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5-06 04:03:03
導語: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要求,根據省環保廳關于《省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函》,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全力實施《環境保護法》。以“整合管理資源、提升監管效能、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目標,以屬地管理為原則,通過實施“劃分網格、責任到人、明確任務”的網格化環境監管推進“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環境監管機制,實現環境監管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和長效化,從源頭減少環境隱患,有效維護環境安全,提升環境質量。
(二)目標任務
在市政府一級網格監管指導下,以縣、鄉鎮、開發園區、村、社區為責任主體,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環境監管職能。建立縣政府、環保局及相關職能部門為二級網格監管責任主體,開發園區管委會、鎮(鄉)為三級網格監管責任主體,行政村和社區為四級網格監管責任主體,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推動環境監管關口前移,觸角向下延伸,實現對各自環境監管區域和內容的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管理,做到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達到確保區域環境安全的目的。
二、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在全縣范圍內建設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行縣、鄉、村三級管理,縣政府負責組織、研究制定全縣環境監管網格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三級環境監管網格和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啟動運行,并督導各鄉鎮、開發區管委會和具有環境監管職能的相關部門落實網格內的環境監管職責。
(一)網格劃分
1、二級網格
縣行政區域為二級監管網格。責任主體為縣人民政府,具有環境監管職能的相關部門按所明確的職責,承擔網格內環境監管任務。縣政府相關部門對三級網格區域負責監督包保,行政部門首長為監督包保領導人。
2、三級網格
以鄉鎮、各開發園區建立三級網格,責任主體為鄉鎮政府和園區管委會,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三級“網格長”,三級網格單元要明確兩名主管副職為直接責任人,鄉鎮、開發園區管委會安排對四級網格區域監督包保,明確監督包保領導。設立專職的環保機構,接受環保部門的業務指導。
3、四級網格
(1)鄉鎮、開發園區負責在各自轄區內以村(社區)為單元建立四級網格,責任主體為村(社區)黨支部、村(社區)委會,村(社區)黨支部、村(社區)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為四級“網格長”,班子成員實行分片負責制,并在四級網格單元內設置1名監管員(包保責任人),接受上級環保部門的業務指導。
(2)鄉鎮工業集中區納入四級網格管理,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負責人為網格長,設立網格責任人1名。
(二)網格體系建設要求
1、實行“五定”。即: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做到縣、鄉、村三級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并進行公開公示。
2、建立責任制。各級網格(縣與鄉鎮、鄉鎮和村)之間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工作任務和獎懲措施。橫向之間(部門)加強協調,建立聯動機制,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履行好聯合執法和移交移送制度。
3、構建環境監管信息系統
近期目標:2015年10月30日前,二級網格單元建立轄區內污染源信息收集、匯總、公開機制,以及三級網格單元間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機制;三級網格單元設立污染源管理臺賬。2015年12月31日前,三級網格單元建立轄區內污染源信息收集、匯總、公開機制,以及四級網格單元間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機制;四級網格單元設立污染源管理臺賬。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借助社會管理系統平臺,運用視頻監控等現代化手段,先行推進精細化、數字化管理。
遠期目標:在縣級指導下,全縣逐步統一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平臺,完備縣、鄉、村級網格數據庫;并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實施污染源自動監控、視頻監控,有效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三)監管職責
各級網格單元責任主體要嚴格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網格內的所有污染源依法認真履行環境監管職責,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二級網格。縣政府負責指導和監督三、四級網格的建立、運行和履職,縣政府各相關部門負責履行二級網格監管職責。環保局負責指導各相關部門、鄉鎮建立三、四級網格,匯總各相關部門、各鄉鎮填報的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信息,建立全縣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協調相關部門及時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公開轄區內污染源相關信息。對網格化管理及運行機制進行研究與維護。
2、三級網格。各鄉鎮、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建立和運行三級網格,并指導四級網格建設。按要求填報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平臺相關信息,并建立監管和巡查電子監管臺賬;落實網格監管責任人,對責任區域進行環境巡查,及時發現、制止、上報轄區內破壞生態環境、違法排污、環境信訪、污染糾紛、環境安全隱患,涉及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污染溝渠河流、飲用水源地等農村環境等行為,并協助環保部門進行調查處理,追究四級網格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3、四級網格。各村和社區負責對責任區域進行環境監管巡查,及時發現、制止、上報責任區域內破壞生態環境、秸稈禁燒、垃圾禁燒、雜草雜物禁燒、非法排污、環境信訪、污染糾紛、環境安全隱患,涉及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污染溝渠河流、飲用水源地等農村環境等行為,并上報上級網格及協助調查處理;及時向上級政府和環保局反映群眾對環境質量的需求,以及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填報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等相關信息臺賬。
(四)網格運行
1、巡查監管。三級、四級網格的直接責任人員和環境監管員要對轄區內排污企業、生態環境、信訪案件、污染糾紛、環境安全隱患、違法建設項目、飲用水源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定期進行巡查和監督,及時發現和制止環境違法行為,并向上級網格報告。監管人員(包保干部)及時填寫《當涂縣網格化環境監管員巡查臺賬》,定期上報鄉鎮、開發園區網格化管理直接責任人,鄉鎮、開發園區梳理匯總后定期報縣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環保局)。二級網格涉及的縣政府相關部門責任人員要結合工作職責、任務對有關方面進行巡查,發現環境違法行為,立即制止并進行調查處理。
2、調查處理。二級網格相關部門或者二級網格的責任人員,通過巡查、暗訪或者接到三、四級網格責任人的報告后,及時進行調查,對屬于本級本部門管轄的,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對不屬于本部門管轄的,由縣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有關部門、鄉鎮、開發園區共同做好調查處理工作,受理單位要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查處工作,并將結果及時反饋。對需多部門進行聯合調查的,由二級網格責任主體縣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聯合執法。
3、信息反饋。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結果,要及時答復相關人員,按要求進行公開,并告知下級網格責任主體。
(五)網格管理
1、建立督導檢查機制。二級網格要對三、四級網格的運行進行督導檢查,及時發現網格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進行督導落實;三級網格要對四級網格的履職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四級網格的監管范圍、監管內容和監管責任人根據需要及時進行調整。
2、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充分發揮環保熱線12369、市長公開熱線12345、政府網站的作用,暢通舉報投訴平臺。要完善信訪舉報辦法,多渠道掌握違法排污信息,對信訪反映的環境違法案件嚴肅查處,并追究責任。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環保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向縣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紀檢監察部門要定期對各級網格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及時糾正不作為、慢作為等行為。政府網站、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要積極宣傳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的成效和典型經驗,及時公開曝光環境違法行為和案件。
3、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各級環境監管網格每半年對本級網格運行情況進行自評,上級網格對下級網格進行評價,研究改進措施,評價結果逐級上報。縣政府將對三級、四級網格的考核結果進行排名。
三、實施步驟
(一)安排部署階段
成立縣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副組長由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環保、財政、發改、經科信、公安、編辦、水利、紀檢監察、國土、電力、交通、農業、安監、住建、城管、市場監管、金融等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印發《縣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縣政府與各鄉鎮、開發園區管委會,各鄉鎮、與村、社區分別簽訂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目標責任書,全面安排部署全縣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
(二)體系建立階段
1、制定方案,劃分網格。各鄉鎮、開發園區和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本方案的有關要求,制定本單位、本部門的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方案,將監管事項、區域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明確網格長、網格直接責任人、監督包保部門和監督包保領導。
2、摸底調查,建立檔案。各鄉鎮、開發園區組織三級網格責任人對責任范圍內的環境污染源進行調查摸底,逐企、逐戶、逐項檢查登記,一村(社區)一本帳,由鄉鎮、開發園區匯總報縣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環保局)備案。由縣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數據信息進行匯總,建立二級網格數據庫和全縣網格監管平臺。
3、明確機構,規范建設。各鄉鎮、開發園區要成立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負責本單位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的建立、運行和履職。
(三)全面實施階段
網格化監管體系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及各級網格巡查、查處、反饋、監督、評價機制正式運行。各鄉鎮、開發園區、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務,認真履行環境監管職責,確保區域環境安全。各鄉鎮、開發園區管委會要在每半年向縣環境監管網格化辦公室報送工作總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切實推進體系建設
各鄉鎮政府、開發園區管委會,各有關職能部門均要設立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辦事機構,負責本轄區、本部門的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管理工作,積極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縣直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環境監管責任,形成環境監管的強大合力。
(二)提升環境監管能力,推進環境質量改善
財政、人事、編辦部門要積極配合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和推進工作,一是環境監管網格化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證環境監管網格化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設置鄉(鎮)、開發園區專職環保機構,落實機構、人員編制、經費,保障三級網格正常運轉;三是不斷提高環境監管資金投入,推動“智慧環保”體系建設,有效提升環境監管技術水平和監管效能。
(三)暢通環境監管信息
二、三級網格單元責任主體,要建立信息報告和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網格化體系建設情況、各級網格的職責和責任人員、排污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以及查處環境信訪問題和區域環境安全隱患等情況,各級網格單元責任主體要就網格化建設及運行情況上報上一級網格并利用媒體開展宣傳。二級網格單元要及時編制簡報。
(四)嚴格責任追究
各鄉鎮、開發園區管委會要積極推進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制定網格化監管考核細則,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環境質量負責的要求,強化下級網格單元責任主體的環境監管責任,對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的將給予通報批評。縣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對各級網格單元責任主體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行為,將嚴格問責。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 上一篇:財政紀檢監察工作要點
- 下一篇:“軟件打車”中乘客違約問題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