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10 10:05:08

導語: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實施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進一步支持脫貧攻堅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建設進度的函》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建設運行的實施意見》要求,現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擴大服務范圍,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逐步打造一支服務農村金融的本土化、專業化人才隊伍,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工作目標

在全區行政村組建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以下簡稱“農金室”),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金融支持政策精準落地。

三、組建原則

(一)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按照“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參與、因地制宜、共建共享、協同推進”的原則,鄉鎮人民政府履行主體責任,負責組織、協調本轄區“農金室”的組建工作。銀行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農金室”組建工作,依法合規開展各項工作。

(二)優化整合、因地制宜。組建工作優先依托現有銀行機構村級金融便民服務點和農村保險服務站點,對現有資源進行必要的優化整合,原則上實行“一村一室、集中統一、綜合服務”,避免重復投入、重復建設。對于居住分散、人口較少、地理毗鄰的行政村,可以采取“多村一室”的建設模式。

(三)協同推進、共建共享。改革創新、密切協作、協同發力,構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銀行保險機構要下沉資源,采取多種協同創新方式,實現金融資源共建共享。“農金室”與現有銀行保險機構自有基層服務體系網點相互補充、多元服務、融合互動,共同面向“三農”開展差異化、特色化服務。

四、工作任務

(一)機構建設。“農金室”建設要滿足工作需要,保障正常運轉,符合當地實際,不搞“一刀切、一般粗、千村一面”,要堅持因地制宜,對于設施較為完善、人員相對固定、具備一定業務量的銀行保險服務網點,按照自愿、經濟、優化、村民認可的原則,可就地改建為“農金室”。對于沒有銀行保險服務網點或服務網點條件不具備的行政村,可依托村委會建立,村委會要為“農金室”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農金室”標牌統一為“區XX鄉(鎮)XX村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標牌上不落銀行保險機構名稱標識。要著力提高“農金室”建設質量,做到“七個有”標準:有牌子、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設備、有培訓、有考核。辦公場所內要統一設置駐點銀行保險機構名牌標識。

(二)人員配備。“農金室”主任原則上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或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擔任,并根據工作需要至少配備1名金融專干,原則上從村干部、銀行保險機構便民服務點代辦員協保員、農村經濟能人、符合能力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公益性崗位中產生。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為“農金室”選派1名有責任心業務能力強的金融服務指導員,指導“農金室”開展工作。

(三)制度建設。“農金室”要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工作制度,理順工作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要強化工作紀律,注重加強對農戶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場所原則上應統一懸掛“農金室”工作職責、工作人員職責、貸款流程、銀行保險知識簡介、金融風險提示等制度建設內容。

(四)業務培訓。建立鄉鎮政府負責、部門協調、銀行保險機構參與配合的培訓機制,定期組織對“農金室”人員開展金融政策、金融常識知識、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宣講培訓,著力提升“農金室”人員素質能力。

五、工作職責

(一)銀行類業務。協助做好扶貧小額信貸發放、使用、續貸和回收工作;協助銀行機構做好農戶需求信息和信貸基礎信息收集;在金融機構的委托和授權下,協助開展采集本村農戶信息、接受農戶貸款申請并審查申請材料、對農戶提交的貸款申請進行貸前調查、貸中管理、貸后催收;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推動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在農村廣泛運用,協調金融機構在有條件的農家店、便民超市安裝POS機、ATM等;指導特約商戶為農民提供取款、查詢、交費等金融服務;宣傳反洗錢、反假幣政策和知識;對農戶辦理一般性金融業務提供咨詢和指導。

“農金室”開展農村助農取款服務業務,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的通知》和《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支付服務點技術規范行業標準》(銀發〔2018〕237號)文件執行。

(二)保險類業務。協助開展種養業綜合保險等政策性農業保險信息登記、保費收取、標的查驗、承保公示、查勘定損、賠款到戶等業務辦理;協調交管部門辦理農村“五小車輛”交強險及商業險業務;協助農戶辦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農村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兩保一孤”特困人群特惠保險、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大病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以及其他各類農村保險業務。(三)宣傳普及金融知識。通過設置金融宣傳展臺、金融知識宣傳專欄、張貼金融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材料、組織銀行保險機構培訓等多種形式,宣傳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識,及時了解基層農戶的金融知識需求,傳授農戶亟需的金融知識。

(四)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強化農戶與銀行保險機構的溝通銜接;協助人民銀行或銀行機構建立農戶征信檔案,培育農戶信用意識,推進“信用戶”、“信用村”建設,完善農村信用環境體系;組織開展防范和打擊農村非法集資、非法高利放貸、金融詐騙、違規擔保、暴力討債等違法行為,化解農村金融風險,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相關單位和駐區各金融機構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大投入力度,有序推進“農金室”組建工作。各鄉鎮確定1名分管領導和1名鄉鎮金融服務站負責人具體負責和協調本鄉鎮行政村“農金室”的建設和運行,并確定上報各行政村“農金室”主任和金融專干人員配置名單。民政、財政、人社、農牧、扶貧、金融及駐區銀行保險機構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做好指導、協調和督促工作。同時,駐區銀行保險機構要做好“農金室”金融服務指導員選派工作。

(二)加強溝通協調。各鄉鎮、相關部門單位和駐區各金融機構要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加強聯動,充分發揮各自職責優勢,積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農金室”要積極開展金融知識和金融風險防范宣傳,讓全民了解金融政策和知識,確保“農金室”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有效作用。

(三)統籌經費保障。按照準公益性、政府適當補貼、市場化補充原則,建立財政扶持、業務合作銀行保險機構按勞付酬的經費保障機制。銀行保險機構應與村委會簽訂金融服務代辦協議,并根據業務量約定相關工作費用支付比例或標準。工作費用主要用于金融專干薪酬和農金室運行,金融專干薪酬支付比例不應小于工作費用的70%。

(四)強化監督考核。區政府金融辦要切實加強對“農金室”組建和運行的監督考核,定期通報,獎優罰劣,促進規范建設,更好發揮“農金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