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質量監管指導方案

時間:2022-07-19 05:19:06

導語:畜牧局質量監管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局質量監管指導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堅持“嚴管、長效、規范、創新、提升”的工作原則,按照“整體規劃,分塊突破,標本兼治,系統推進,長效管理,確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核心,以依法查處各類水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為重點,堅持“源頭監管與全程監管、農村監管與城區監管、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專項檢查與例行監測”同舉并重,充分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技術等管理手段,不斷增強我市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確保廣大群眾水產品消費安全,保障水產品市場良好的經營秩序和公共衛生安全。

二、工作目標

進一步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執法監督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檢驗檢測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加大綜合監管措施落實力度,突出抓好源頭治理、標準化生產、市場準入、追溯跟蹤、依法懲處、輿論宣傳,逐步建立起以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的“科學、規范、準入、責任、全程”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2012年,認真落實農業部規定的12個100%的監管目標,進一步加大重點產品、重點單位、重點區域、重點養殖模式監管力度,實現全市農貿市場、超市100%納入質量安全監管范圍;養殖環節使用違禁漁藥問題基本解決,市場水產品藥殘平均合格率達95%以上;水產品健康養殖場、出口原料備案基地、無公害水產品生產企業100%要建立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監管率要100%。苗種生產單位持證生產率要達到100%,苗種生產單位100%要建立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陽性樣品的追溯結案率要達到100%。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投入品管理,確保源頭安全

一是建立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檔案,建立健全進藥備案、售藥登記、有獎舉報等制度,全面推行漁藥、飼料網絡化動態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漁藥、飼料監管水平。二是深入開展“綠劍護農”行動,強化監測,重點查處無證生產、經營或經營、使用假劣漁藥,違禁獸藥和飼料中添加違禁藥物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使用“孔雀石綠”等違禁化學物質。三是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合理使用為重點,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技術指導,指導從業人員科學用藥。切實做到漁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持證率達100%,建檔率達100%,監管率達100%,監測率達100%。

(二)強化水產苗種管理,提高苗種質量

一是對全市水產苗種企業全面普查、分類建檔、摸清資源、專人管理。二是規范水產苗種企業生產、繁育、引種、用藥、用料、防疫、消毒等;生產記錄,實現水產苗種生產環節的可追溯性全面推行水產苗種生產經營質量誠信承諾活動,做到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三是深入開展水產苗種專項整治行動,實行拉網式檢查,強化水產苗種質量監測,重點查處無證、超有效期、超范圍生產經營水產苗種等違法行為。。確保水產苗種繁育企業持證率達100%,建檔率達100%,監管率達100%,力爭全市水產養殖區域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三)推進健康養殖行動,強化基地建設

一是加強對生產者健康養殖技術的培訓,繼續開展漁業科技入戶,推廣健康養殖方式。二是全面落實“兩項登記、五項制度”,加大無公害標準實施力度,鞏固和深化無公害養殖場和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三是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宣傳,對出口原料基地指導其按進口國標準進行生產。開展產地環境安全評價,強化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力爭全年新建省、市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10個。四是開展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以全面掌握水產養殖證和養殖生產管理現狀,依法查處典型案件和廣泛宣傳健康養殖為重點,促進養殖證制度和水產養殖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幅度提高養殖證發證率。

(四)推動“三品”認證,開展認證產品檢查

一是大力推進無公害水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以下簡稱“三品”)認證和精品名牌建設,力爭全年新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5個,認證“三品”5個。二是強化對“三品”的監督管理。從認證管理的有效性、生產經營的規范性、產品質量安全性和包裝標識的合法性入手,并結合2007年度無公害農產品監督抽檢、綠色食品初級產品專項質量抽檢和有機農產品專項檢查工作,重點檢查認證水產品的資質、產地認定條件、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安全狀況。

(五)加強流通領域監管

一是全面推動城區水產品經營企業(公司、超市)落實購銷臺帳和質量安全承諾制。二是進一步完善流通環節水產品監測制度,實行定點定位全方位全覆蓋,快速監測和實驗室監測相結合的抽樣監測辦法,嚴格實行不合格水產品的禁入、退市、召回、銷毀、公布制度。確保流通環節的水產品質量安全。三是開展水產品包裝標識、水產品批發市場和銷售企業的執法檢查。水產品包裝標識檢查,重點檢查產品標簽制度的建立情況,查處未按規定進行包裝、標識和冒用水產品質量標識的行為,進一步加大追查追溯工作力度,嚴禁不符合標準的水產品進入批發市場等流通環節。

(六)強化外來水產品監管

一是全面推動外來水產品報驗制度,進一步規范報驗程序、完善報驗方法、規范報驗行為,提高報驗水平。建立外來水產品經營企業(戶)監管電子檔案和誠信記錄檔案,實施動態監管,嚴把外來水產品入市關。二是積極探索水產品產銷聯建工作,建立健全聯防聯控的追溯監管機制。實行聯手共建、聯手阻擊、產銷對接、防檢監管、憑證進入,強化監督,全程監控,全面提高進肥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三是開展水產品市場檢查。重點檢查水產品市場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制度建設和落實情況,推動縣城以上水產品市場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細化方案。各縣區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處室要充分認識加強水產品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按照市局的統一要求,相互支持,積極配合,協調一致,全面、認真履行職責,合力監管。各部門要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主要任務進行層層分解,責任明確到人,做到有目標,有責任,有壓力,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切實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水平。

(二)強化協作,上下聯動。各縣區主管部門、局屬各單位要按照“市縣聯動、市區聯合”的工作原則,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塊把守、密切協作,加強水產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有效整合監管資源,開展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

(三)強化監測,科學監管。積極構建水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完善監測網絡,不斷加大對水產品藥殘等抽樣監測頻率,擴大抽樣監測覆蓋率。實行定點定位定期全方位全覆蓋監測。按照全市水產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布局,確定重點養殖場(基地、小區)、重點批發交易市場作為定點監測點,進行抽樣監測和例行監測。進一步強化監測結果運用。充分利用監測結果分析、預警、查處、追溯、公示。對檢測不合格的公示公告,嚴格整改,嚴格處罰,做到監測得準,打擊得快,追究得到,處罰得嚴。

(四)強化宣傳,積極引導。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和科學消費知識的宣傳,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宣傳監管工作措施和成效,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強大宣傳聲勢,營造安全生產、放心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主動提供新聞采訪線索,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宣傳導向作用。組織邀請新聞媒體到生產基地和檢驗機構采訪,樹立水產品優質品牌形象。

(五)強化銜接,嚴查大案。各縣區、各有關單位要按照“五不放過”的原則,查源頭,端窩點,堵漏洞,重拳出擊,依法從嚴從重從快處理一批大案要案,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涉嫌犯罪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案件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狠狠打擊違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法律法規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六)加強督查,務求實效。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由分管局長負責,執法支隊具體協調落實,各縣區各單位要主動協作,及時溝通。一是建立月例會制度。市局每月召開例會,各縣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月工作進行通報,及時協調處理監管中的具體問題。二是建立健全監管信息網絡。各縣區、各單位要及時將本縣區、單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進展情況向市局報告。三是加強督察督辦。市局將加大對各縣區各單位的督查督辦力度,以簡報形式,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