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時間:2022-08-23 05:33:05
導語: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服務鄉村振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聚焦服務“三農”,堅持鄉村振興、交通先行,扎實推進鞏固拓展交通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推動我縣農村公路高品質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養護、高水平運營,助力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范點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農村交通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行業治理體系基本完善,長效管養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支撐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大數據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實現運輸通道產業化、農村公路暢通化、養護管理精細化、運輸場站品質化、城鄉服務一體化、行業管理智能化、安全應急高效化,打造“四好農村路”交通強國試點,有力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到2035年,高標準建成“便捷舒適、安全可靠、智慧高效、優質多樣”的農村交通運輸體系,率先實現農村交通現代化。農村交通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生態環境和鄉村產業互動協調,農村公路實現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按需獲取的即時出行服務廣泛應用,基本實現農村地區“出行無憂、暢行無阻,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助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到本世紀中葉,實現農村公路交通運輸體系更加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綠色低碳,充分滿足廣大群眾對美好出行的需求,有力支撐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廣泛覆蓋、優質高效的農村公路網絡
1.優化路網結構。建成“廣覆蓋、深通達、提品質”的交通運輸網絡,實現“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政,100%的鄉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全力實施通村入組、窄路加寬、鄉村聯網、產業融合,優化農村公路網絡。推進農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寬改造,推進鄉鎮、村莊之間聯網公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鄉鎮之間、村莊之間聯網公路建設,提高農村道路網絡化水平;促進“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產業路建設。推進有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廣度。“十四五”期,縣鄉道提檔升級里程248公里;村道提檔升級里程670公里。
2.提升建設品質。按照“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綠色生態”原則,依據相關技術要求,合理確定技術標準,宜寬則寬、宜窄則窄,充分利用舊路資源,節約集約用地,避免大拆大建、高填深挖,注重排水和綠化設計,全面提升建設品質。推進農村公路建設一體發展,實現縣道互通、縣道與鄉道相連、鄉道與村道相接,形成城鄉貫通、干支相連的農村公路網絡;推進農村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提升,統籌公路管養示范工程、水系連通工程、廊道綠化工程和城鄉物流體系建設、路域文化及服務功能提升;開展文旅特色示范帶、產業示范帶、美麗鄉村示范帶創建,以路為軸、輻射提升,打造“四好農村路”升級版,形成“路河相伴、路林相依”的生態彩鏈,實現“路田分家產業興、路宅分家出行安”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全縣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4.5米以上硬化路的比例達到100%。
3.實施“消危”行動。推進平安鄉村建設,集中開展農村公路危橋改造行動,配套建設必要橋梁。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四、五類橋梁改造,農村公路新發現的五類橋梁及時處治。加強農村公路急彎陡坡、臨水、跨鐵跨渠橋梁、平交路口、事故易發多發等重點路段安全隱患整治,重點完善通客車路線標志、標線、防護等安全設施,打造放心路、放心橋。落實農村公路安全防護、排水、公交站(點)、停車港灣等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交付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到2025年,縣道、鄉道和通客車村道安全隱患治理達標率達到100%。
4.加強項目管理。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驗收”要求,配合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統籌推進項目實施。嚴格規范基本建設程序,落實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和“七公開”制度,健全完善工程質量監督機制,實行質量責任終身制。引導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工程監督,將群眾滿意度納入農村公路考評體系。
(二)健全責權明確、共治共享的農村公路管理機制
5.強化治理能力。全面落實《縣關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要求,加快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原則,2021年出臺《縣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全面建立健全覆蓋縣、鄉、村的三級路長體系。2021年出臺《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明確相關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的管理養護權力和責任,建立中心養護站、鄉鎮管養站考核機制,確保機構運轉良好。2021年出臺《縣農村公路管理績效考核實施方案》,考核對象鄉鎮政府、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將群眾滿意度納入考核體系,加強對養護工程資金、日常養護資金考核,保障資金使用方向、效益。充分發揮鄉鎮政府、村委會作用,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完善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共治共享體系。強化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及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6.提升智慧化水平。推動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養護、運營全過程管理和道路資產全要素數字化。推動農村公路重點路段以及涵洞、橋梁等重要節點的交通感知網絡覆蓋,加快建立云端互聯的農村公路感知網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村公路快速自動化路況檢測。建立全縣農村公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提升大數據運用水平,實現農村公路信息化、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實現縣道和重要鄉道數字化管理、路況自動化檢測,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7.加強路域綜合治理。健全“政府負責、聯合執法、群眾參與”的農村公路路域綜合治理體系,完善交通運輸、公安交警、城市管理、鄉鎮政府等聯合執法機制。依法規范設置限高限寬設施,在車流量較大的主要縣鄉公路設置超限超載流動檢測點,加強對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和各類破壞、損壞農村公路等違法行為的治理。嚴格查處農村公路兩側違法建筑,嚴禁堆物占路,加快取締“馬路市場”。建立縣有執法隊、鄉有執法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積極推進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基本實現縣鄉道路域環境治理“八個無”目標。
8.加強安全監管。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監管工作機制。持續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推進農村公路安全生產標準化和應急保障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農村公路安全管理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強化農村公路、客貨運輸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全面落實客貨運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客貨站點安全風險防范。進一步落實農村客運班線安全通行條件聯合審核機制,由縣交通運輸局報請縣政府同意后,聯合相關部門建立農村客運班線通行條件審核機制,共同制定審核細則,聯合開展審核工作,確保農村客運班線安全運行。
(三)完善科學規范、長效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模式
9.健全養護機制。建立健全“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工作機制,提升養護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水平。積極開展預防性養護,通過“早養護、早投入”實現“壽命長、通行暢”。積極探索旅游、種植、養殖等產業運營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互融互促的新模式。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年均養護工程實施比例不低于總里程的5%,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0%以上。
10.增強養護能力。統籌利用現有公路管養站(區)資源,加快完善農村公路縣、鄉、村養護設施。因地制宜、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加強對鄉鎮、村養護人員的指導和培訓,積極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提高農村公路養護人員職業技能水平。到2022年底,建成標準化養護中心,實現鄉有管養站、村有養護室。
(四)構建服務均等、便民惠民的農村運輸服務網絡
11.城鄉客運均等化。強化農村客運公益屬性,結合當地實際,推動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或運營補貼政策,構建農村客運長效發展機制。建立群眾可承受、財政可負擔、運營可持續的城鄉客運票制票價體系。整合城鄉客運經營主體,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推廣“一縣一網一公司”。大力推行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推動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延伸。實施老年人日常出行便利工程。培育農村客運定制班、網上約車等新業態,因地制宜開行旅游班、產業班、學生班等。建制村通客車率保持100%,建制村最多一次換乘到達縣城比例100%。
12.農村物流便捷化。建立政府主導,交通、郵政、商務、農業、供銷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農村物流發展協同機制。合理規劃,新建和改造相結合,推動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重點加快縣級物流中心和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平臺)建設,深入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推廣統倉共配、統一配送、定時定點定線的農村物流“貨運班車”,鼓勵推廣應用新能源、冷藏保溫等專業設備和車型。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和終端設備配置,實現“配送主體變換、配送信息不斷”。推進網絡貨運等“互聯網+”高效物流新業態發展,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無接觸物流服務。農村物流服務覆蓋鄉鎮、建制村比例100%,建制村直接通郵率保持100%,快遞進村覆蓋率100%。
13.產業運輸融合化。以站場資源共享、運力資源共用、信息資源融合為重點,探索“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倡導“站商融合、以商養站”,推動城鄉運輸場站拓展物流配送、商貿、旅游等功能。打造“農村客運+”旅游、康養度假、休閑農業等融合發展模式,培育交通旅游經濟新業態。推動“農村物流+”郵政、快遞、供銷、電子商務、特色產業、生產制造等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產、供、運、銷”一體化全鏈條服務能力。
(五)建立支持有力、主體多元的資金保障體系
14.加大財政投入。落實省、市、縣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快建立以縣級投入為主、省級適當補助、社會資本和群眾參與為輔的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資金籌措機制,建立完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一般債券重點支持范圍,加大土地出讓收入支持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優化完善農村客運、物流可持續穩定發展長效政策保障機制。縣級一般公共預算每年安排一定數額資金用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縣政府根據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和運營目標任務需要,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及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支出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從2022年起,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替代原公路養路費拖摩費部分不再列支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等其他支出,全額用于農村公路養護工程。
15.創新投資方式。發揮好中央和省級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采取獎補結合、先建(養)后補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對基礎條件差的地區給予適當傾斜。發揮政策性資金優勢,加大對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鼓勵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產品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
16.社會廣泛參與。規范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廣泛組織動員農村勞動力參與農村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將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鄉村旅游等有收益的項目進行捆綁,實行一體化開發和建設。鼓勵通過企業和個人捐贈,以及出讓公路冠名權、廣告權、路邊資源開發權、綠化權等多種方式,籌集社會資金用于“四好農村路”建設。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以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常務組長,各鄉鎮、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四好農村路”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名單見附件),加強統籌指導,協調解決重大事項。由縣政府成立相應組織,強化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縣政府將嚴格落實農村公路規劃、建設、管養、運營的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指導監督相關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履職盡責。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游、應急、審計、國資、地方金融監管、鄉村振興、供銷、郵政等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主動為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強化用地和資金保障,加強監督指導,合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考核評價。縣交通運輸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四好農村路”建設考核管理辦法,對各鄉鎮“四好農村路”建設情況開展年度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資金、示范創建等掛鉤。財政局、交通運輸局加強農村公路績效評價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審計部門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運營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確保各級資金按照規定足額及時到位,規范使用。交通運輸局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運營市場監管,強化對從業單位和人員的信用評價,實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
(三)發揮示范引領。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質擴面,廣泛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示范村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活動,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全縣“四好農村路”建設。圍繞全縣“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濃厚氛圍。
- 上一篇: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
- 下一篇: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