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查漏補種月工作方案

時間:2022-12-23 06:07:24

導語:流動兒童查漏補種月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動兒童查漏補種月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2014年我縣流動兒童查漏補種月活動工作,及時消除人群免疫空白,維持我縣消滅脊灰和消除麻疹階段性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流動兒童及時入冊率、建證率,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抗體水平均達到國家目標要求。首輪適齡兒童漏種疫苗補種率達到≥95%。

(二)以鄉為單位,適齡兒童麻疹成分疫苗首輪漏種疫苗補種率達到≥95%。

二、實施范圍

全縣14個鄉鎮、9個農場和牙叉社區服務中心同時開展流動兒童查漏補種月工作。

三、查漏補種對象

全縣0-7歲流動兒童(2006年3月1日以后出生兒童)包括本省流動兒童(無本地戶口,跨市縣居住的兒童)和外省流動兒童(無本省戶口,在我縣居住的兒童)。

四、工作職責

(一)縣政府負責本次活動的組織實施,協調衛生、財政、教育、宣傳、藥監、計生、婦聯等部門共同完成此次流動兒童查漏補種月活動。財政部門保障活動經費,并對經費使用進行指導和評價。藥監部門對疫苗流通進行監管,保證疫苗質量。鄉鎮政府、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計生部門要按要求做好人員落實與安排,協助開展社會宣傳動員和摸底調查、發放接種告知書等工作。

(二)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查漏補種活動實施方案、組織部署、部門溝通和協調,工作經費落實、具體的實施、監督評價等工作。

(三)縣疾控機構應根據各接種單位實際摸底情況分發疫苗、注射器,宣傳資料、接種告知書、報表等,并做好培訓、指導工作。在接種工作完成后負責將接種統計報表等資料的統計上報。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參與督導、評估工作。

(四)接種單位要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接種單位主要負責人應及時、主動與當地政府(街道辦、居委會、村委會、社區),或流動人口較集中的用工單位、企業主等溝通聯系,爭取有關部門或單位的協助配合,共同做好查漏補種期間的宣傳動員、摸底登記、發放告知書和疫苗補種等工作。接種單位要認真落實轄區的摸底、登記、接種等工作,工作全程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切實做到宣傳到位、摸底透徹、補種完全,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五、工作要求

(一)切實做好摸底調查工作。

1、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劃分各接種單位責任區域,實行責任區劃管理,精心部署查漏補種工作。在查漏補種月期間市縣衛生行政部門要由領導成員組親自帶隊,精選業務好,責任心強的骨干力量組成督導組,切實加強督導檢查,通過現場查看資料、抽查兒童及暗訪等方式督導評估接種單位摸底調查工作。

2、各接種單位要按照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原則,全面開展摸底調查工作,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積極參與。對垃圾村、建筑工地、采石場、養殖場、廢品回收點、部隊與居民結合地、出租屋、菜地等流動人口聚居地進行徹底的掃蕩式、拉網式摸底調查,確保每個片區、每個流動人口集聚地流動兒童和散居漏種常住、臨時居住兒童均摸底造冊。

(二)做好摸底信息登記工作

1、流動兒童或常住兒童查漏補種摸底信息均應登記在《省0-7歲兒童(本地和流動)查漏補種情況登記表》(附表1-1)上。

2、各接種單位按責任區域,開展拉網式挨家逐戶摸底登記工作,不允許將既往掌握的流動兒童直接轉抄到摸底登記表上,也不允許只調查而不造冊登記。

3、流動兒童查漏補種重點針對外省來本省的流動兒童,本省流動兒童如在異縣長期居住(居住1年以上)并常規按時接種免疫規劃疫苗的兒童,可不必重復登記。外省流動兒童若在本地居住超過2年以上且常規入卡正常接種者可不必重復登記。

4、常住兒童只登記發現有麻疹成分疫苗漏種的對象,麻疹成分疫苗之外的其它疫苗漏種者僅納入補種,不在摸底登記表上登記。

5、各鄉鎮在3月12日前完成摸底登記,根據摸底情況將本次查漏補種所需疫苗量上報縣疾控中心。對查漏補種對象在摸底登記時,發現需補種的兒童,應同時向家長發放“接種告知書”,告知應注意的事項、接種時間和地點。

(三)及時開展疫苗補種。

1、補種原則:補種疫苗一律實行免費接種,各接種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推廣使用二類疫苗代替一類疫苗進行補種。流動兒童查漏補種工作中,對免疫史不全的兒童要按照缺哪針補哪針的原則進行補種。對無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詳的兒童首先補種1針單價麻疹疫苗和1劑脊灰疫苗,然后根據該兒童所漏種疫苗的品種,納入常規免疫完成其他疫苗的補種,確保流動兒童均能按國家免疫程序完成相應疫苗的接種。但所有兒童不補種卡介苗。如為候鳥型居住并有明確既往接種記錄的兒童,不需補種,要告知監護人在返回原居住地后完成接種即可。對8月齡-7歲無麻疹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詳、免疫史不足的本地兒童,且無麻疹接種禁忌者,也應接種1劑次含麻疹成分的疫苗(3歲以下按免疫程序接種相應的麻疹成分疫苗、3-7歲統一補種麻疹減毒活疫苗);補種前確定無免疫史、免疫史不詳的兒童在本輪集中補種后,應納入常規免疫接種管理,并按免疫程序規定給予接種第2劑麻疹成分疫苗(兩劑之間至少間隔6個月)。

2、補種形式:原則上以通知、動員漏種兒童到接種單位門診接種為主,反復動員不愿意到接種門診補種的應及時下村入戶補種;有用工單位、企業雇傭關系的流動兒童居住地可通過基層政府要求用工單位負責人、企業主配合協助動員兒童家長帶孩子主動到接種門診補種。較多流動兒童集聚地和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可設立臨時接種點定期進行接種。

3、規范實施疫苗接種:各固定或臨時接種點應配備充足的有資質的工作人員,規范做好補種工作。在實施補種前,應仔細詢問受種者既往健康狀況、家族史、既往病史等,嚴格按照各種疫苗說明書要求掌握禁忌癥、注意事項規范實施補種工作,有禁忌癥者一律不給予接種,符合慎用癥者要通過充分論證后給予接種。特別要注意核查補種前近期(1個月內)有無減毒活疫苗接種史(兩種減毒活疫苗如不同時接種需前后間隔1個月以上,無論常規免疫及強化免疫)。接種前發放“疫苗接種知情告知書”(各類疫苗接種告知書由省疾控中心下發電子版給各市縣疾控中心,由各市縣自行印刷)并告知家長接種前后應注意的事項,特別是加強對疑似異常反應的觀察,如有可疑反應應及時報告和就醫。

4、認真做好接種登記:在開展查漏補種過程中,疫苗補種記錄在附表1中登記的同時,應將接種記錄登記在兒童的預防接種證上,已建卡兒童還需將接種記錄登記在接種卡中。在查漏工作完成后應將居住在3個月以上的兒童登記入卡,居住3個月以下兒童只需登記在門診日志上即可。接種證、卡登記的接種記錄應準確無誤,特別注意批號、接種人員簽名等信息要真實、準確,卡、證一致,每針次健康狀況問詢記錄、知情告知、監護人同意簽名等信息。

(四)加強疑似異常反應監測和妥善處置。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流動人口查漏補種月期間應加強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和處置工作。應注意幾點:

1、所有設立的固定接種點和臨時接種點應配備必要的急救藥品和設備,如發現疑似異常反應病例要及時報告縣衛生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采取醫療救治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疑似異常反應的現場處理遵循“邊治療、邊調查、邊上報”的原則進行。現場難以處理的異常反應應立即協調醫療救護車送往縣定點醫院,做到早期、正規、系統的治療。任何醫療機構不得因經費或其他任何理由推脫病例治療。

2、發生疑似嚴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群體性心因性反應、群體性不良反應、接種后不明原因死亡等)應立即暫停接種,并逐級上報縣衛生行政部門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3、所有疑似異常接種反應病例遵照“先臨床救治、后調查診斷”的原則。較為嚴重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要及時組織具備相關專業技術能力的、有經驗的專家召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診斷會議,加快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調查處理進程,避免相關事件久拖未決而引起的家屬不滿情緒,以及可能導致的其它社會不良影響。

六、經費保障

衛生行政部門要積極協商當地財政,保障此次工作所需接種補助經費和工作經費。接種補助經費按每劑次5元下撥至接種單位。開展本次活動所需工作經費(包括監測、宣傳、培訓、督導、維持冷鏈運轉、接種耗材等)由縣財政部門根據相關標準安排保障。

七、時間安排

(一)2014年2月27日-3月12日完成摸底登記并上報疫苗計劃及疫苗需求量。

(二)2014年3月13日-20日完成查漏補種工作。

(三)2014年3月21日-25日縣級完成“表2、表3、表4”統計匯總和工作總結,并于3月28日上報省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