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致富經驗材料:“農”字企業富農民
時間:2022-02-11 11:39:00
導語:農民增收致富經驗材料:“農”字企業富農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轄1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2萬人,耕地面積17240畝,是個傳統的農業鄉鎮。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及時作出“因地制宜,以發展“農”字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的深加工工業,帶動全鎮農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戰略。”近年來,龐村鎮采取各種措施,千方百計籌集、吸引資金1500余萬元,興建了年產2萬噸的面粉加工企業兩家,年產2500噸的畜產品加工企業一家,實現了主要農畜產品的就地轉化,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初步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的。
一、興辦主糧加工企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龐村鎮年產小麥4150噸,每年農民手中約有2500噸的剩余小麥需要出售,賣糧難成了農民的一塊心病。為解決這一問題,鎮黨委、政府積極扶持冷泉面粉廠,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兩次擴大生產規模,使該企業生產由原來的年產1500噸擴大到20000噸。2000年4月山后、冷泉村的8戶農民投資300多萬元建立生產能力為2萬噸的山泉面粉廠,當年生產面粉近5000噸,實現產值506萬元,利潤50萬元。兩家面粉企業形成規模生產以后,鎮黨委政府抽調內行專門人員,深入企業,指導管理,對內狠抓產品質量,對外促進營銷、創名牌,使“泉玉”、“山泉”兩大系列面粉企業首先在我市站穩了市場,并享有盛譽,還遠銷太原、大連、沈陽、成都等大中城市。兩家面粉企業為農民手中剩余小麥找到了出路。
二、依靠區位優勢謀聯合,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求突破
鎮黨委、政府在抓好主糧小麥就地加工的同時,把促進畜牧產品就地轉化,提高附加值,加快畜牧業發展,作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新突破的又一途徑。為發展現代化的大型肉食加工企業,黨委、政府從鎮域小、財力薄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采取多種政策,強力招商引資,借助外力,發展自己。充分利用省市賦予重點鎮土地、戶籍、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優勢,吸引資金、項目、人才向我鎮轉移。在招商過程中了解到,市柳江公司與上海強強食品公司聯合興建的大型肉食品深加工企業,“柳江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落戶我鎮。
三、強化服務意識,打造環境品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為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我鎮,大力發展農畜產品深加工企業,支持我鎮的農業建設,我們專門成立了“企業義務服務隊”,嚴歷打擊到企業強裝強卸、敲詐勒索的地痞村霸,凈化投資環境,叫響“企業發展我鋪路,企業有難我幫助,企業利益我保護,企業納稅我服務”的口號,努力當好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員,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并要求鎮、村干部本著企業至上,服務至上的原則,努力增強服務意識,發現問題不等不靠,隨叫隨到,及時為企業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