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產品質量治理工作方案
時間:2022-08-02 03:49:45
導語:農資產品質量治理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堅持突出重點,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和產品質量源頭監管的原則,圍繞保護農業和農民的利益,實行集中整治與區域生產源頭日常監管相結合,強化監管機制與建立信用體系相結合,切實抓好農資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建立優質農資產品生產區域,確保農業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二、整治目標
通過農資產品質量區域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力促我市農資產品質量合格率、打假重大案件執法查處率達到100%,農資產品生產企業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進一步提高,農資監管長效機制基本形成,農資產品質量進一步好轉,農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最終達到區域內所有農資生產企業建立全過程質量控制和質量追溯制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全部合格。
三、整治內容
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產品:以蒙城縣莊周辦事處、渦陽縣城東鎮為重點整治區域,以復混肥料生產企業作為重點,對全市農資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查處和糾正各種違法生產行為,建立完善農資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制度。重點查處:
(一)無證、超獲證范圍生產農資產品行為;
(二)以假充真,以摻氧化鐵紅氮肥冒充鉀肥等嚴重違法行為;
(三)制售假冒國家名牌、名牌或者以“創中國名牌、名牌”等字樣混淆名牌的行為;
(四)生產或委托加工農資產品與備案時的名稱、包裝、廠名、廠址等不相符合以及產品執行標準標識不符合國家標準等;
(五)要嚴格按照《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和國家標準《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GB18382執行并查處復混肥料標識標注混亂的中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以及作物專用肥等標識標注問題。
(六)企業原材料入庫、產品出庫檢驗報告以及相關賬簿,加強企業生產過程監管。
四、時間安排
整治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宣傳發動
各單位要營造整治聲勢,在市縣電視上播出農資產品質量專項整治的有關通知,做好農資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營造濃厚整治氛圍。要向農資生產企業宣傳對本方案的指導思想、整治目標、整治內容,做到家喻戶曉。要暢通投訴渠道,舉報電話“12365”電話要有專人接聽記錄并能及時移交稽查機構查處,確保廣大農民和質監部門的溝通順暢,及時有力的查處各種坑農、害農的農資案件。
(二)第二階段:巡查建檔
各單位對轄區所有農資生產企業進行巡查登記,重點排查群眾反映強烈、投訴較多的以及有違法違規記錄的農資生產企業,并對巡查記錄進行電子檔案錄入。
(三)第三階段:集中整治
各單位要加大農資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采取白天巡查、夜間突查、監督檢查產品抽樣、計量器具鑒定、生產許可證證后監管等各種形式對企業進行全過程的生產監管。也可以采取聯合其他農業、工商部門聯合執法整治,確保2009年秋季農資產品在質量有較大提高,減少群眾對農資產品質量的投訴。對違規違法案件要及時上報市局有關科室,對流入市場的假冒偽劣產品要及時向工商、農業等單位發寫協查函,對案情復雜、重大、影響惡劣的案件,應在市局的統一指揮下,市縣局要組織精干力量進行聯合執法,對違法案件處罰不到位的企業各縣局、支隊不得自行結案,要堅決申請法院執行。為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整治期間,要在市有線電視臺、報紙等相關媒體上曝光一批農資重大違法案件,形成強大的震懾和警示作用,提高監管效率和執法權威。
(四)第四階段:整改提高
各單位要對前三階段工作中發現的農資產品質量存在問題要求企業進行逐一整改,并針對當前農資產品質量監管的難點、重點和熱點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提高我市農資產品質量監管水平,提高放心農資覆蓋面和產品質量占有率。建立我市農資產品“黑名單”制度,對失信生產企業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對違法次數多、性質嚴重的農資生產企業單位列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為加強農資產品質量區域專項整治工作的領導,市局決定成立市農資產品質量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監督科,負責統籌協調全系統農資產品質量區域專項整治工作。
(二)密切配合,強力推進。各單位要樹立大局觀念,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圍繞整治方案的目標和重點,密切配合,全力推進農資產品質量區域專項整治工作。各單位要及時通報監管信息、案件案情,市、縣局加強配合,發揮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監管的作用,對重點區域、重點產品、重點單位和應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聯合打擊查處。
(三)強化源頭監管,落實措施得力。一是各單位要嚴格落實源頭監管責任制,對全市的農資產品生產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員,增強農資產品質量專項整治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特別是蒙城縣莊周辦事處和渦陽縣城東鎮兩個重點區域要縣局一把手親自抓,分管局長具體抓,轄區責任人要駐場監管,采取與企業簽訂質量承諾書(見附件)等方式、方法,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不出現區域性的產品造假事故、產品質量嚴重不合格或者被新聞媒體暴光等。對上級交辦的案件或者群眾舉報投訴的案件稽查機構要立即予以查處,不得拖延推諉,對現場查實的涉嫌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立即扣押假冒偽劣產品等措施,要采取蹲點守候等非常規措施,堅決打擊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二是要加強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技術機構對農資樣品要加快檢驗時間,加班加點開展檢驗,要保證檢驗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對偽造數據、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將嚴肅查處。對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或者違反有關標準規定的行為,要及時上報監管部門,以便組織有關人員查處。監管機構要對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制定加嚴監督抽查計劃,督促企業整改到位,直至產品合格,違法行為得到糾正。三是今年秋季農資產品生產旺季,市局將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農資產品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專項督查,宣傳質量信譽好的農資生產企業,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或者產品質量嚴重不合格的企業要給予暴光并列入黑名單,對相關企業監管責任區責任人工作失職、監管不力、造成重大造假行為、產品質量嚴重不合格或者不符合有關標準等行為的要嚴肅追究責任;對工作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要通報表揚。
(四)嚴格整治驗收,加強信息報送。通過今年農資產品質量區域整治,要把我市農資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意識有一個明顯的提高。各縣區和稽查支隊要對整治工作進行全面總結,于11月20日前書面報市監督科。12月市局將開展農資產品質量區域整治工作驗收,主要驗收:
1.農資生產企業巡查記錄并且錄入電子監管檔案,電子監管檔案相關數據項目全部錄入并更新,檢查企業承諾書簽訂情況;
2.全市的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各縣的產品質量合格率不得低于95%,;
3.消除無證生產加工企業,無證生產得到取締,超生產許可范圍生產得到糾正;
4.產品標識標注符合標準國家標準《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GB18382率達到100%,7月1日以后生產的復(摻)混肥料的標準要分別標注,不得混標錯標;
5.各個轄區內所有復混肥料生產企業不得使用經過氧化鐵紅染色的氮肥生產復混肥料;
6.委托備案加工企業的產品標注要符合備案的要求,不得擅自改變備案內容;
7.所有涉及農資產品的案件得到查處并執行到位;
8.所有獲證企業年審后要及時匯總上報監督科相關材料;
9.建立違法生產黑名單制度,違法企業進入黑名單制度。
- 上一篇:村鎮財務審計監督
- 下一篇:質量和安全保障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