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方案

時間:2022-08-18 09:42:39

導語: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特困群體救助工程的意見》(吉發〔2014〕12號)省民政廳《關于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差式救助的意見》《區全面推行農村低保補差救助實施方案》,結合我鄉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工作現狀,現全面推行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標任務

進一步規范農村貧困家庭經濟狀況核算,統一城鄉低保審核審批程序,強化公平、公開、透明操作,落實“按戶保障、差額救助、分類施保”的保障方式,全面將農村低保中的分檔式救助平穩轉變為補差式救助;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提高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推動全鄉低保統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深刻把握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制定方案,妥善處理新情況和新問題,確保平穩有序推進。

(二)公開透明,突出重點。抓住低保審批管理中民主評議、公開公示等重點環節,突出抓好家庭經濟收入核算、家庭戶籍認定、信息核對等重點工作,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確保農村低保補差救助公平合理、公開公正。

(三)規范運行,公正實施。依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工作規程(暫行)》等政策法規,嚴格落實“按戶保障、差額救助、分類施保”要求,落實政策不走樣、不跑偏、不搞變通,確保公平公正、應保盡保。

三、實施步驟

從2018年6月開始至2018年9末,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準備階段(2018年6月底前)

1.根據測算評估辦法精準核算。各村按照《區農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辦法》,精準核算農村低保家庭的經濟收入。

2.精心組織政策培訓。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部署推進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工作,鄉主要領導親自參與,對業務骨干和村兩委成員開展業務培訓,重點培訓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確定、收入財產核算、收入豁免、固定保障金計算及審核審批程序等政策,確保政策執行不跑偏、不走樣、不縮水,確保按照時間進度完成工作任務。

3.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各村要采取靈活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活動,將收入核算辦法、現行低保政策、政策咨詢電話、投訴舉報電話通過張貼到宣傳板、發放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宣傳到戶,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確保政策運行公開透明。

(二)實施階段(2018年7月—9月)

1.核查家庭經濟狀況。由村委會組成聯合調查組,深入到農村貧困家庭逐戶入戶調查,認真核查家庭人口、年齡、耕地面積、務工情況、子女就業收入以及患病、殘疾、就學等實際情況,填寫入戶調查表,按照“誰入戶、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調查組和調查對象在調查表上簽字確認;通過鄰里走訪,向其他村民了解貧困家庭人口、收入、財產及實際生活狀況;通過信函索證,向相關單位和部門索取有關證明材料。

2.組織民主評議。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后,鄉民政在村委會協助下,以村為單位進行民主評議。民主評議由鄉工作人員、村委會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參加。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總人數為奇數。民主評議應按照宣講政策、介紹情況、現場評議、形成結論及簽字確認的程序進行,對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調查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形成結論。民主評議爭議較大的,由鄉民政重新組織調查核實。

3.及時公示。鄉民政根據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入戶調查、民主評議等情況,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進行清理;符合低保條件的,將戶主姓名、年齡、家庭人口、核定收入金額、人均純收入等詳細情況,以村為單位,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按照補差式救助方式計算擬保障金額及分類施保金額,其中低保金差額部分(固定保障金)按照當地當期農村低保納入標準乘以家庭人口,減去該家庭年總收入計算,并且符合收入豁免政策的農村低保家庭要在收入扣減后再計算固定保障金,分類施保金根據省廳文件要求執行;公示有異議的,重新組織調查核實。公示結束后,報送上級民政部門審批。

4.聯審聯批。區級民政部門審查鄉上報的材料,鄉民政辦審查村上報的材料,對無異議的,按照聯審聯批有關程序進行審批,確定擬保障金額;對低保經辦人員和村民委員會成員近親屬的低保申請,以及有疑問、有舉報或者其他需要重點調查的低保申請,上級民政部門將100%入戶核查。不符合條件的,將書面告知并說明理由。鄉民政對擬批準家庭進行公示,包括戶主姓名、保障人員、補差式救助金額、分類施保金額等內容及區、鄉鎮兩級投訴舉報電話,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區級民政部門應作出批準決定。公示有異議的,區級民政部門將重新組織調查核實,在60個工作日內做出審批決定,并對擬批準的申請家庭重新公示。

5.建檔與發放。聯審聯批后,鄉民政將農村低保家庭信息錄入并上傳到省社會救助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建立與紙質檔案一致的電子檔案,實行信息化管理。待確定具體實行和社會化發放時間后,區級民政部門進行系統內審批及低保金社會化發放操作,并按相關規定將紙質材料進行歸檔,留存備查。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8年10月)

農村補差式救助工作全面推行后,各村總結經驗做法,查找存在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做好農村低保家庭增減、補助水平變化、月資金支出變化等情況的統計匯總,并上報至鄉民政。鄉民政將組織精干力量,對各村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此項工作有序推進,平穩過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是通過精準核算,實現精準救助,是對現有農村低保制度進行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要求。各村要高度重視,成立以村主任為組長,村兩委班子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要結合本村實際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合理安排,抽調精干力量投入到此項工作中。

(二)加強政策宣傳。廣泛宣傳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的必要性以及低保審核審批程序,提高政策知曉率,最大限度地爭取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公開村委會政策咨詢和投訴舉報電話,增強工作透明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三)加強救助服務。要把推行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與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工作結合起來,對農村貧困家庭進行全面核查,符合條件的要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不符合保障條件、但生活確實遇到實際困難的,可通過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結對幫扶等方式,給予臨時性、過渡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嚴防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的事件。

(四)加強監督指導。要認真落實社會救助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動態管理,堅決防止“人情保”、“關系保”。如有違規違紀情況,按《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及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