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指導方案
時間:2022-07-22 09:50:54
導語: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作為轉變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為關鍵環節,以節肥、節藥、節水、節能和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廣為工作重點,通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2012年新建農村戶用沼氣5000戶、養殖場沼氣工程和新農村污水凈化工程100處,年新增沼氣產量300萬立方米,在農村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7萬平方米、省柴灶5800戶、秸稈氣化爐4900臺,形成年節約標煤16萬噸的能力;繼續推進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力爭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力爭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30%以上,總面積達500萬畝次;推廣節能減排型種植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達878萬畝次。
三、重點工作
(一)深入開展農村生產生活節能
1、推進種植技術高產節能。加強農作物高產種植技術集成配套,減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種植環節,建立節能型高產種植制度。加強種植模式標準化的研究,大力推廣免耕覆蓋、間套復種、合理輪作、農牧結合、設施農業等農作節能技術。大力發展高效旱作農業和農業節水技術,堅持調整農業結構與轉變用水方式相結合、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推廣多種形式的旱作栽培技術,推廣耐旱作物品種以及配套旱作綜合措施,推廣暗管輸水、噴灌滴灌等旱作節水技術,促進農業增產和節能。
2、推進農業機械節能。加強節能農業機械、漁船和農產品加工設備的推廣應用,強化機械設備的能耗檢測,加快落后高耗能農業機械、漁船和食品加工機械的更新換代,研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農機的經濟補償方式。推廣應用復式聯合作業農業機械,減少作業環節和次數,推進農機標準化、規模化作業,降低農業機械單位能耗。結合節能型新技術推廣,加快引進、推廣先進耕作、播種、施藥、收獲和秸稈綜合利用機械。
3、推進農村生活節能。在退耕還林地區,大力推廣省柴灶、高效低排節能爐具,推廣應用太陽能、風能、微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和產品,實施太陽能熱水器入戶、太陽能光伏路燈進村工程。推廣應用保溫、省地、隔熱新型建筑材料,引導農民建設節能型住房。
(二)深入推進清潔生產
4、推廣節約型生產技術。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精準農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排種植制度和節水農業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科學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先進施藥機械,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水平。大力發展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
5、推廣畜禽生態養殖技術。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推行農牧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發展草食畜牧業,大力推進秸稈養畜。加快品種改良,提高飼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畜禽適度規模養殖,加強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在糞污相對集中的規模化養殖場或養殖小區,補貼養殖企業(戶)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減少化學需氧量和氮、磷排放。
6、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加強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和養殖許可證核發工作,根據環境容量,合理調整養殖布局,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優化養殖生產結構。加快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改進進排水系統,配備水質凈化設備,改善養殖環境和生產條件。加強標準化水產示范場(區)建設,積極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推廣應用節水、節能、減排型水產養殖技術和模式,大力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推廣高效安全配合飼料,減少養殖污染排放。
(三)大力推進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7、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充分發揮農村沼氣處理利用人畜糞便、生產清潔能源和優質肥料方面的作用,在適宜地區加大戶用沼氣建設力度,推廣“豬(牛)-沼-菜(漁、糧、果)”等能源生態模式;在集約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以及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環境治理的雙重目標。探索沼氣提純罐裝、專用燃料、發電上網等利用方式,實現沼氣高值利用。
8、大力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建設。針對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造成的污染問題,擴大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規模和范圍。以村為基本單元,集成配套推廣節水、節肥、節能等實用技術,建設農田氮磷生態攔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設秸稈、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鼓勵農民積造農家肥,建立物業化服務體系,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資源化利用。
9、大力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快速腐熟還田、過腹還田、覆蓋免耕等技術,推進秸稈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秸稈固化成型和秸稈生物炭生產技術示范點,為農村居民提供生物質商品燃料,推進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發展秸稈青貯、氨化,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食用菌產業,推進秸稈基料化利用。建立秸稈收儲體系,開展制板等工業化利用。
10、大力開展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市場運作的方式,推廣應用厚度不低于0.008mm的地膜,嚴格限制使用超薄地膜。加快廢舊地膜撿拾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鼓勵和引導農民回收利用地膜,扶持建設一批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網點,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網絡,逐步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環節相互銜接的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機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要建立目標責任制,把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目標分解到各層級、各單位,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繼續實施農村沼氣、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養殖場標準化改造、保護性耕作等項目,擴大實施范圍。爭取發改、財政、環保等部門的支持,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產生活節能、農村清潔工程、老舊及高耗能農機報廢更新等方面資金投入力度,把農業清潔生產列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支持范圍,逐步形成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穩定的資金來源。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產學研結合,引進和轉化一批農業節能減排高新技術,重點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清潔生產、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盡快形成一整套適合地區的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
(四)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農村大力倡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提高農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的目標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把節能減排技術列入“陽光工程”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對農民的節能減排技術培訓。
- 上一篇:農委農業發展指導方案
- 下一篇:農委依法行政整體方案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