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不列入此次搬遷補助對象:

(1)戶口雖在該區域內,但已外嫁或“上門”的子女;

(2)戶口雖在該區域內,但在項目開始申報前已搬出該區域內長期居住且買有住房的;

(3)原居住在該區域內,但現在戶口已遷出的;

(4)在項目開始申報之后遷回戶口的。

為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避免漏報、虛報的情況發生,對確定的搬遷對象進行張榜公示,接受搬遷點群眾和社會監督。公示后,若有反映搬遷對象條件不符或其他隱瞞行為的,項目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要認真組織核查,按照相關規定妥善處理。

(三)安置方式

采取“整體搬遷、分散安置、資金補助、搬遷戶自行修建”的方式,結合黔西北民居風格進行修建,由項目所在地鎮鄉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將村民全部搬離隱患區域。

1.搬遷村民住房建房要求:3人(含3人)以下戶住房需達到30m2以上;4—5人戶住房需達到45m2以上;6人(含6人)以上戶住房需達到60m2以上。

2.資金補助標準:以戶均補助15000元為基數,結合每戶人數進行補助,計算方式如下:

每戶補助金額=15000元+每戶人數×1000元

3.不服從搬遷的,房屋建筑面積達不到要求的,均不予補助。

(四)資金撥付

由區財政局按工程總體進度將資金撥付到項目所在地鎮鄉人民政府賬戶后,再由當地政府根據各戶村民建房的進度情況,將補助資金發放給搬遷村民,要求分四次予以撥付:

第一次,基礎完工的,撥付補助金額的25%;

第二次,墻體完工的,撥付補助金額的25%;

第三次,現澆板完工的,撥付補助金額的25%;

第四次,房屋修建及裝飾全部完工,已搬遷入住,并拆除原住房且將原宅基地恢復耕種的,撥付補助金額余下的25%。

(五)工期要求

2012年11月底前搬遷村民新建房屋全部完工并入住,拆除原住房,將原宅基地復耕。

(六)項目驗收

工程完工后,由項目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市國土資源局分局組織有關部門對工程進行初驗收,將初驗收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并申請驗收。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對搬遷村民統一享受房屋建設規費“全減免”政策,享受優先發展養豬、養牛、養羊等農副產品產業結構調整補助優惠政策。

(二)宅基地保障。堅持“節約用地、少占耕地、集約利用土地”原則,搬遷村民新建住房宅基地由項目所在地鎮鄉人民政府負責協調,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村民進行調整、調換或采取其它方式進行解決。原宅基地能復耕的,一律復耕。

(三)資金保障。搬遷補助資金來源于上級補助資金,由區財政局專戶儲存、專款專用,接受上級和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四)工作要求。鎮、鎮、鄉和區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職責,加強協調配合,認真開展工作,嚴禁在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玩忽職守。對在搬遷安置工作中出現違規違紀行為的,由紀檢監察機關依法依規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