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避難所構建方案
時間:2022-05-29 08:47:00
導語:地震避難所構建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自然災害避災點建設的實施意見》(政[]29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自然災害避災點建設的通知》(政辦[]10號)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我區綜合防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結合城鎮布局現狀,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政府領導、統籌規劃、平災結合、屬地管理”的方針,科學規劃和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全面提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等突發性災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率先跨越、宜居”提供應急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規劃。將應急避難場所作為城鎮必需的公共設施列入規劃,與城鎮建設同步推進。今后,在進行公園、綠地、廣場等規劃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應急避難的需要,并在規劃中明確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做到統籌考慮,綜合利用。
(二)安全可靠。選擇地勢平坦,無地質災害隱患的開敞空間,盡可能遠離高大建(構)筑物、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存放處;避開地震活動斷裂帶;選擇室內公共場館作應急避難場所或作為應急避難場所配套設施的用房,應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三)因地制宜。根據人口分布、人口和建筑密度等實際情況,結合公園、綠地等空曠場地的分布與人群疏散需求,賦予公園、綠地等公共場地避難、避險功能。
(四)快速通暢。應急避難場所應設置2條以上與之連接的疏散通道,其寬度、縱坡及轉彎半徑應符合城市道路次干道的要求,以保障避災群眾快速、無阻到達避難場所。
(五)平災結合。確定為應急避難場所的公園、綠地、休閑廣場、學校操場、體育場(館)等場地,平時完全服務于自身原有的功能,在遇突發公共事件時,發揮應急避難場所功能。
三、目標任務
(一)遠期目標:至2030年,區內學校、公園、休閑廣場應具備應急疏散或避難場所功能。
(二)近期目標:年底前,建成應急避難場所5處,其中1個達到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其他4處達到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單個避難場所容量不小于300人,配套建設完善供水、供電、廁所、標志、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設施等,其中要有1個避難場所有效面積不小于2000平方米。
四、建設要求
(一)選址要求。選址要充分考慮城區已有或擬建的場址,并與城市環境相協調,重點選擇公園、綠地、休閑廣場、學校操場、體育場(館)等區域。選址應處于建(構)筑物倒塌范圍之外,保持疏散道路暢通;避讓地質、洪澇災害易發地區、高壓線走廊區域,遠離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倉庫等區域;以居住區、學校、大型公共建筑等人口相對密集區域,半小時內步行到達為宜。
(二)功能設置。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條件,綜合考慮臨時性和永久性的需要,以滿足應急避難場所基本運行功能為原則,合理進行功能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應具備應急供水、應急供電、應急通信、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應急消防等基礎設施,以及應急棚宿區、固定廁所、應急物資儲備用房、垃圾收集及存放點、應急指揮中心用房等。
(三)建設主體。應急避難場所由區人民政府建設,委托項目所在地單位負責實施,區建設、規劃、地震辦負責業務指導、建成后由地震部門匯總成電子文檔,協同民政部門在地圖上標識并報區應急辦存檔,市地震局備案。
(四)經費渠道。利用現有條件改造的區級應急避難場所所需費用,由區財政統籌安排。
(五)物資儲備。結合應急避難場所周邊的情況,合理儲備應急物資。短期性物資,如食品、藥品及生活用品依托臨近的商場、超市和普通商店代儲;長期性物資,如帳篷、醫療器械、滅火器材等應有一定的儲備。
(六)標志設置。應急避難場所主標志牌由區地震辦負責制作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功能標志牌由建設單位負責制作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周邊道路指示標示牌由區交通、區政管理部門負責制作設置。標志牌制作可參照北京市地方標準《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志》(DB11/224-2004)。
(七)日常管理。應急避難場所建成后,按照屬地和歸屬的原則,其上級主管部門或業主單位負責建立健全應急避難場所有關管理辦法,保證應急避難場所平時功能運轉與應急使用,加強應急避難場所設施、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在已確定的應急避難場所周圍進行改擴建時,必須經規劃、市政等部門審批。
五、職責分工
年底前,必須建成應急避難場所6處,其中1個達到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其他5處達到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準。經初步篩選,工藝美術城、四中、八中、十五中、二十四中、北高岱峰中學作為今年規劃建設的應急避難場所,其中工藝美術城按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準建設。各部門職責如下:
1、區應急辦(政府辦):負責本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與管理的牽頭組織和協調;對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協調發改、交通、消防、公安、衛生、電力、自來水廠等部門做好應急避難場所的項目立項、物資儲備保障、醫療衛生、應急供水、通信、供電設施的指導、建設和管理。
2、區地震辦:統籌協調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工作;做好項目圖紙委托設計等前期工作;負責技術指導、設計方案審查;統一制定應急避難場所主標志牌;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竣工驗收。
3、區建設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利用現有公園、綠地、廣場、大型露天停車場等市政設施改建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計劃;對參建各方在建設過程中執行國家相關建設標準的落實情況實施監管。
4、區規劃辦:負責編制應急避難場所詳細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確定編制全區應急避難場所總體布局和實施規劃;對擬建應急避難場所用地進行規劃控制和督導建設單位按規劃要求進行建設;在新的城市建設規劃中規劃建設新的應急避難場所。
5、區民政局:負責制作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周邊道路指示標示牌由;把建成的應急避難場所在區地圖上標識;負責應急避難場所所需救災物資的預儲保障,根據應急避難場所啟用預案,編制各類賑災物資保障計劃,組織物資預儲。
6、區財政局:對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工作所需經費提供財力保障。
7、區教育局:落實在學校設置和建設應急避難場所的工作;指導學校搞好校內所設應急避難場所的管理。
8、區經貿局:負責應急避難場所所需物資的儲備和保障工作。
9、項目所在單位:按照建設進度和質量要求完成建設任務。
六、工作要求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全力配合,加快建設工藝美術城等6個近期區級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場所。年6月底前,完成項目建設方案設計;年7月份啟動建設,年年底前完成項目建設。
各有關部門要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在如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基礎上,按照要求扎實推進項目建設。
建立旬報制度。每月日、日將旬報、每月日將月報報送區地震辦。
- 上一篇:透析論語思想對醫學生影響
- 下一篇:市區森林防災處罰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