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8-15 03:01:34

導語: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服務“三農”為宗旨,遵循“政府引導、聯辦共保、投保自愿、市場運作”原則,完善政策機制,規范承保理賠,提升服務質量,努力實現主要種植業(包括水稻、小麥、油菜)品種全覆蓋、農業保險覆蓋面達60%、績效評價位列全省第一方陣,推動全市農業保險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重點

1.鞏固運營模式。繼續以轄市區為單位,政府和保險機構按照“聯辦共保”模式開展農業保險業務。保險機構可委托基層農經或農業技術推廣等機構協助辦理農業保險業務,約定權利義務和費用支付。各地政府在“聯辦共保”服務協議期滿后,應當制定招標辦法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確立保險機構,原則上不超過兩家或組建共保體,并報省市審核備案。

2.完善補貼政策。各地要根據鎮農險辦(2015)4號、鎮財金(2015)1號文件要求,確定本地區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補貼目錄和補貼比例,并及時公開。市財政對區財政進行保費補貼,同時,繼續對各地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完成情況和農業保險服務示范鎮建設進行獎補、對農業產業引導基金范圍內的涉農貸款保證保險給予年化費率2個百分點的補貼。各地財政應將本級財政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足額納入年度預算,預算安排不足的,應及時追加安排,嚴禁用政府保費資金結余抵頂次年保費收入預算。各地要按有關規定上繳巨災風險準備金,實行專項核算、滾動積累、定向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挪作他用。按規定提取由政府主管部門使用的管理費,由其編制支出計劃,專項用于農業保險相關工作支出并向基層傾斜,納入部門預算管理。各保險經辦機構要按照《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管理辦法》,計提大災準備金,逐年滾存,并在6月底前將上年度大災準備金的計提、使用管理等情況報同級財政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

3.提升服務質量。各地要規范承保理賠工作,提高承保理賠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充分性。按照“五公開、三到戶”(農業保險政策公開、承保情況公開、理賠結果公開、服務標準公開、監管要求公開和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的規范要求,開展農業保險服務,維護農民利益。嚴禁挪用保費資金,嚴禁截留理賠資金作為村、組收入或抵頂農戶應交保費。深化服務創新,提升信息、政策解讀、公開公示、關切回應、應急應對、輿論引導、服務農戶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引導各級農險辦、保險經辦機構、參保戶加入省“農樂寶”微信服務平臺,為參保農戶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務。

4.加強防災減災。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政策性農業保險大災理賠應急預案,切實提高大災預防和理賠應急能力,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災害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各級農業、民政、水利、氣象、地震等部門和保險機構要加強協調配合、簡化流程、提高效率,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工作,指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民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幫其提高抗御風險能力,確保農戶利益得到充分保護。

5.加大創新力度。強化宣傳推動,逐步提高效農業保險覆蓋面。繼續開展“農業保險服務示范鎮”創建活動,重點在擴面、提質上下功夫,切實解決服務農民“最后一公里”問題。各地政府應采取措施,支持鼓勵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開發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推進目標價格保險,探索發展天氣指數保險、產量保險、農機綜合保險、訂單農業保險試點,積極推進涉農貸款保證保險。鼓勵農業保險經辦機構對主要種植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參保金額,促進愿保盡保,加大保障力度。穩步推進涉農家庭財產保險、農村人員意外傷害保險、農村醫療補充保險、農村小額信貸保險、農村小額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不斷擴大農村保險工作覆蓋面。

三、工作要求

加強組織領導。市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市長任組長,市農委、財政局、金融辦、物價局、氣象局、人民銀行分行、人保財險分公司、紫金保險分公司為成員單位,市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委,負責農業保險和涉農保險推進、管理等工作。各地政府要根據工作需要和人事變動及時調整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鎮級政府負責組織引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民投保農業保險和涉農保險,支持農業保險和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配合做好保險糾紛協調處理工作。

強化宣傳培訓。深入開展農業保險進村、入組、到戶宣傳活動,編印農業保險典型案例和保險知識宣傳冊,深入普及保險知識,推廣保險文化,提升農民參保積極性,推動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良好氛圍。加強轄市區、鎮、村三級保險業務人員、基層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保險業務培訓,發展農村協保員,培養一支懂農時、知農事,懂保險、通業務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抓好監管督查。各地要對農業保險工作的合法性、合規性等情況適時開展自查自糾,強化綜合監管,促進農業保險工作規范化、精細化。市農險辦、市政府督查室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督查,并適時組織審計部門或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審計抽查,嚴肅查處截留挪用保費資金及理賠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各地要跟蹤考核農業保險服務質量,探索建立農業保險績效評價優勝劣汰機制,對管理不規范、理賠不及時、服務不到位、拖賠少賠無理拒賠、虛假投保理賠和績效考核較差的保險機構,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視情節嚴重程度取消其經辦資格直至追究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