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08 04:35:45
導語: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青少年作為新一代祖國的未來,他們承載著祖國繁榮發展的新一代任務,而對青少年的教育則是當代工作者的艱巨任務,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制素質,是把當代青少年培養成為新一代“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民主法制建設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社會的發展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亦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一些阻礙,如何在繁榮且復雜的大形勢下進一步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青少年的法制思想意識,杜絕青少年犯罪,是擺在法制教育工作面前必須認真探討的實在問題。在鄉黨委、政府、關工委、司法所對轄區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制教育并不單純是向學生宣講法律知識,而是該做好如下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
(一)由黨委、政府負總責,切實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作為基層黨委、政府組織領導有必要提高全面推進依法治鄉的思想認識,有必要將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法制教育高度重視起來。基層黨委、政府要在鄉鎮關工委、司法所的協助下高度負責并層層落實,建立由黨委政府牽頭的群團、學校和家庭法制教育網絡。切實把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為加強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成立領導小組,配備相關工作人員抓日常工作任務。
(二)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培養思想合格的學生。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場所,積極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提高教育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黨委、政府、關工委、學校教育要做到“三個結合一個聯系”,即: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同司法部門落實普法工作相結合;加強法制教育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強法制教育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密切同學校、家庭的聯系。
1、加強法制教育同司法部門落實普法工作相結合。按照國家的“六五”普法規劃,強化鄉以教材為載體,把法制教育納入特色課堂教育,主要學習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法規,如《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國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處罰法》等。
2、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法制活動,由鄉黨委、政府牽頭,鄉關工委、鄉團委、鄉司法所組織,學校安排播放法制教育電視片、電影,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制作圖文并茂的黑板報、墻報和宣傳欄;鄉司法所印發普法宣傳材料,采取“請進來、送出去”形式,與當地的法庭和公安派出所結成友好共建單位,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傳日也就是現在的國家憲法日,積極配合上級司法行政主管部門上街、進校園、進農村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向家長印發宣傳材料,讓學生送法回家,與父母共學法,開展“大手牽小手,爭當守法公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將法制意識充分融入青少年學生的生活中、腦中、心中。
3、法制教育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在培育新時代青少年的任務中,堅持把思想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家長、學校老師、社會成員都應當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育人、教書職責。在具體工作中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家庭的、學校的法制教育必須長期化,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堅持,從他們身邊的大小事情逐漸使他們形成學法、懂法、用法的習慣、思維。二是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任何違法犯罪都是從不遵守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開始的,家長、老師要抓住青少年品德、個性、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思想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家長、教師、社會成員的法律素質,使得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大環境是良好、純潔的。四是加強學生自我保健和自我調節能力,利用恰當的時機向青少年開展《青春期的生理衛生》和《青春期的心理衛生》知識宣講,以此來加強青少年的自我認識、自我保健、自我調節,增強心理素質,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拒絕各種不良的誘惑。
(三)以家庭教育為主渠道,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首先要努力提高家長素質,不斷改進家庭教育。家庭是社會這個大環境的細胞,而父母則是青少年子女的第一任啟蒙教師,家長的素質會影響到子女的素質。三字經:“子不教、父之過”,家庭要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才能給青少年兒童以潛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長要配合相關部門、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正確引導子女把課余時間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學習或者體育活動中去。家長自身要多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法制意識,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注重言傳身教,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認真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共同關注子女的成長。
(四)以社會教育為主格局,優化學習環境。社會各界、各個有關部門要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形成社會教育的框架體系,認真貫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關工委、共青團、工會、村(社區)居委會等團體組織要積極、多層次、全方位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優秀傳統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青少年在溫暖的集體中接受教育和鍛煉,茁壯成長,成為國家有用之材。政法機關和關工委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組織青年學生學法、懂法、守法,并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總之,青少年失足犯罪,是我們最不愿看到,也是無法杜絕、不能根治的社會頑疾,它不僅直接危害著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而且嚴重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所以我們要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減少違法犯罪,創建平安村社,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法治化步伐。
- 上一篇:初中生品德教育論文
- 下一篇:新網工程建設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